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综合类   56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51.
552.
通过声波测井资料和地震速度谱资料的解释和处理,系统研究了德南洼陷的泥岩压实规律、过剩流体压力与烃类初次运移条件和烃源岩埋藏历史,对研究区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的石油初次运移条件进行了定性评价,认为Es3和Es4为主要的排烃层段,研究区南部和德6井以南的高过剩压力区为有利供油区  相似文献   
553.
554.
用平均法实现瞬态信号接收中的直达波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瞬态信号接收中,收发天线耦合(直达波)构成了主要干扰形式.去除直达波对表层穿透雷达(sur-face penetrating radar,SPR)系统的信号处理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具体的SPR系统及其工作条件、信号处理的特定要求,采用平均抵消法去除直达波.理论分析与试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同时对该方法在工程应用中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55.
锡纳米微粒的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液相分散法制备的金属纳米微粒具有不同于单辊法或球磨法制备的纳米微粒的热性能。这种热性能主要依赖于粒子的表面特性而不是粒子大小。通过对锡纳米微粒熔点和凝固点降低的研究,提出了纳米微粒熔点(凝固点)降低的新机理。  相似文献   
556.
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西湖凹陷的古地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西湖凹陷HY14-1-1井的岩心和岩屑样品中的磷灰石进行了系统的裂变径迹测定,并对该井所代表的西湖凹陷地热史进行了分析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西湖凹陷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带深度为2000-3900m,相应的古地温为70-125℃,古地温梯度为2.8℃/(100m)。西湖凹陷主要生油岩是下第三系暗色泥页岩,其大量生成油气的温度约为90℃,生油门限是2800m左右。西湖凹陷的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为单峰分布,说明此地区自第三纪以来仅经历了一次热事件作用,且与该地区大地构造活动一致。这说明此方法是可信的,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57.
通过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及阴极发光观察和分析,较详细地研究了东濮凹陷白庙地区沙三~2亚段砂岩的成岩作用及次生孔隙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压实作用、胶结交代作用是砂岩原生孔隙空间大量缩小的主要因素。次生孔隙主要来源于溶蚀作用,成为主要的储集空间,可分为溶蚀粒间孔隙等、溶蚀粒内孔隙、填隙物内微孔隙及裂隙等4种类型,其发育程度主要受沉积环境及成岩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558.
上海"0185"热带低压特大暴雨维持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生在上海地区的2001年8月5~6日热带低压特大暴雨过程(简称"0185"过程)是一次高影响性、灾害性天气.对于此次事件的预报失败,凸现了该过程的动力复杂性,并引起台风研究学者的高度关注.采取天气学诊断、动力学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应用日本20 km高分辨率RSMRANAL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和中尺度数值模拟产品对于暴雨动力学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引起上海"0185"特大暴雨过程并不是热带低压本体降水;"0185"过程的独特之处在于,在夏季强大的西北太平洋副高控制区域,同样可以维持强盛的中尺度低涡环流中心;而上述两点恰恰是导致预报人员误判并导致预报失败的两个重要原因."0185"过程中北方冷涡南压和热带暖心低压北上产生的强烈冲击导致高压带断裂或减弱,使得中尺度低压环流中心得以发展和维持.冷槽南压和热带暖心低压北上所激发的中尺度对流辐合体(MCC)在卫星云图上清晰可辨.在此分析基础上,引入第二类热成风螺旋度,它能很好地反映温度场水平分布不均匀所导致的水平环境风场垂直切变,而此垂直切变与低涡系统经向移动风矢所构成的水平螺旋度,进一步和上升对流通过涡管倾斜作用相纽结,表征了导致特大暴雨强盛涡旋上升对流的维持机理.事实上,第二类热成风螺旋度确能较好地反映降水落区和降水随时间的演变.  相似文献   
559.
铁离子和亚铁离子对滑石浮选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滑石纯矿物的浮选实验和动电位的测试,结合水解金属离子溶液化学计算,研究铁离子和亚铁离子对滑石浮选的影响,并探讨其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没有金属氢氧化物沉淀时溶液中存在的水解金属离子在滑石表面的吸附对滑石的非极性表面和极性端面产生不同的影响,使滑石ξ电位的符号由负变正,但滑石的天然可浮性不变;在金属氢氧化物沉淀的pH值与它的零电点之间,滑石的非极性表面变得亲水,导致滑石的浮选受到抑制。其疏水性的改变是由于在氢氧化物沉淀的pH值与它的零电点之间,在滑石的极性和非极性表面产生了氢氧化物沉淀的多相凝聚。  相似文献   
560.
以单一裂纹岩石为研究对象,采用东北大学岩石破裂与失稳研究中心的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RFPA),分析裂纹破坏机理.依据铜川矿区东坡井田的实际地质资料,建立Z2M1、Z2M2两种不同均质度的构造界面模型.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岩石的破坏是由原生裂纹引起的,构造界面的不同是引起采煤沉陷及覆岩破坏规律差异性的重要因素.对岩体变形机理的研究为控制地表破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