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综合类   56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济阳坳陷构造演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与板块运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可以说中国陆相盆地的形成和演化是古生代以来板块运动的必然产物。济阳坳陷属于渤海湾盆地的一部分 ,所以研究其演化特征必须要了解渤海湾盆地的形成。济阳坳陷所处的区域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征。古生代华北板块总体上以升降运动为主 ,但由于北缘长期处于活动大陆边缘状态 ,东南缘又经历了多阶段的板块构造演化 ,其开合作用造成了华北内部地壳较弱的挤压变形 ;中生代的裂前拱起和初始断陷阶段 ,济阳坳陷已初具雏形 ;新生代是济阳坳陷的强烈构造运动阶段 ,此时板块运动形成了盆地大体框架后 ,经过地幔波状运动的内部改造便形成了当今四凹六凸“北断南超”的箕状断陷盆地  相似文献   
152.
东营凹陷牛庄洼陷沙三中段浊积扇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牛庄洼陷牛 30、牛 4 3等钻井沙三中段的岩芯观察以及对大量的测井、分析测试、构造背景等资料的综合研究 ,认为此时该区存在两种类型的浊积扇深水浊积扇和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扇 ,并对它们的微相类型、沉积特征作了总结 ,探讨了此两类浊积扇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它们的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53.
智能天线中一种抑制干扰的波束形成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智能天线中极大抑制干扰的波束形成算法,在干扰信号的导向矢量矩阵的零空间内,经过正交基矢量的线性组合,用最小二乘法求得最接近期望信号导向矢量、并同时对各个干扰信号零陷的权值。与MVDR算法相比,本算法对干扰的抑制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54.
辽河稠油开发建设历经四次技术创新,形成了以蒸汽吞吐为主,蒸汽驱、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有效接替,火驱起步探索的开发格局。截止到目前,热采稠油已逾1.65亿吨,为辽河油田千万吨稳产做出重要贡献。SAGD技术作为方式转换核心技术之一,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随着SAGD开发的不断深入,受效区的识别以及未受效区即剩余油潜力区的挖掘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以辽河西部凹陷S区馆陶油藏为例,在大量的岩心宏观特征资料、岩心化验分析资料、高密度井网资料以及开发动态监测资料等的基础上,先从岩心宏观特征、微观特征、电性特征和开发动态监测特征等方面多手段定性判别受效区,再从矿物或流体的类型、成分及含量的变化等这些最直接的证据入手,建立受效区判别标准,定量识别受效区,最后依据判别标准识别受效区,确定研究区未受效区的类型主要包含两种:“原生”非优势渗流区和“次生”非优势渗流区。针对不同类型的未受效区即剩余油潜力区制定低物性段射孔、压裂改造和改变注入介质等调控措施,来有效动用蒸汽腔未波及区域的储量,从而对类似区块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5.
介绍了一种陆相断陷湖盆的盆地分析内容和方法,即含油气盆地构造岩相分析法.其以盆地二级构造带的构造岩相分析为核心.以盆地埋藏史、构造发展史、沉积充填史和油气演化史为基本研究内容,综合多学科知识和多种手段,探讨盆地内构造活动与沉积作用的内在联系以及油气分布规律.建立盆地构造岩相模式.指导油气勘探和开发.  相似文献   
156.
为了揭示松辽盆地南部坳陷期隐蔽油气藏的分布规律,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综合钻井、测井、地震等各种资料,将坳陷期地层划为9个三级层序,其内部结构具有三分和二分两种.并分析了层序地层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其中二分层序以下生上储型油藏组合为主,三分层序以上生下储型油藏组合为主.研究结果表明各级层序界面(层序边界、初泛面、最大湖泛面)与油气藏关系密切,其中初泛面控制着低位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最大湖泛面和层序边界控制着地层油气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7.
采用“三次称重法”测定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Lemee et level)Cheng et L K Fu)换叶期蒸腾强度日变化、月变化,同步定点定位测定生态因子的变化,运用一元线性回归、多元回归分析蒸腾强度与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蒸腾强度日进程呈现早晚低、中午高的曲线,3月与4月为双峰,5月为单峰,即从3月到5月经历由轻蒸腾午休型到非蒸腾午休型的转变;蒸腾作用受生态因子的综合影响,与光照强度和气温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显著负相关,其中光照强度影响最大,其次是气温和湿度;不同月份的蒸腾强度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引起这种差异的主导生态因子是气温。  相似文献   
158.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近岸水下扇沉积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岸水下扇砂砾岩体具有良好的储集物性,而且紧邻油源,是一种有利的油气储集体。在系统观察岩心和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结合地震、测井等资料,对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沙三早、中期近岸水下扇进行了研究,详细分析了该类砂砾岩体的沉积特征和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这类沉积体多夹于深色泥岩之中,垂向上具有向上变细的正旋回,平面上主要分布于陈南断层东段下降盘和滨县凸起东南侧紧邻凸起的地区,其扇体根部为巨厚的砂砾岩沉积,砾岩体积分数超过60%,砂岩和砾岩总体积分数超过90%。受断层活动期次和横向活动差异的影响,近岸水下扇具有在平面上与扇三角洲间互出现,剖面上与扇三角洲相互叠置的特点。尽管近岸水下扇的形成受古构造、古气候、古地形和古物源等多种因素的控制,但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控盆边界断层在沙三早、中期的强烈活动可能是导致近岸水下扇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9.
高邮凹陷油气运移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高邮凹陷油气在运移过程中的油气比和甲烷含量的变化推得垂向及侧向运移系数,进而对该区油气运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油气运移程度具有“下低上高、内低外高”的趋势,即在深凹带,垂向上运移程度及运移系数自下而上依次增加,平面上深凹带和内斜坡带油气运移程度低,而外斜坡带和低凸起运移程度高。整个凹陷油气运移方式为垂向一侧向混合式,但不同二级构造单元油气运移方式有所不同。深凹带相对以垂向运移为主,侧向运移为辅;斜坡带、低凸起带则以侧向运移为主,垂向运移为辅。  相似文献   
160.
东营凹陷古近系烃源岩成熟度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多种有机地球化学成熟度参数,对东营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的成熟度随深度的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甾、萜的异构化参数、脱羟基维生素E的ω(β/ω)/ω(γ)值、热解转化率、饱和烃碳优势指数(CPI)和奇偶优势值(指数可以有效地确定烃源岩的成熟门限;而镜质体反射率、热解最高峰温和烃指数等是划分烃源岩更高成熟阶段的有效指标。综合利用多种指标确定烃源岩的成熟度,最终可将东营凹陷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划分出5个阶段:(1)未成熟生物化学作用阶段,对应深度为0~1800m;(2)低熟油生成阶段,对应深度为1800-2600m;(3)成熟阶段,对应深度为2600-3900m;(4)高成熟阶段,对应深度为3900-5100m;(5)过成熟阶段,对应深度大于5100m。东营凹陷古近系主力烃源岩层主要处于成熟和高成熟阶段,常规成熟门限较深,因而具有良好的油气保存条件,适合油气的保存,这也是东营凹陷油多气少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