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油水物化性质变化可以从古水文演化角度反应油气运移方向.本文以惠民凹陷南部地区沙河街组三段为例,利用原油密度、黏度、地层水矿化度、水型及离子组合参数变化特征,研究油气运移规律.平面上,研究区原油密度、黏度整体具有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规律,局部具有一低四高的分布特征,反映出原油密度、黏度随运移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地层水矿化度具有以夏口断裂为中心,向南北两侧逐渐变小的分布特征,矿化度高值区的分布与夏口断层油气运移聚集有关;地层水水型和离子组合参数变化特征表明沿夏口断裂带具有两个油气聚集区,分别为双丰、江家店-瓦屋鼻状构造.通过对油气运聚关系的分析,以油气源、输导因素为基础,沿油气主要运移方向,建立了研究区近源侧向砂体输导、近源混向反Z型输导、远源混向阶梯状输导、远源混向多级反Z型输导4种油气运移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东濮凹陷西部下第三系的遗迹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区下第三系地层中发育有大量的遗迹化石,类型多,分异度大。按其生态习性分为六大类:居住迹(Domichnia)、觅食迹(Fodichnia)停迹(Cubich-nia)、爬迹(Repichnia)、逃逸迹(Fugichnia)和牧食迹(Pascichnia),共计13个属。文中描述了类属的特征及其成因,并建立了适于本区的遗迹化石相模式,由五个相组成,即石针迹(Skolihtos)相、卷迹(Intortusichnus) 相、伸展迹(Aductusichnus)相、始网迹(Protopaleodictyon)相和古网迹(Paleodictyon)相,分别对应于滨湖、浅湖上部、浅湖下部、半深湖和深湖环境  相似文献   
13.
综合利用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研究了东濮凹陷东南部东营组的沉积相。研究表明,研究区东营组存在着两个主要的沉积相类型,即物源来自东侧的、位于兰聊断层下降盘的冲积扇;物源来自盆地南侧的、分布广泛的河流沉积。总结了冲积扇、河流沉积物的岩性、沉积构造、电性和地震反射特征及识别标志,建立了沉积模式,并结合油气勘探实践,指出了今后的油气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4.
湖泊扇三角洲作为重要的油气储集体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含油盆地中,文章在分析湖泊扇三角洲形成条件的基础上,指出扇三角洲发育前缘席状砂,阐述了湖泊扇三角洲的岩性、结构、沉积构造以及地球物理特征,建立了区域生沉积模式。研究表明,前缘席状砂是良好地油气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禹城洼陷的生烃潜力,以指导下一步勘探。方法利用烃源岩分析数据对禹城洼陷的生烃潜力进行研究和评价,利用包裹体测温等分析资料对影响烃源岩发育和分布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利用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C29S/S+R)对生油门限进行了重新认识和探讨。结果禹城洼陷烃源岩发育较差、分布不均,总体上处于未熟一低熟阶段;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异常高压带的分布和火成岩的入侵;本区生油门限应在3500m以下。结论禹城洼陷下第三系生烃潜力不足。  相似文献   
16.
东营凹陷纯西辉长岩-变质岩组合油藏成藏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纯西辉长岩-变质岩油藏的形成演化过程。方法在查明纯西辉长岩活动时间及其高温、高压持续时间的基础上,结合纯西地区的构造发育史、周围洼陷的生烃史及油气分布规律,对其周围烃源岩的岩性、岩相及有机地球化学等进行了分析。结果建立了纯西辉长岩-变质岩组合油藏的成藏模式。结论辉长岩不仅大大促进了周围烃源岩的生烃、排烃过程,而且将其改造成为变质岩储层,并最终形成了特殊的辉长岩-变质岩组合油藏。  相似文献   
17.
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沉积与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详细研究了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沉积特征、沉积相、沉积体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研究表明,济阳坳陷上石炭统主要发育障壁-泻湖沉积体系,这与鲁西地区有较大的差异。陆表海充填沉积的三级层序为二元结构,即下部为海侵体系域,上部为高水位体系域,缺少低少位体系域。体系域的分界面为最大海泛面。这一特征与鲁西地区乃至整个华北陆表海盆地含煤地层的三级层序的结构特征相一致。二叠系的三级层序为三元结构,即下部为低水位体系域、中部为水进体系域、上部为高水位体系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三塘湖盆地中、上三叠统小泉沟群在盆地内部各凹陷的分布及地层划分和时代归属等问题。方法依据新获得的较为丰富的动、植物及孢粉化石资料,综合归纳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充分讨论及对比。结果中、晚三叠世,马朗—方方梁—苇北地区呈隆起状态,遭受风化剥蚀,故马朗凹陷缺失中、上三叠统,盆地西北部的汉水泉凹陷、条湖凹陷和东南部的淖毛湖凹陷为湖泊,接受了中、上三叠统沉积。结论三塘湖盆地由于受晚海西构造运动的影响,致使盆地整体抬升并褶皱,未接受上二叠统和下三叠统沉积。  相似文献   
19.
美国资本主义经历了独特的发展道路。一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由于共和党政府推行的自由放任政策未能得到充分发展,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兴盛激化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从而埋下了大危机的种手。30年代大危机是一场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深刻危机。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运用沉积学的分析方法,对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沙三段碳酸盐岩的沉积特征及含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区湖相碳酸盐沉积可以划分为3个沉积区——滨湖区、浅湖区和较深湖区,4种亚相——生物滩亚相、鲕粒滩亚相、湖湾亚相、泥晶碳酸盐岩亚相以及若干种微相。这些亚相和微相明显受到古构造和古地形控制,进而建立起缓坡型与陡坡型两种碳酸盐沉积模式。缓坡型模式的特点是地形平缓,沉降慢,相类型多,相带宽,储集性好;陡坡型模式则以地形较陡,沉降快,相类型单调,相带窄,储集性较差为特征。讨论了沉积环境对碳酸盐岩分布及储集性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