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9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砂砾岩油藏电阻率差异较大,高、低阻油层并存,流体性质难以识别,给油田开发带来一定难度。为此,利用测丼、录井、试井、岩芯分析化验等资料,对低阻油层成因机理开展系统深入的剖析。结果表明,泥浆侵入、导电矿物、地层水矿化度等对电阻率影响较小,高束缚水饱和度是油层电阻率偏低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认识基础上,通过微观孔隙结构的精细评价,发现低阻油层储集空间为原生粒间孔、次生铸模孔混合孔隙组合,发育片状、弯片状喉道,排驱压力大,孔喉半径小,孔隙结构复杂是储层高束缚水饱和度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2.
环阿瓦提凹陷区(环阿区)的油气勘探一直没有重大突破,近年来随着钻探技术及认识程度的提高,对环阿区油气勘探前景,尤其是对潜在有利构造带进行重新评估显得十分迫切。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利用A井区已有钻探及新旧地震资料,通过开展系统的地层、构造解释与关键层位(第三系底、中上奥陶灰岩顶)构造图编制,揭示该井区中新生界为一完整的、轴向NW—SE的线状挤压背斜,古生界则为一个大型的冲断盐丘穹隆状背斜,古生界盐构造的解释与前期认识有较大差异。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分析其油气地质条件,得出该井区具有构造圈闭规模大、毗邻中上奥陶统闭塞海湾相烃源岩、裂缝性储层发育、盖层条件好、海西晚期(二叠纪末)形成古构造圈闭、印支—喜山期继承性隆起且处于油气运移和充注中心等较为有利的油气地质条件。其不利因素为埋藏较深(达6 400~7 500 m),且可能受到东北部大型火山侵入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惠民凹陷临南洼陷异常低压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惠民凹陷临南洼陷异常压力类型与油气聚集的关系,指导油气勘探。方法 通过大量基础数据,分析了临南洼陷的异常压力特征,以及异常低压对本区油气分布的影响。结果 临南洼陷具有明显的负压型异常压力特征;油气主要在中深部地层富集。结论 临南洼陷的负压异常对该地区油气运聚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异常低压造成深部垂向运移动力较弱,使深部产生的油气不易快速有效地向浅部地层运移,通常只能从洼陷中心向湖盆边缘近距离的侧向和垂向运移,油气主要在中深部地层富集,并在深部形成自生自储式油气藏。  相似文献   
44.
为了弄清沾车凹陷的构造特征及演化过程,根据边界几何特征结合其动力学条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平面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①沾车凹陷在新生界时期的运动方式以伸展为主,伸展方向为SN向;②不同走向的正断层是在同一伸展过程中形成的,曲折边界主断层主导了其内部次级构造的分布与产状,偶尔出现的逆断层是在伸展情况下形成的;③断阶带潜山多形成于主断层的内凹区,一般产生在主断层走向与伸展方向斜交地带,斜坡带上在外凸区易于残留而成潜山.  相似文献   
45.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戴南组地震相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全面地研究高邮凹陷戴南组的层序发育分布和沉积充填史,依据层序地层学的划分方法,将高邮凹陷戴南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根据地震反射参数,从内部反射结构和外部几何形态出发,结合反射同相轴的振幅和连续性,在高邮凹陷戴南组的地震反射剖面上识别出平行—亚平行席状、前积楔状、上超充填状、杂乱充填状以及杂乱席状等地震相类型.研究表明,这些地震相在平面上分布部位明确,纵向上具有继承性和差异性;地震相在空间上的分布与凹陷结构及构造演化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渭北C-P煤田深部煤岩层异常风化的成因类型。方法 通过大量井下地质调查、煤岩样品鉴定与分析,对所揭露的众多煤岩层风化点进行了研究。结果 渭北煤田存在岩溶塌陷裂隙导通风化型、断裂垂向导通岩溶风化型及断裂横向导通古窑风化型等3种深部风化作用成因类型;来自煤系底部与外界相通的奥陶系石灰岩溶洞中的空气及煤系浅部与古窑相通的空气是引起深部煤岩风化的主要因素,煤层上下部含水层及煤层本身与顶、底板岩石中的黄铁矿结核为促使风化作用的次要因素。结论 该研究为煤岩层深部风化带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7.
南堡凹陷高柳地区古近系坡折带类型及隐蔽圈闭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柳地区古近系地层经历了从盆地初始裂陷、强烈裂陷到裂陷衰退一系列过程,形成了同沉积断裂坡折带—同沉积构造弯折带—无坡折的缓坡地貌型层序的地层演化系列,因而该地区古近系存在同沉积构造断裂坡折带、同沉积构造弯折带和无坡折的缓坡地貌3种坡折带类型,它们控制了扇三角洲、水下扇、浊积扇和下切水道充填砂体的分布.同沉积断裂坡折带和同沉积构造弯折带之下的低位域砂体是该区隐蔽油气藏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48.
应用落差分析研究高邮凹陷南断阶主控断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强烈的构造运动使高邮凹陷南部断阶带主控断层上升盘遭受剥蚀而缺失大套地层,难以用常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而断层落差分析法恰恰能弥补这一不足,从而可以明确断层形成时期及发育历史.对真①、真②’、真②等断层的落差分析表明,真①断层形成于泰州期,阜宁期活动最为强烈;真②’断层形成于戴南初期,并在三垛期强烈活动;真②断层在许庄地区形成于三垛早期,三垛末期强烈活动,而在竹墩地区则形成于戴南末期,三垛期活动强烈.随着三垛运动的结束,南断阶构造活动趋于平静,各主控断层在盐城期相继停止活动.  相似文献   
49.
曲线重构反演在火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北盆地海安凹陷四灶地区阜宁组火成岩发育,但火成岩分布复杂,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声波时差曲线对火成岩及其变质带和碎屑岩的反映不明显,火成岩储层预测难度大.针对研究区的特点选取了曲线重构反演来预测火成岩储层.通过对研究区多口井测井曲线的统计分析,优选出能够有效区分火成岩与碎屑岩的GR曲线进行重构,利用GR曲线重构建立的拟阻抗初始约束模型与实际地质规律的吻合程度明显高于用原始曲线建立的模型,GR反演成果所描述的火成岩分布特征与实际的地质分析和认识吻合也较好,说明曲线重构技术在本次反演中起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利用该反演结果,结合目标区的地质认识和实际钻井、测井资料,对火成岩储集层进行了综合描述,描述8个火成岩控制的圈闭,预测6个新圈闭.  相似文献   
50.
控制东营凹陷烃源岩排烃的几个关键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东营凹陷钻井取心的观察及不同结构烃源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比较,从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对烃源岩排烃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且就烃源岩岩性结构对排烃及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内因为有机质类型、丰度及成熟度,反映烃源岩中生烃母质的特征,东营凹陷大量样品测试结果显示烃源岩的生烃潜量、排烃量与有机质丰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外部因素包括源岩的结构、源岩内有效的运移通道、压力的分布及外部的构造运动等各种地质作用及内、外部环境.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主力烃源岩沙四上及沙三下段具有多种岩性结构形式,其中沙四上及沙三下下部主要发育纹层状泥页岩,油气以远距离侧向运移为主;沙三下上部及沙三中主要发育块状泥岩,油气以垂向运移为主.不同的排烃方式造成了油气分布的差异,沙四型原油分布于凹陷外围,沙三型原油分布于凹陷内围,混合型原油分布于中间地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