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91篇
系统科学   157篇
丛书文集   20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89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从零曲面方程出发得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动态黑洞时空存在2个事件视界-黑洞视界和它的Rindler视界。发现2个视界相接触时,接触点处的Hwaking温度都降为零。而在黑洞视界的另一相反极点处的Hawking温度将迅速升高,并形成高温喷流。  相似文献   
72.
根据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和时空洛仑兹变换的推导思路,论证了普遍的电磁波相位不变性.清楚地揭示出电磁波的相位不变性和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及时空洛仑兹变换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3.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存在的通信带宽受限等问题,设计了基于事件触发的分布式卡尔曼一致性滤波算法.采用增量发送的传输机制,每个传感器仅在当前时刻观测值与最新触发时刻观测值之间的差值平方超出阈值时,才将观测值发送到相应的估值器.而每个估值器都可以通过时间触发的规则从其邻居节点接收到估计值.为了避免估值之间互协方差矩阵的计算,通过局部最小化方差的上界提出了事件触发的分布式卡尔曼滤波器.基于李雅普诺夫方法证明了算法在均方意义下的指数有界性.数值仿真验证了事件触发的阈值越小,通信率越高且滤波器的估计精度越高;否则,通信率越低且估计精度越低.  相似文献   
74.
连续/离散混合型制造系统的生产过程虚拟仿真建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永超 《系统仿真学报》2008,20(9):2445-2449
离散事件仿真建模被广泛应用于制造系统的设计及运行控制,但是很多制造系统兼有离散系统和连续系统的特点。提出一种将离散事件与连续系统结合起来的仿真建模方法,以支持动态展现这类制造系统的生产过程。该方法的主要思想是,主机内部的机构运动主要采用连续系统进行仿真建模,而主机之间的加工顺序则利用离散系统来构建其仿真模型,然后由统一的仿真管理器管理。论文详细描述了虚拟仿真引擎中的仿真时钟推动机制,并用这一方法建立了面向啤酒灌装生产线生产过程的虚拟仿真模型,说明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5.
t双轻子衰变道中,利用积分亮度为0.7fb-1的模拟数据量,通过测量W玻色子衰变末态粒子角分布的方法对其极化进行了模拟研究。最终的测量结果为:F0=0.709±0.066(syst)±0.044(stat),FL=0.297±0.077(syst)±0.026(stat),FR=-0.005±0.033(syst)±0.027(stat)。  相似文献   
76.
证明返回0点循环事件是一种再生现象  相似文献   
77.
建立了一个假想实验来考察Kerr-Newman黑洞事件视界的稳定性.作者试图靠掉入试验粒子来增加黑洞的角动量和电量,从而破坏黑洞的极限条件.但是无论试验粒子出发点离黑洞远近怎样,任何破坏黑洞事件视界稳定性的过程都被禁止Kerr-Newman黑洞的事件视界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78.
对集装箱港口大门服务系统性能测试中在测试数据和测试事例生成、计划响应时间获取方面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事件仿真的自动化测试方法。该方法将被测系统与仿真系统结合,仿真系统产生测试数据及服务事例,被测系统提供实际的响应时间,通过仿真系统可分析系统的性能指标。实验表明该方法可提高测试效率20倍以上。  相似文献   
79.
基于片上网络(Network-on-Chip,NoC)技术的众核处理器正成为当前高性能处理器的设计焦点.传统的调试系统结构不能很好地应用于众核处理器体系结构,众核处理器中踪迹数据传输、调试事件传播、时间戳同步等方面均面临重大挑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具有高带宽、低资源消耗的独立调试系统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减少长互连线,提高了调试通道工作频率,以较少的互连线即可实现高带宽传输通道;同时调试组件采用分布式的对称结构,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在踪迹数据传输结构中,提出了一种带宽平衡的非侵入式踪迹数据导出方法,该方法通过软硬协同方式来配置踪迹通道仲裁的权重值,降低硬件复杂度.在调试事件的传播上,构建了与片上网络拓扑一致的事件传播网络,该网络在易于物理实现的同时具有事件传播延迟低的特点.在时间戳的同步方法上,提出了一种通过软硬件协同的时间同步方式,以很小的硬件代价实现了较精确的时间戳同步.  相似文献   
80.
目前国内在应用预先危险性分析(PHA)方法进行安全评价时,普遍存在对分析项目中的原因事件和触发事件的本质认识不清和混淆使用的问题,造成评价结论和提出的对策措施不准确.本文通过对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的全面分析,在对比该方法各种工作表中各项研究内容差异的基础上,结合通用工作表格中的研究内容,对原因事件和触发事件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辨识.通过研究得出,原因事件是指产生潜在危害的技术缺陷或管理失误等方面的原因,以及导致产生危险因素的非期望事件或错误;触发事件是指使危险因素转化为潜在危害的非期望发生的事件或错误,以及使发生事故的条件进一步积聚的事件及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