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0篇
系统科学   11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1095篇
自然研究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Amplitudes, rates, periodicities, causes and future trends of temperature variations based on tree rings for the past 2485 years on the central-eastern Tibetan Plateau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xtreme climatic events on the Plateau, such as the Medieval Warm Period, Little Ice Age and 20th Century Warming appeared synchronously with those in other places worldwide. The largest amplitude and rate of temperature change occurred during the Eastern Jin Event (343-425 AD), and not in the late 20th century. There were significant cycles of 1324 a, 800 a, 199 a, 110 a and 2-3 a in the 2485-year temperature series. The 1324 a, 800 a, 199 a and 110 a cycles are associated with solar activity, which greatly affects the Earth surface temperature. The long-term trends (>1000 a) of temperature were controlled by the millennium-scale cycle, and amplitudes were dominated by multi-century cycles. Moreover, cold intervals corresponded to sunspot minimums. The prediction indicated that the temperature will decrease in the future until to 2068 AD and then increase again.  相似文献   
52.
本文以人地关系论为理论基础,应用比较法和系统相关分析法,研究了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生态特点、生态环境适宜类型以及当前生产存在的问题。根据现代经济建设的要求和目标,提出了适于本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资源效益协同发展的一些途径,这些途径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治理与开发均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3.
由于长期的植被破坏和严重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土壤环境的恶化是无容置疑的事实。问题是我们怎样做才能改良土壤,使其有良好的结构和最高的肥力,从而生产更多更好的第一性产品。我们知道,森林不仅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分布最广,生物总量最大的植被类型,而且具有最高的种的多样性、复杂的空间结构和很高效能流程复杂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本文就黄土高原土壤改良中森林的作用进行初步分析研究,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4.
55.
本文首次列出西藏札达县姜叶玛二叠纪地层,古生物剖面,对该剖面进行了地层划分及时代讨论;建立了上二叠统姜叶玛组和下二叠统西兰塔组;简述了雅鲁藏布江沿线二叠系的分布特点、生物群特征、古地理概况以及地质意义。否定了雅鲁藏布江沿线二叠纪的灰岩块体“由北方远处推来的外来岩块或飞来峰”的说法。  相似文献   
56.
利用磁化率各向异性系统地研究了黄土沉积时的近地面风向。根据兰州、临夏、武都三个典型剖面共计140个风成黄土样品的磁化率各向异性的研究发现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区各时代黄土沉积的近地面风向是各不相同的,自早更新世中期到中更新世直至晚更新世,随着时间的推移,古风向都存在着一个明显的逆时针方向的改变。究其原因,这可能与青藏高原的隆起和局地特殊的地形效应以及环流形式的调整有关。  相似文献   
57.
为了较好地评价区域工业经济结构的合理性,以西藏自治区工业经济结构为研究对象,提出以综合经济效益为基准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标准并且运用因子分析法,将反映工业经济效益的多项指标集结为一个综合指标,通过对各经济成分和各工业部门综合经济效益的排序对西藏自治区2001年工业经济结构进行分析,指出了西藏工业经济从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两个方面存在不合理,并给出了相应的评价.  相似文献   
58.
0Introduction Thestudyandinvestigationofcarryingcapacitytypicallypassesthroughthreephases:landcarryingcapacity,waterresourcecarryingcapacityandecologicalcarryingcapacity.Inordertostudyecological surplus,severalmethodsareapplied,theseinclude:theresourcescarryingcapacity[1,2],thevegetationNPPmodel[3,4],thecarryingcapacityofresources andenvironment[5,6]andtheecologicalfootprint[7,8].TheecologicalfootprintwasinitiallydevelopedbyWilliam E.Rees,aCanadianecologicaleconomist,andWackemagel Mathis,t…  相似文献   
59.
21世纪,知识和技术将成为经济生活的主导因素。它昭示着一场正在酝酿中的生产力革命以及未来的经济格局。人力资源作为生产力的主要构成要素必将在其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西藏在教育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发展水平上明显滞后,实现西藏教育创新和人力资源开发从不断进步到全面繁荣、“从输血”模式变为“造血”模式都面临着新的环境和新考验。因此,我们必须总结西藏教育创新和人力资源开发持续进步的基本经验,作为我们不断改革和创新西藏教育模式的依据和出发点,为全面提升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寻求动力;并通过检查目前教育创新和人力资源开发的体制,从而为以制度变迁推动教育创新和人力资源开发这一基本模式奠定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60.
发挥教育在西藏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和谐社会是西藏地区与全国其他地区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面临的重大课题,教育作为重要的社会系统,可以为西藏和谐社会建设中做出基础性的贡献。具体说来可以:通过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区域适用人才,促进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建设;通过开展多元文化教育,培养多元文化意识,促进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建设;通过加强法制教育,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的法制基础建设;通过加强环境教育,建立合理的人与自然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环境基础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