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47篇
教育与普及   20篇
理论与方法论   42篇
综合类   178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杨士云是明代云南著名学者与文学家.杨士云的诗诸体兼擅,他的大部分诗都是其恬淡之心的自然流露,语句冲和,感情真挚,给明代复古待坛增添了些许新声.杨士云一生尊崇圣贤之道,其文始终如一地贯彻着文以明道的写法,谨严有序,不作矫饰,将儒家亲民爱物的道德原则融注于行文之中.  相似文献   
82.
"人的觉醒"是汉末士风变化的基本特点。然而,汉末"人的觉醒",并未完全回归到先秦之士"志于道"的政治超越的精神状态,而带有强烈的政治依附性,只不过这种依附由汉鼎盛时期所表现出的强烈的皇权依附逐步向集团依附转化。这种士风的变化,始于党锢集团对皇权依附意识的解构,从而形成汉灵帝中平元年以后至建安时期皇权依附意识与集团依附意识的互动,正是这两种意识的互动深刻地影响了汉末政治结构的变化———皇权逐渐傀儡化,皇权专制逐渐让位于集团专制,并最终导致旧皇权的消亡与新皇权的产生。  相似文献   
83.
西汉淮南王刘安不喜欢弋猎狗马驰骋,但是好著书、好鼓琴,希望积阴德,千古留名.于是招募大量宾客名士著书立说,<淮南子>是其重要著述.其中的<兵略训>主要阐述的是军事思想,但又蕴舍了浓重的民本主义思想元素.这些思想元素,对中国后世的民本主义思想发展,乃至现代人民战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不无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4.
南朝序体文数量颇多,篇幅长短不一,题材内容丰富多彩,创作意图各异。从内容上来看,诸作或为帝王歌功颂德,或诠释文学批评观,或褒扬某些作家的为人为文,或自述志趣好尚等。从形式上来看,这些序体文以骈、散两体并行于文苑,骈体序文讲究形式技巧,藻采纷呈,用典繁密,音律协畅,对偶精工;散体序文句式灵活多样,言志抒情明确深刻。  相似文献   
85.
明清艳情小说的繁荣与发展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奇异现象。考察这一时期艳情小说的发展概貌及所透露的性爱观念、文化内涵、审美价值不仅能折射出当时社会欲与理的冲突现实,更能从中窥见男权社会秩序下性描写的象征意义,发现“欲”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86.
我国北宋时期,陶业极盛一时,名窑辈出.陕西省耀县耀州窑的青瓷也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钧、汝、官、哥、定等历史名窑齐名显著,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在近几年的考古发掘和整理中,除出土大量青瓷和其他各色瓷器外,还发现了耀州窑烧制的唐三彩.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确定陶瓷的年代、原料产地、烧制工艺(包括烧  相似文献   
87.
日本"遣隋使"来华目的及年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日历史文献分析,输入佛教和学习隋文化是遣隋使来华的主要目的.日本遣隋使先后于600、607、608、610、614年分5次来华.遣隋使在中日关系上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不仅是日本直接向中国全面汲取优秀文化的嚆矢,更是以后规模巨大的遣唐使的前奏.  相似文献   
88.
祝世禄乃明末南京陪都重要官员,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在南京期间,曾得到他许多关照与帮助,在西方文献中多有反映,但在祝氏文集中仅有“赠利玛窦”一诗存世。考述祝世禄与利玛窦的交往,阐释祝世禄诗作的蕴意,从中可揭示当时部分知识分子对西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89.
汉代“以孝治天下”不再是纯理论的探讨,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孝治天下”的社会实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忠孝观念是其思想基础;《孝经》是其理论基础;天子在孝道方面应为榜样;用人方面实行举孝廉的制度;在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就前三个方面谈谈汉代“以孝治天下”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90.
《元典章》的被字句出现了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多样化的倾向。结构的复杂化不仅表现在宾语和关系语的复杂化以及动词前后成分状语和补语的复杂化上,而且出现了由多个动词充当的复杂谓语句。功能的多样化主要表现在出现了两类特殊功用的被字句:“遭遇”类被字句,表原因的被字句。从《元典章》中被字句的使用情况可以看出,“被”字在《元典章》中具有不同的语法化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