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系统科学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9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乡镇体育彩票事业是体彩事业的未来,乡镇与城市在体彩消费者、消费行为、销售管理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通过调查、访谈等科研方法,对比研究宿州市城乡体育彩票消费者及消费现状,希望能够对乡镇体彩事业的发展给予一定的帮助.研究结果表明:宿州市城乡体育彩票在消费者构成、消费行为、消费动机、对体彩的认识等方面都有差异;而且城乡体彩销售站点在服务水平、管理意识、宣传手段、销售额等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2.
苏州外资制造业经济增长受众多因素影响,各因素之间存在变量的多重相关现象,一般的多元回归分析自变量之间存在较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对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建模分析,这样最大限度地概括了原自变量系统中的数据信息,克服了多重共线性,同时自变量对因变量具有最大的解释能力,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43.
疏浚对苏州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在1999年10月~2001年7月,对苏州河上游黄渡和华漕两个断面底泥疏浚前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黄渡和华漕两个断面的大型底栖动物均以软体动物和寡毛类为主,疏浚前黄渡软体动物为6种,寡毛类为3种.水蛭1种,华漕软体动物为1种,寡毛类为4种,疏浚以后两个断面的种类数增加,黄渡增加1种,华漕增加了4种,华漕恢复的迹象叫明显;疏浚后两个断面的生物量和密度均低于疏浚前,但在疏浚后,的一年内,密度呈持续上升趋势.疏浚后华漕的多样性指数一直高于疏浚前同期,黄渡在疏浚半年后逐渐恢复并且超过疏浚前水平.说明苏州河上游底泥疏浚有利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恢复.  相似文献   
44.
不同方言间的词语的同形异义和异形同义是一种很值得研究的语言现象,因为从理论上讲,可以促使我们深入研究造成这两种现象的原因,从教学上讲,它需要我们解决如何在使用上避免误导和误解;在语言运用中,既有助于讲吴语的人提高普通话水平,也有助于讲普通话的人学吴误,裨益是双向的。对于同形异义词主要从含义,褒贬色彩,用法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对于异形同义词语主要从词序,词素、古今语,名称称谓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5.
姑苏桂文化     
“秋花之香,莫能如桂。”姑苏人喜爱桂花,自古以来广为栽植,桂花与姑苏人的生活有密切关系,故而衍发出独特的姑苏桂文化。  相似文献   
46.
在1986和1998年遥感影像研究的基础上,利用2002年的遥感影像再次对苏州城郊低山丘陵的植被覆盖进行了判读分析。结果显示1986至1998年新增裸地20km^2,而1998至2002年新出现裸地降至1.77km^2。近几年苏州山地植被景观受破坏程度明显降低,这主要得益于苏州市“禁止开山采石条例”的制定和有效执行。与此同时,近年来山地范围村镇建设、房地产开发以及工程建设对山地植被景观包括历史人文景观的破坏变得突出。苏州山地植被景观研究、保护与管理工作还有待加强和完善,否则与吴文化和苏州古城根基密切相关的苏州城郊山地景观仍有遭受破坏和消失的危险。  相似文献   
47.
运用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对苏州和深圳的人力资本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8.
1997-2006年MEDLINE收录苏州大学论文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苏州大学1997—2006年科研论文被MEDLINE的收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了苏州大学生物医学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49.
苏州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对水环境的指示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4年4月至2005年2月共6次对苏州河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共设4个采样点.每两个月在4个样点采集浮游植物,同时测定了水体部分理化指标.采用生物指示法、香农(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法对苏州河的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苏州河通过整治和自然恢复,水质从生物多样性极低的、劣于Ⅴ类的黑臭水体Ⅳ类水转化.依据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的演替和生物多样性指数的结果判定:苏州河处于有机物污染的中度-乙型(β-中污)阶段.其指示浮游植物为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及其变种和二角盘星藻(Pediastrum duplex)及其变种.  相似文献   
50.
利用着生生物群落动态变化监测水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了苏州河8个断面着生生物在不同季节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密度、群落结构与水质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着生生物种类数以夏季最多,优势种密度以夏、秋季最大,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趋势与水质指标的监测结果基本一致;经相关性分析表明:水体中氮、磷含量分别与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藻类密度和总生物量四项指标呈显著负相关, CODcr、BOD5与四项生物指标均无相关性.各断面污染程度为上游赵屯、黄渡断面污染最轻,武宁路桥、北新泾断面污染最重,反映在群落结构上是上游以自养性藻类为主,中、下游以异养性动物为主.以上结果表明着生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能反映水环境质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