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8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55篇
系统科学   24篇
丛书文集   42篇
教育与普及   2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篇
现状及发展   11篇
综合类   12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41.
研究了对响应变量作变换后成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问题.当变换是非参数时,用分段线性函数来逼近非参数变换,把非参数问题化成参数问题.当变换是参数时,求出了似然估计的显示解并证明了其强相合性,同时讨论估计的条件分布.  相似文献   
142.
脉冲型地震动模拟与隔震桥墩性能的能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改进的三角函数方法来模拟近断层地震地面激励,对非线性隔震桥梁单墩模型进行了地震响应和能量分析.通过对波形、脉冲周期和峰值速度等地震动参数的调整来表征不同的脉冲效应,在前向、前后向和多环3种不同的脉冲渡作用下,隔震桥墩反应规律类似,以第3种冲击形式结构的响应值最大、输入结构的地震动能量最多.脉冲周期是决定地震动破坏能力的重要参数,通过定义累积滞回耗能比和瞬时耗散能量比,表明隔震支座有效耗能能力在短周期脉冲作用下较小,在长周期部分趋于稳定,而在中短周期部分单纯依靠隔震支座耗能不足以有效降低地震危害.通过引入瞬时输入能量概念,表明瞬时地震输入能量和结构地震响应密切相关,用瞬时输入能量来表征地震动强度是合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3.
近场竖向地震动对铁路桥梁地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线性三维空间梁单元来建立桥墩的有限元模型,选用了三组不同类型的地震记录作为输入,研究近场竖向地震动对我国目前常用的钢筋混凝土铁路简支梁桥桥墩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最大峰值水平加速度PGA分别为0.1g和0.2g的地震输入下,桥墩结构均处于弹性工作状态,相应的竖向地震动对桥墩的地震反应影响很小(均不超过2%);而在最大峰值水平加速度PGA为0.4g的地震输入下,桥墩显示了非线性行为,竖向地震动对桥墩地震反应的影响显著增大,尤其是因P—A效应的影响会使桥墩的墩顶位移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44.
为探究多层钢筋混凝土工业厂房在加固前后以及火灾前后的抗震性能变化情况,围绕火灾后多层工业厂房的加固设计和抗震性能分析展开研究.首先,建立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火灾后抗震性能的有限元分析方法;随后,介绍某多层工业厂房结构特点和火灾后结构损伤情况,据此综合利用增大截面、粘贴钢板和粘贴纤维复合材料等方法对结构进行了加固设计;进而,建立了结构三维有限元模型,开展了结构动力特性和弹性地震响应分析;最后,进行了结构的动力弹塑性分析,探究了火灾前、后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和加固措施对火灾后结构抗震性能的改善,并探讨了不同地震动特性对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火灾后,整体结构地震响应明显大于火灾前,层间位移角最大增加了143%,且不同楼层层间位移角的增大幅度与楼层受火情况密切相关;近场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大于远场地震,罕遇地震作用下底层层间位移角在近场地震作用下可达远场地震作用的2.71倍;所提出的加固方案有效提升了结构抗震性能,罕遇地震作用下底层层间位移角平均减少115.7%.研究成果可为多层工业厂房火灾安全性评估和加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5.
通过现场调研、工程地质调查以及经验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将军坟变形破坏特征,分析了将军坟稳定性影响因素。结合FLAC 3D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将军坟在自重应力、粉质黏土局部积水和地震3种情况下位移场和应力场特点和规律,着重揭示了不同等级地震作用下坟体结构变形破坏趋势以及动力学响应特性,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包括完善坟体附近排水设施建设,并最低按照Ⅵ级地震设防,同时对坟体北侧抗震能力弱的区域采取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46.
强干扰区进行地球物理探测,尤其是电磁法勘探时,难以获得可靠的、高质量的原始数据;为取得良好的勘探效果,预处理的重要性更加凸显。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呈现、分析,提出数据预处理的两套方案,并从理论和实际上证实了方案的可行性。最终结合勘探实例,对比两套数据预处理方案,优选全区视电阻率的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对其预处理数据反演成图,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7.
提出了可应用于中低层和多高层隔震结构的近似实空间解耦方法.利用强迫解耦法、Kelly法和近似实空间解耦法对具有非经典阻尼特性的隔震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将结构位移响应用具有明确物理与工程意义的系列二阶标准振子位移响应与速度响应线性组合来表示.通过理论分析和算例求解可知:近似实空间解耦法具有很强的优越性和很高的计算精度,结构隔震层和顶层的位移响应最大误差仅为0.361%和1.444%,可推广应用于隔震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  相似文献   
148.
我国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扭转作用对不规则结构具有显著影响。针对4次著名的大地震,对不规则结构的扭转不利影响做了分析;对国内外有关结构规则性的研究进展、国内专家学者在结构扭转规则性问题上的学术碰撞做了全面的总结;对规范扭转指标—位移比和周期比的理论基础及其研究进展做了总结和研讨,指出了在结构动力学基础上所得到的结论与位移比指标、周期比指标之间存在的逻辑瑕疵,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9.
人工智能作为热点话题吸引了相关学者对其进行政治哲学维度的批判,但其批判依然停留在政治和观念的上层建筑半径之内,并未深入到政治的前提——生产领域。大数据算法作为强人工智能的重要应用,其所得出的非线性结果重塑了人们对于"价值"的理解,并引导一种对于"使用价值"追求的复归。随着边际成本的不断递减,大规模生产逐渐向大众生产转变,这使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对抗性分配关系重组,社会消费力变革的趋势开始出现。产消一体化,即新型工人——"产消者"的大众化成为这一变革的可能性路径。  相似文献   
150.
中强地震预报综合评判物元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应用可拓方法,对一个固定地区某一时段建立了预报地震最大震级的多指标综合评判模型。初步结果说明该方法在中强地震预报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