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47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1.
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技术,研究生长抑素(Somatostatin,简称SOM)样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及其纤维在人胎孤束核的分布。结果表明:SOM样神经元在人胎孤束核各亚核均有分布,以背内侧亚核细胞密度最高(642个/m~2)。在不同平面,则以闩平面细胞密度最高(635个/m~2)。SOM样神经元多为中小型(细胞长轴径5~20μm),胞体多呈棱形和卵圆形。SOM样神经纤维在人胎孤束核内分布密集,交织成网。  相似文献   
32.
PbTiO3薄膜的热释电性和铁电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ol—Gel工艺制备了较大面积不裂的PbTiO_3薄膜,对样品做了不同烧结温度下的X射线衍射实验,经550℃保温30min的样品已形成了单一晶相的PbTiO_3多晶膜。对样品的热释电系数随温度、薄膜厚度和胶液浓度的变化关系研究,发现热释电系数随胶液浓度和薄膜厚度的增加而增大,最后达到饱和。样品的室温热释电系数为3.6×10~(-8)C/cm~2·K,介电常数为15~26,介电损耗为0.001—0.05,居里温度为515℃,自发极化强度和剩余极化强度分别为6.54μc/cm~2和3.37μc/cm~2,矫顽场强为54.8kV/cm。  相似文献   
33.
以自制Zr(OC3H7)4和Y(CH3COO)3为原料,应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了YSZ(ZrO2-9mol%Y2O3)凝胶和超细粉末.研究了Sol-Gel形成机理以及pH值对胶凝时间和凝胶结构的影响.通过TG-DTA、XRD等分析手段,研究了从干凝胶到YSZ超细粉末过程中的反应机理.实验证明:反应可分为3个阶段,钇稳定立方相ZrO2的合成温度在470℃左右  相似文献   
34.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溶胶-凝胶方法制备PLT材料时,催化剂、溶液浓度和温度等对形成溶胶和凝胶的影响规律.利用国产原材料Ti(OC_4H_9)_4,La(NO_3).和Pb(AC)_2,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的PLT陶瓷材料,其室温介电系数ε_(25)℃达10~2数量级,介电系数峰值ε_m达10~4数量级.  相似文献   
35.
利用SOL-GEL技术成功地制备了ZrO_2-CaO膜管,这种膜管由于能控制氧的扩散速度,并能活化它,因而容易和甲烷反应,表现了高的选择性生成甲醇、甲醛。实验发现最佳的制膜条件为:焙烧温度是700~900℃,膜厚45~60gZr/cm ̄2,CaO的最佳值为X=0.08~0.15。实验也考察了最佳的反应条件,常压下反应温度为350℃,GHSV=8000~10000h ̄(-1)。在这样的条件下获得了95%的甲醇、甲醛选择性,大约1%转化率。  相似文献   
36.
在几种有机酸和硅溶胶的表面硅羟基作用时,测定了碳原子的自旋晶格弛豫时明,发现这些有机酸的pK_a越大,则和表面硅羟基的反应也越强。  相似文献   
37.
本文叙述了一种自动道路交通参数采集系统,该系统可采集道路的交通流量,车头距,速度,占有率和密度等交通参数,并分析了这种参数互相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参数判定道路的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38.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氢气还原处理制备了FeCo/Al2O3纳米复合粉末,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样品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磁学性质与样品的组分和Fe—Co合金的晶粒尺寸有关.  相似文献   
39.
用溶胶一凝胶法在玻璃基片上制备了均匀透明的Ti02薄膜,并以苯酚的降解反应为模型,研究了纳米Ti0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薄膜晶粒大小为23.0nrn,呈锐钛矿型,沿(101)晶面具有择优取向性;10h内苯酚的降解率为66%,苯酚光催化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40.
钛酸丁酯-乙酸钡溶胶系统中的化学机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BaTiO3薄膜,以乙酸钡、钛酸丁酯、乙酸、乙醇等为原料配制的前驱溶液系统,加入适量的乙酰丙酮螯合剂,可得到性能稳定的溶胶;利用FTIR分析,揭示了该溶液系统中的相关的化学反应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该溶液系统的胶化主要取决于钛酸丁酯的逐步水解并与包括乙酸钡在内的其他有机分子的聚合;乙酸不仅作为乙酸钡的溶剂,而且能有效地减缓钛酸丁酯的水解速率而维持溶胶的稳定性;乙酰丙酮螯合剂的引入能控制金属有机分子的聚合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