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5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革命话语是二十世纪中国的主流话语之一。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对革命话语的理解和使用有自己特定的内涵,在他的早期书信中比较明显地体现出从教育改革、到国民性改造的演变以及与政治革命的关系,从中可以发现鲁迅早期对革命话语的独特理解,对于研究早期鲁迅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2.
鲁迅小说的自然景物描写有着极强的功能作用。它起到了衬托世景和人物心境的作用 ,在框定小说情感基调、推进小说情节发展、激活小说结构等方面都显示出非凡的功能  相似文献   
63.
鲁迅小说以暴露中国国民的劣根性为己任 ,常通过性意识、性心理的描写来反映性与社会文化、伦理道德的矛盾 ,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具有深刻的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64.
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他的小说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震惊文坛,本文从叙事学角度入手,从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叙事角度三方面分析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交汇的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65.
鲁迅立足于正始时期的社会生活对正始文学进行把握,并通过品评正始文学、文士来讽喻现实世界。而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正始文人与鲁迅在精神上产生了共鸣,他们都有着对生命意识的悲剧体悟以及对个性自由、人格独立的追求。这种精神气质反映在文学上,鲁迅小说的狂人形象与正始名士有着深刻的血缘关系,同时,鲁迅的杂文也深受正始文学哲理思辨色彩的影响,有着令人折服的逻辑力量。  相似文献   
66.
《牡丹亭》的音律问题直接引发了明代戏剧史上所谓的“汤、沈之争”。由于忽视对该剧音律的探讨,导致人们对这场争论至今尚无合理的解释。汤显祖在《牡丹亭》的用韵、格律、宫调等方面,既有合理的运用规则,也有随意的破坏成例。“汤沈之争”暴露了明清戏曲家对戏曲音律认识的不足。  相似文献   
67.
通过对鲁迅小说《在酒楼上》的文本细读,从现代者返乡模式、人物命运、对未来的思考三个方面阐释了作品的现代性话语内涵,论述了作为“孤独者”的中国知识分子探索前行道路之艰难,人物的悲剧命运正体现了20世纪初现代性在中国的缺失.  相似文献   
68.
在中国近代极其恶劣的企业发展环境中,众多近代企业在管理上深受传统势力影响,衙门风气、官僚作风盛行,效率低下。而民生公司在组织、人事、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创新管理却颇具西式科学管理的风范。令人耳目一新。民生公司也由此走上了高效发展之路。但是,民生公司的创新管理的产生、持续需要一定的条件,当政治动荡、经济崩溃、社会堕落等多种因素纷至沓来时,民生公司的创新管理犹如昙花一现,最终凋谢。  相似文献   
69.
周作人在<谈龙集·上海气>中说"我终于是一个中庸主义的人."看来周作人对自己的了解是很深的.对于周作人的复杂人格,任何一种简单化的说明都是有害的,因此,以矛盾分析的办法以及与鲁迅进行人格对比的方法,论证鲁迅的人格是殉道的、苦行主义的,而周作人的人格则是中庸的、现世主义的,对于探讨周作人的人格的形成、发展以及内在矛盾,并以此关照中国现代社会条件之下知识分子的精神处境以及人格分裂问题,也许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70.
文学评论语言要讲事实,求准确,要有科学性.印度的<梨俱吠陀本集>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诗集.<红楼梦>是18世纪世界第一流长篇小说,但不能说是第二个千年居世界顶峰的小说.鲁迅不是因小说,而是综合小说、杂文和其他文学体裁而可以与世界大师匹敌.清朝前期经济高度发展和繁荣,但在第二个千年尚未达到世界之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