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玄远之美、绵密之美、简约之美、骈偶之美论述了王弼、何晏的玄学与正始文学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鲁迅与魏晋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优秀继承者 ,他对中国小说史以及中国古籍的整理、校对工作 ,都显示了他在古典文学领域的修养和成就。魏晋是一个文学自觉、思想解放的时代 ,鲁迅对魏晋时期的名士和他们的文学创作以及魏晋风度 ,都表现出格外的推崇和欣赏。  相似文献   

3.
鲁迅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优秀继承者,有关中国小说史以及对古典旧籍的整理、校对工作都显示了他在古典文学领域的修养和成就。魏晋是一个文学自觉、思想解放的时代,鲁迅对魏晋时期的名士,他们的文学创作,以及魏晋风度都表现出格外的推崇和欣赏。  相似文献   

4.
鲁迅从青年时代起就对美国文学予以关注。他对爱伦·坡、马克·吐温、杰克·伦敦、辛克莱等人评价较高,并与一些美国作家结下了深厚友谊。鲁迅对美国文学的历史与现状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他的创作也曾受到美国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鲁迅精神的解读,极大影响了国统区文学创作的传统。这首先源于个人对鲁迅的崇敬和战时中国的需要,由此展开了对鲁迅的纪念活动和研究工作。通过这些活动和工作,加深了国统区作家对鲁迅精神的认识。鲁迅精神也同样渗透在国统区作家的写作上,他们继承并发扬了鲁迅的现实主义写作传统和讽刺艺术手法,创作了大量作品,揭露并反抗日寇野蛮侵略、国民党黑暗统治和封建观念对人民思想的毒害,为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鲁迅是我国介绍法国学的先驱。他的译活动起始于雨果的随笔《哀尘》,发表于1903年,嗣后,以不同的形式向我国读介绍了雨果、凡尔纳、法朗士、腓立普、纪德等名作家作品。鲁迅的创作受到法国学影响,他的作品也很早引起法国坛注意。《阿Q正传》1926年即被翻译成法在巴黎发表。鲁迅与罗曼·罗兰的友好交往,为中法学的交流揭开新的一页。鲁迅与法国学的接触相当宽广,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立体未来派诗人、兼容并蓄。从与法国学交流中,我们看到鲁迅与世界学整体关系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7.
鲁迅是中国最早提出“纯文学”这个概念的作家之一。但是,鲁迅却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纯文学作家。与政治的密切关系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特点。政治是文学不可回避的内容。但是,文学/政治的二元的对立是近代建构的结果。艺术自主性是为了对抗资产阶级的世俗现代性。而文学的重新政治化是左翼为了引进新的无产阶级大众政治而开辟的一个新的重要维度。但是,“纯文学”的建构可以是不同的维度。今天,我们对于政治和文学关系的重新认识首先就是要从这种政治/文学的结构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8.
从分析鲁迅对冯梦龙的评价入手,探寻鲁迅对冯梦龙的承继形态,发现鲁迅关注下层人民的生存困境,为下层人民立言与冯梦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冯梦龙展现了对人性的初步探寻,也对鲁迅有着很大的影响。鲁迅立足于民族的生存,建构全新的创作理念,对小说功利性的重视,打破传统小说的狭隘写作视角,开辟了全新的叙述观念,创造了具有经典性意义的小说文本。  相似文献   

9.
在文学教育中,审美与启蒙的矛盾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从广义上来理解,审美与启蒙在本原意义上是统一的.尽管两者实现的途径不同,审美主要是通过感性直观实现超功利.启蒙主要是通过理性启迪实现超功利.但它们都指向人的解放和意义的获得.理想的文学教育应该是这种广义的启蒙与审美的统一.但是在人类社会尚不完善的历史阶段,启蒙往往被狭义化,审美也往往被异化.本质相通的审美和启蒙在鲁迅的时代产生了分立.面对分立的两者.鲁迅的选择是凸显启蒙,搁置审美.这就形成了鲁迅重启蒙、轻审美的文学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0.
鲁迅选择文学,不单纯是顺应时代要求对社会使命的承担,更来自于他的内在生命自觉,是他听从内心召唤、回归自我的必然结果.从翻译到创作,从小说到杂文,30多年如一日始终守持“为人生”的文学主张.鲁迅的确十分重视和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但无论是在理念上还是实践中都突破了附属于政治社会需要的“实用”层面,而是特别关注人的生命状态,探究灵魂的奥秘,传达自我生命体验,因而具有相当深厚的人文精神底蕴.  相似文献   

11.
鲁迅个体生命的精神价值及艺术创作,构成了目前中国最具魅力的人文景观,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当代通俗文学,他激发了当代通俗作家洞察世事、把握真实的充沛灵感,当代通俗作家以开放的艺术眼光和胸襟在继承鲁迅的基础上,创造了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通俗文学。  相似文献   

12.
梳理了鲁迅辑佚的《唐宋传奇集》“发意匡正”的目的,以时间为先后顺序的编排体制以及鲁迅求真考信的治学精神;分析了鲁迅关于唐代传奇小说的文体渊源、创作动机和唐传奇对后世创作的影响,总结了鲁迅对唐传奇研究的贡献。同时,鲁迅的小说也深受唐传奇的影响,二者在意境上都追求诗意美,在语言上都力求简约传神,从中体现了鲁迅与唐传奇的诸多联结。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20年代中期,徐炳昶和李宗侗主编的《猛进》周刊是当时一种有进步倾向的政论性周刊,它与鲁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鲁迅对新报刊给予了实际的支持,除了在群众运动中同青年站在一起外,还写了《通讯》、《并非闲话(二)》、《十四年的“读经”》、《碎话》等杂文,支持他们反对胡适、章士钊、陈西滢等人的斗争。杂文内容包含了重新提倡“思想革命”,寄希望于知识青年,揭露和批判了胡适、章士钊、陈西滢等人“正人君子”的嘴脸等,这在鲁迅思想发展上有重大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梳理了鲁迅辑佚的<唐宋传奇集>发意匡正的目的,以时间为先后顺序的编排体制以及鲁迅求真考信的治学精神;分析了鲁迅关于唐代传奇小说的文体渊源、创作动机和唐传奇对后世创作的影响,总结了鲁迅对唐传奇研究的贡献.同时,鲁迅的小说也深受唐传奇的影响,二者在意境上都追求诗意美,在语言上都力求简约传神,从中体现了鲁迅与唐传奇的诸多联结.  相似文献   

15.
鲁迅与施蛰存曾因怎样对待传统文化问题有过一场争论。尽管鲁迅站得更高 ,问题看得更透 ,但施蛰存的观点本身也无可非议。然而由于两人的争论并未在一个统一的交点上展开 ,致使争论的价值大受影响 ,不过鲁迅高明的辩论技巧着实令人叹服  相似文献   

16.
鲁迅与胡适的个人主义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和胡适是20世纪初期的启蒙思想家,他们在早期都宣扬个人主义,呼唤人的解放。同样名为个人主义,其思想内涵有相似之处,有与西方个人主义基本精神相一致的内容,也有按照中国实际改造过的内容。因此,在五四时期两人是同道。但是两人的思想在不同精神资源的影响下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对于《诗经.郑风》的研究,可谓是百家争鸣了,对于《诗经.郑风》,把它放在文学领域之中它是诗歌,把它放在音乐领域里它又是歌曲,包括歌词和曲调。  相似文献   

18.
精神分析学说作为一种世界性思潮,对20世纪的中国文坛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鲁迅先生的思想和作品也曾受到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并且对它的接受经历了一个过程,从接纳吸收到分析批判,再到借鉴其中的合理成分,作为战斗的武器,用它来深刻地揭示社会问题。这一转变过程我们从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9.
韩少功是对鲁迅十分尊崇的作家之一。在乡土题材的小说创作中韩少功的“寻根”小说《爸爸爸》继续并扩展了鲁迅《阿Q正传》中对国民劣根性中存在的原始文化心态与思维模式的思考,并且在“启蒙母题”小说《马桥词典》中存在着鲁迅启蒙语言的双声话语特征;另外,韩少功的散文随笔对鲁迅杂文的思想和方法也有所继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