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综合类   38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31.
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叶片的蛋白抽提液经硫酸铵盐析、Sephadex G-50柱层析以及浓缩透析等步骤,分别得到核酮糖-1,5-二磷酸羟化酶(简称Rubisco)的结晶.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酶标抗体技术鉴定证实为Rubisco.用IEF-PAGE方法分析这2种不同进化类型大豆的Rubisco 大小亚基,发现其具有高度同源性  相似文献   
32.
《河南科技》2008,(6):8-8
通用名称 右旋吡氟乙草灵 作用特点 高效盖草能是一种苗后选择性除草剂,茎叶处理后能很快被禾本科杂草的叶子吸收,抑制植物体内乙酰辅酶A羧化酶,导致脂肪酸合成受阻而杀死杂草。喷洒落人土壤中的药剂也会被根部吸收,起到除草作用。本药剂对从幼苗到分蘖、抽穗初期的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有很好的防除效果,  相似文献   
33.
湖北省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酰辅酶A羧化酶为多功能蛋白酶,芳氧苯氧类和环己二酮类为其主要的抑制剂类型.但是由于这两类除草剂的长期以及火面积使用.杂草很快产生了抗性.该文对乙酰辅酶A的性质、羧基转移酶的晶体结构及其与除草剂分子盖草能的结合方式作了简单的讲述,同时重点讨论了杂草对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产生抗性的原因,为合理药物设计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4.
研究了不同部位烟草(NicotianatabacumL.)叶片光合作用CO2传导与碳同化酶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叶位降低,光合速率、叶肉导度(gm)、碳酸酐酶(CA)活性和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PCase)初始活性快速下降,气孔导度(gn)先保持相对稳定后迅速下降,胞间CO2浓度(ci)呈现升高、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光合速率与叶肉导度显著正相关,非气孔因素是烟叶光合功能衰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5.
在研究C4植物光合作用的机理上,确定光合作用主要同功酶的活性部位,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证明叶肉和维管束鞘细胞中存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同功酶,并讨论光合作用的主要特点(1)。  相似文献   
36.
研究了分布于甘肃省临泽地区的沙拐枣、珍珠、霸王、泡泡刺、胡杨等5种沙生植物的光合酶:果糖-1.6-双磷酸酯酶(FDPase)、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Pcas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NAD-苹果酸脱氢酶(NAD-MDH)活性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珍珠和沙拐枣的FDPase酶活性远低于其它几种材料;珍珠、霸王、沙拐枣的PEPcase活性明显高于其它两种材料;珍珠、沙拐枣的NAD-MDH活性明显高于其它三种材料。可见,珍珠、霸王是CAM植物,沙拐枣是C4植物,胡杨是C3植物,泡泡刺有可能在干旱协迫下由C3向C4或CAM途径转化。  相似文献   
37.
盐藻rbcS基因克隆及其原核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ibulose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E,C.4,1.1.39简称RuBisCO)是光合作用中的关键酶,作者应用RT-PCR技术从一种极其耐盐的生物-杜氏盐藻的总RNA中克隆RuBisCO的小亚基(rbcS)的cDNA,它的开放读码框为570bp,编码190个氨基酸,将此cDNA定向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rbcS,经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株BL21中表达.SDS-PAGE电泳表明,rbcS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26kDa.  相似文献   
38.
以筛选得到的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了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基因,构建了克隆载体pET-28a-PEPC。将测序结果正确的重组子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中,获得重组菌BL21-pET-28a-PEPC。经IPTG诱导,该重组菌实现了PEPC的高效表达,并且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对照菌大肠杆菌BL21,可作为宿主用于构建碳固定工程菌。  相似文献   
39.
以玉米为材料,研究了光对其PEP羧化酶活性和特定的调节.发现绿苗远比黄化苗中PEP羧化酶活性高,光处理后黄化苗中PEP羧化酶活性明显增高,这种增高能被环已酰亚胺所抑制,表明是酶蛋白合成致使酶活性增高的过程。绿苗和黄化苗PEP羧化酶在Km(PEP)、Km(G-6-P)、Vmax和Hill系数等动力学常数上存在差异;前者Km(PEP)、Km(G-6-P)和Vmax比后者对应的三个动力学常数大,但Hill系数比后者小,说明绿苗和黄化营中的PEP羧化酶不完全为同一种酶,而是互为同工酶.黄化苗经照光处理后,其PEP羧化酶的动力学常数与绿苗.PEP羧化酶的动力学常数趋于相同.这进一步证实光诱导黄化苗中合成了PEP羧化酶。  相似文献   
40.
将3.4kb的多能硫杆菌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基因(rbcL-rbcS)片段亚克隆到启动子探测质粒载体pKL6的HindⅢ位点,该基因片段能够启动pKL6的lac基因的表达,说明3.4kb的rbcL-rbcS基因带有自己的启动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