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9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5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以WC-6Co为主体原料,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ZrO2作为烧结助剂,采用SPS烧结技术制备出性能出众的WC-6Co硬质合金,研究了ZrO2烧结助剂对硬质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ZrO2添加量的增加,试样的显微组织更加致密,相对密度更大,硬度和断裂韧性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并且,当添加ZrO2的质量分数为3%时,试样的相对密度达到96.7%,维氏硬度增加到20.28kN·mm-2,断裂韧性增长到12.7MPa·mm1/2,综合性能最优.研究发现,ZrO2可以通过促进离子的扩散和颗粒的重排促进烧结,最终使得材料的相对密度和性能均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82.
利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仪(EDS)等分析研究了6063铝合金表面点状凸起物的表面形貌及成分.结果表明,这种点状凸起物主要是由大量聚集的碳化硅颗粒以及少量的游离硅组成,碳化硅颗粒硬度较大,不易加工,从而造成铝合金表面异常.  相似文献   
83.
TiC系钢结硬质合金镜面微浮凸磨削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统的工艺方式加工TiC系钢结硬质合金表面难度大,表面质量不理想.采用ELID磨削技术,可以用CBN微粉磨料的铸铁基砂轮对各类钢结硬质合金进行精密、超精密镜面磨削.文中对不同加工方式加工的TiC系钢结硬质合金表面质量状态及TiC颗粒微浮凸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ELID技术除了可以提高加工精度外,还可以提高表面质量以及工件的可靠性和材料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84.
采用销/盘磨损试验,测定碳化钒(VC)和碳化铌(NbC)覆层的大量磨损数据.借助统计方法,得出碳化物覆层磨损系数K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估计了不同配副试样K的分布参数和位置统计量,作出了直方图和密度函数曲线,评价了销/盘磨损特性.结果表明:中位数比算术平均值能更好地描述实际平均磨损;随着载荷的增加,位置统计量趋于接近;碳化物覆层磨损抗力是淬火钢的6~11倍.  相似文献   
85.
研究了碳化钨(WC)增强钢基复合材料在980~1240℃温度范围的高温奥氏体化行为及相应的淬火硬化效应.发现此材料的奥氏体化温度范围宽,在980~1100℃加热淬火均能得到细小的组织结构,而且具有显著的淬火硬化效果(HRC68).并且测量及探讨了不同状态下大块硬质相、WC聚集区及基体显微硬度(HV0.05)的变化以及与宏观洛氏硬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6.
基于碳热还原法制备碳化硅的原理,针对该方法合成成本高,反应时间长,所用设备昂贵,合成条件苛刻等缺陷.利用微波的良好加热性能,采用微波辅助碳热还原法制取碳化硅粉体.经实验表明,最优条件为:锌粉作催化剂,碳硅原子比为4:1,微波功率800W,微波时间30min.该方法制备的碳化硅为3C—SiC晶型,晶粒粒径相对较小.微波辅助碳热还原法具有成本低、产量大、反应时间短、尺寸相对较小,具有工业化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87.
运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氮掺杂对碳化硅纳米管场发射性能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体系的态密度均向低能端移动,赝能隙及最高占据分子轨道/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能隙减小,且Mulliken电荷在帽端聚集程度增加.态密度、最高占据分子轨道/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能隙及Mulliken电荷分析表明,氮掺杂改善了碳化硅纳米管的场发射性能,且N替代顶层五元环中Si原子体系场发射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88.
The pressure dependence of the onset of the formation of Ta C and Ta2 C from the elements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in situ X-ray diffraction and pyrometry.Ta C has been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Ta and graphite at pressures between 8.6 and 14.3 GPa and at temperatures up to 2,300 K using a laser-heated diamond anvil cell. 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Ta and graphite begin to react around 1,100 K at ambient pressure conditions, and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pressure. A linear extrapolation of these data is consistent with recent observations of the formation of Ta C at 90 GPa and 3,600 K. We show that diffusion of carbon into tantalum significantly changes the lattice parameter of up to 2 % in the pressure range of up to19 GPa. In some experiments, Ta2 C was formed concomitantly. The experimentally determined bulk modulus of Ta2 C is B0;exp:= 286(5) GPa. Other tantalum carbide phases were not observed.  相似文献   
89.
脆性统计损伤模型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脆性破坏统计理论研究结构性土体的损伤性质,提出了应用土体强度关于Weibull分布的分析方法得到了结构性土体的宏观损伤演化方程和本构模型.根据损伤容限定义了稳定安全系数.开挖与加载均质土坡稳定性的计算反映出牵引式滑动与推移式滑动的失稳机理.  相似文献   
90.
改善D2钢冶金质量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锻比和锭型尺寸对D2钢共晶碳化物不均匀度以及精炼工艺和重熔电极表面条件对钢中氧含量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锻比和锭型尺寸对D2钢共晶碳化物不均匀度显著影响:锻比在2—8的范围内D2钢Φ1100mm电渣锭共晶碳化物不均匀度评级随着锻比的增加而降低,而同一锻比条件下D2钢共晶碳化物不均匀度则随着锭型尺寸的增加而增加;LF+VD精炼工艺可以控制D2钢中氧含量≤16×10-6(ppm);电极表面状况对D2电渣钢含氧量有较大影响:采用黑皮电极重熔成的电渣锭氧含量比车光电极多增加了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