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7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中药桔梗中锰、锌、铜、镍、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了桔梗中锰、锌、铜、镍和钴的质量分数.干桔梗根不经任何处理,用水冲洗干净后加入HNO3浸泡,消化,直接测定.结果表明,该法的回收率在96.3%~105%,相对标准偏差在1.8%以下.结果可靠,方法简便,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82.
以配位作用毛细管电泳为手段,采用非衍生直接紫外吸收检测,对板蓝根注射液中各组分进行分析.考察运行缓冲液的浓度和酸度、运行电压、进样时间以及毛细管内径等因素对分离和检测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即运行缓冲液为30 mmol/L CuSO_4水溶液,pH=3.26,分离电压22 kV,位差进样40 S,毛细管内径50.0μm,检测波长254 nm,对其中含量最多的2种氨基酸--精氨酸和脯氨酸进行定量分析.分别考察其线性范围、检测限以及重现性.结果测得板蓝根注射液中精氨酸的含量为0.63 mmol/L,脯氨酸的含量为25.7 mmol/L.并在相同的优化条件下,对天然产物板蓝根提取物进行分析.结果测得其中精氨酸的质量分数为0.027,脯氨酸的质量分数为0.054.  相似文献   
83.
南丹参不同器官提取物清除DPPH·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BHT、芦丁和Vit C为阳性对照,测定了南丹参不同器官(根、茎、叶和花)提取物对DPPH·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在设定的反应体系下,南丹参不同器官提取物均能有效地清除DPPH.,且清除作用的量效依赖关系显著(p<0.01),其作用从大至小依次为根、花、茎、叶,其中根和花提取物的DPPH.清除能力比BHT强,但略低于芦丁和Vit C.根提取物、花提取物、BHT、芦丁和VitC的自由清除能力分别为8.77,8.20,7.87,9.17,9.71.光谱分析显示,酚酸类物质是其抗自由基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84.
 对鼠尾草属(唇形科) 12 种植物的叶表皮特征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这些植物的叶表皮细胞形状为不规则形或多边形,垂周壁多数为浅波状、波状,少数为平直或弓形.气孔器主要有无规则型、不等细胞型 2 种类型,通常仅分布在下表皮(蓝花鼠尾草Salvia farinacea在上表皮偶有分布);无规则型最为常见,存在于所有观察种类,不等细胞型仅出现在南丹参S.bowleyana、长冠鼠尾草S.plectranthoides、蓝花鼠尾草 S.farinacea中.在扫描电镜下,角质层多具有条纹、条状隆起或颗粒等特征;气孔外拱盖内缘大多为浅波状或近平滑.这些微形态特征在种间存在着某些差异,具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85.
丹参水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丹参水提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体外研究。方法:分别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水杨酸法比色法测定丹参水提物对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并与阳性对照品VE进行比较。结果:丹参水提物还原能力随浓度增加而增强,对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均有较强的清除作用,且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丹参水提物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6.
以黄芩药材指纹图谱及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为基础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PLS)进行数据的谱-效相关性分析,并建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黄芩中有5个成分对抑菌率的影响较大,建立模型的药效预测值偏差在10%以内,能够较好地预测药效。该方法及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能成为预测黄芩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效作用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87.
牛大力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牛大力为豆科崖豆藤属植物美丽崖豆藤(Millettia speciosa Champ.)的根,主要化学成分为生物碱、香豆素和糖类,具有保肝,祛痰、镇咳、平喘,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牛大力可以通过组织培养方式进行生产,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IBA 0.5mg/L+IAA 0.5mg/L。目前牛大力的质量标准和药效学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建议进一步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88.
本文对比了减压法与常规法提取中药丹参得到的丹酚酸B含量、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干膏得率、提取液透光率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优选减压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0 %、料液比1:10、真空度0.07 MPa、温度为50 ℃、提取时间1.0 h。在相同的溶剂条件下,丹参采用减压提取与加热回流提取,丹酚酸B的提取率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相当,高于超声提取和温浸提取;减压提取法的干膏得率、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高于超声提取和温浸提取,但是低于加热回流提取。综合比较,减压法具有丹酚酸B提取率高、提取液澄清和杂质少等特点,优于常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89.
探讨了丹参根部活性成分的分布规律,为丹参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将丹参根部分别从横向和纵向切段,采用HPLC测定其中7种活性成分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丹参根部活性成分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根部从外向内各成分含量均呈降低趋势,表皮中含量最高。根部从上至下水溶性成分含量呈降低趋势,上部含量最高;而脂溶性成分含量则呈升高趋势,下部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90.
大黄蒽醌类化合物电喷雾质谱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ESI-ITMS)法,通过一级质谱全扫描和二级质谱碰撞诱导解离技术,研究5种大黄蒽醌衍生物(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大黄酚)的质谱行为及分子结构与裂解规律间的关系,并对大黄药材中总游离蒽醌提取物进行了电喷雾质谱检测.实验结果显示,5种大黄蒽醌类化合物一级质谱负离子出峰较好,被测样品均为基峰或第二强峰,未发现聚合体离子及加合离子产生,二级质谱各碎片离子归属明确,特征性强.实验结果可应用于大黄蒽醌类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及进一步的代谢产物研究,并为大黄药材有效成分的鉴定提供了一种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