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9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屈赋中居于句首的修饰语"纷"在一定条件下,与其处在宾语位置上的名词中心语间隔出现,形成"纷……x+名词中心语"的悬空格局.悬空的条件是:修饰语"纷"的中心语在宾语位置上已经与一个修饰语x紧邻共现.悬空的原因是:(1)与修饰语x相比,"纷"同名词中心语的语义关系相对较远;(2)修饰语x已经与名词中心语在句中组合成一个标准音步,更外层的修饰语"纷"必须被安置在句首一端,才能保证诗行主体部分仍是标准音步构成的韵律节奏.悬空的作用:(1)诗行主体的双音节节奏,是对<诗经>确立的标准音步的重复和回应,以确认屈赋作为诗的性质.(2)安置在诗行之首的非标准音步,是屈赋的创造,它们形成了楚辞不同于<诗经>的错落悠扬之美.  相似文献   
3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核心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瞿秋白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努力学习并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实际,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为中国革命理论的形成和道路的探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开拓性的贡献,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相似文献   
33.
在诗学领域,把长江文明引入中华文明发展的总进程中的首功是屈原。屈原丰富、改造、拓展了中华民族精神结构中诗的神经。屈原对江南湖湘间的诗性文明的开拓,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重华情结”与“求女异行”:追求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的融合梦;“九歌”世界:开拓民间智慧进入文人传统的巨大潜能;南音真传:地域文化对于审美形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4.
清代袁枚、朱庭珍对诗趣予以了集中论评与阐说。袁枚评诗推尚偏于由才性而催生出的"趣"的审美形态,他以"趣"为审美标的,以性灵为根本,以天才、真、自然为支点,建构出一个有别于他人的诗趣论系统。朱庭珍评诗反对"恶趣"、"魔趣",推尚意趣充蕴之作;他强调作诗要"培之以理趣之府",提出了"意趣活泼"的审美要求,在诗趣的生成创造上,则论及到由"情"而"趣"、由"思"而"趣",对诗中之趣语的运用也予以了界划。他们为古典诗趣论的最终深化和完善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5.
瞿秋白在短暂的一生中,不仅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同时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中国化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新闻工作经验,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新闻理论,为早期党的新闻理论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科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学界对瞿秋白新闻思想的相关研究却不多见。本文拟从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中国化的研究和认识、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中国化的实际贡献两个方面择要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36.
文章对近30年来《楚辞》的英译研究状况进行了总结,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并指出它们的不足和可取之处,以期为今后的《楚辞》英译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7.
“正则”是吕凤子先生为他所创办的学校的命名,源于屈原诗作《离骚》,吕凤子先生之所以取屈原的这个“名字”为校名,是缘于吕凤子先生对屈原的人格和品质的景仰.因此,要理解正则的深刻含义,就应当从屈原的人格、品质对吕凤子先生的影响以及吕凤子先生的追求和作为中去把握.  相似文献   
38.
岭南词从清初开始崛起,此期以“岭南三家”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最为出色。大均词多抒写故国之思与哀怨之情,词风雄浑,词境开阔,想像飞腾,成就甚高;梁佩兰词清刚幽峭,陈恭尹词寄托深远,亦属出类拔萃者。“岭南三家”使得岭南词坛风气大开,在岭南词史上有特殊意义。屈大均、梁佩兰又和岭外词人有词学交流,这对于扩大岭南词的影响有重要的作用。另外,学界素有“岭南词派”的观点,此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39.
把探索沉积在“藏彝走廊”带的历史遗存,放置于建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我国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20多年前提出的重大科研理论命题。就此从有关史籍、游记、译著中,结合多年深入独龙江流域的调查研究,对“居住在察隅和珞瑜的许多民族……,说着和今独龙语相近语言的人的后裔”——独龙族,作一点寻根溯源式的学术探讨。  相似文献   
40.
一个戏曲剧种的成长。主要取决于声腔的嬗变。河南曲剧声腔丰畜而有特点,在表演中应该要充分重视流派声腔特点,不断创新。才能推动这个剧种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