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420篇
自然研究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思茅松种子园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等位酶分析的方法对思茅松种子园内收集的4个思茅松群体进行遗传分析,以此阐述了思茅松种子园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状况。9种酶16个酶位点的遗传分析结果:思茅松种子园的多态位点比例(P)为73.5%;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A)为2.42;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有效数(Ne)为1.54;期望杂合度(He)为0.295;实际杂合度(H0)为0.181。结果表明思茅松种子园具有较广泛的遗传基因和遗传多样性;思茅松种子园的建立是思茅松遗传改良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2.
防止黑松外植体及其愈伤组织褐变的方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防止黑松林外植体及其愈伤组织褐变的研究表明,取黑松的成熟胚做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成功率比新梢要高;暗培养能显减轻褐变的发生;培养基中附加抗氧化剂Vc和吸附剂活性炭均不能有效地抑制继代培养愈伤组织的褐变。选择适宜的培养基类型(1/2MS)、配合适当的生长调节物质种类及浓度,能有效地防止愈伤组织的褐变,提高增殖倍数。  相似文献   
93.
细菌分离物B619与松材线虫病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5,自引:12,他引:33  
在无菌条件下,用从松材线虫虫体上分离到的细菌分离物B619、无菌线虫以及它们的混合物对无菌黑松苗进行了接种试验。结果发现,用无菌线虫或细菌分离物B619接种的无菌苗不发病,而把二混合后接种则使无菌苗发生萎蔫。这表明松材线虫携带的细菌与松材线虫的致病性有关,二在致病性上极可能存在着协同作用关系。因此,可以把松材线虫病看作是线虫和细菌共同侵梁引起的复合侵染病害。  相似文献   
94.
松沫蝉与松枯梢病的关系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表明,松枯梢病(Sphaeropsis sapinea)是辽宁单古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林木死亡的直接原因,松沫蝉(Aphrophora flavipes)对松枯梢病的发生与危害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防治松枯梢病的过程中,不能忽略松沫蝉的防治。用50%甲胺磷原液或5倍液注干或涂干、500倍液喷雾等是防治松沫蝉幼龄若虫的适宜措施。采用“林敌”烟剂防治成虫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95.
赤松 (Pinusdensiflora)是山东半岛地带性针叶林的主要建群种 ,由于虫害严重 ,导致种群数量下降 .对山东 3个主要赤松种群的同工酶分析表明 ,种群内基因多样度 (Hs=0 .2 680 )水平较高 ,而种群间基因多样度 (DST=0 .0 0 95)水平较低 .总群体表现为杂合体过度 ,纯合体 (F =-0 .1 2 90 )不足 .种群间基因分化度 (GST=0 .0 3 42 )较低 ,这与赤松种群寿命长、分布连续、风媒异交、种群间基因流 (Nm =7.0 6)较强有关 .虫害是导致赤松种群急剧减少的主要自然因素 ,而人为干扰导致生境片断化 ,也对赤松形成直接威胁 ,因此保护天然赤松种群及其生境对于赤松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相似文献   
96.
97.
【目的】湿地松是南方地区优先推广的优质产脂树种。但湿地松分子遗传基础薄弱,基因组序列信息匮乏,影响了湿地松基因组学的深入研究。目前,湿地松分子研究所用的SSR标记主要来自其他近缘种或利用公共数据库中有限的基因序列资源开发的SSR标记,其多态性和通用性较差。为解决这一问题, 笔者根据湿地松转录组测序数据开发EST-SSR位点,并揭示其在转录组序列中的分布类型及特征,为湿地松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利用MISA软件对转录组序列进行SSRs查找和分布特征分析。查找标准参数设置为: 单核苷酸重复>10次,二核苷酸重复>6次,三、四、五、六核苷酸重复>5次。根据SSR位点两端的保守区域,利用Primer3.0设计并随机挑选120对SSR引物,通过琼脂糖电泳和毛细管电泳对来自美国和吉安的113份家系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确定引物多态性。【结果】79 574条unigenes序列中搜索到3 818个SSR位点,出现频率为4.80%,平均18.27 kb出现1个SSR位点,3 373个unigenes含有SSR位点,SSR发生频率(含SSR位点的序列数/搜索序列总数)为4.24%,其中2 980条序列含1个SSR位点,含1个以上SSR位点的序列有393条。在检测到的3 818个SSR标记中,单核苷酸分布最多,其次是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SSR数量分别占总数的63.54%、19.15%和16.27%,而四、五、六核苷酸重复类型所占比例较小,分别为0.52%、0.13%和0.31%。SSR重复单元的重复次数分布在5~22次之间,除单核苷酸重复外的1 391个SSR中,重复5次的数量最多,为498个(35.80%);重复6次和7次的次之,分别为417个(29.98%)和198个(14.23%);重复10次以上的仅有38个(2.73%)。在检测到的731个二核苷酸重复SSR中,最常出现的重复单元为AT/AT,数量为491个(12.86%),AG/CT和AC/GT两种类型的重复单元出现的次数次之,分别为156(4.09%)和81个(2.12%)。在检测到的621个三核苷酸重复中,AAT/ATT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单元,共139个(3.64%),其次是AAG/CTT,共122个(3.20%)。3 818个SSR中有24.59%的位置未知,其余的SSR则分布在非编码区域(untranslated region,UTR)或者编码区(coding sequence,CDS)上,分布数量表现为3'UTR>5'UTR>CDS。参试的120对SSR引物,有92对扩增成功(76.78%),其中24对呈现多态(20%)。24对引物(13个二核苷酸重复、7个三核苷酸重复和4个四核苷酸重复)共检测出81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9,平均为3.38个。多态性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为0.103~0.726,平均为0.349。【结论】通过对湿地松转录组数据的挖掘,共获得 3 818个SSR位点,主要重复单元为AT/AT和AAT/ATT,可扩增出多态性位点的引物重复单元以二、三核苷酸重复为主。基于湿地松转录组序列的SSR标记开发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8.
【目的】对呼伦贝尔沙地不同树龄樟子松年表的特点及其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不同树龄樟子松对气候响应的差异性,为该地区沙地樟子松的年轮气候学和不同树龄组沙地樟子松的经营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COFECHA、ARSTAN程序建立标准年表,利用呼伦贝尔沙地两个样地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样芯,划分成3个不同树龄组,运用DendroClim2002进行标准年表与气候因子响应分析。【结果】从不同树龄组的年表统计特征值发现,平均敏感度(MS)相差不大,都含有较高的气候信号。不同树龄组的一阶自相关(AC1)是逐渐递增的,不同树龄组的信噪比(SNR)和样本代表性(EPS)都以中龄组最高,老龄组最低。从响应分析的结果来看,低龄组对气温的敏感性最高,老龄组对降水的敏感性最强。中龄组受前一年6月、7月的降水和最低气温共同影响显著,与6月的平均气温也呈显著负响应,同时与前一年12月的降水呈显著负响应。【结论】呼伦贝尔沙地不同树龄组樟子松的径向生长受气候条件的响应不尽相同,老龄组树木的生长对前一年12月的降水最为敏感,达到响应系数的最高值,低龄组和中龄组的生长都出现了与6月气温之间的负响应关系,这些是否与全球变暖、大兴安岭地区气候暖干化趋势加强有关,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
松材线虫在抗性黑松体内移动及寄主水势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接种松材线虫的1年生抗性黑松苗为实验材料,用感病黑松苗作对照来研究松材线虫在抗性黑松体内的移动及寄主水势变化.结果表明:接种初期,松材线虫在树体内的数量少,移动速度慢;在抗病黑松体内,线虫主要向下移动,且虫体数量明显少于在感病黑松体内的数量;在感病黑松体内线虫自接种点向上、下移动,且向下移动的速度和虫体数量明显大于向上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线虫开始繁殖,扩散能力增强.水势测定结果显示,感、抗病黑松水势变化总趋势是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究基于地基激光雷达(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 TLS)点云数据提取人工林中红松不同树冠深度处最大树冠半径(crown radius,RC)的精度,建立基于TLS点云数据的树冠外轮廓模型,为基于TLS点云数据研究树冠结构奠定实践基础。【方法】以30株人工林红松解析木的TLS的点云数据以及实测枝条因子为数据源,采用点云分层投影法提取不同树冠深度处的最大树冠半径,并与根据30株解析木各轮最大枝条计算出的半径对比进行精度分析。最后,基于TLS所提取的树冠半径进行红松树冠外轮廓模型的构建。【结果】最大树冠半径总提取精度为86.17%,不同树冠深度处提取精度存在差异,提取效果最好的相对冠深范围为0.15~1.00,精度均在90%左右;提取效果最差的相对冠深范围为0~0.15,精度为60.27%~75.79%。3种常用的树冠外轮廓模型(单分子式、二次抛物线、3参数Weibull方程)均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3参数Weibull方程为最优模型,对最优模型再参数化后引入的变量为胸径(DBH)和高径比(HD),拟合效果明显提高。【结论】基于T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