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420篇
自然研究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马尾松种子园及其附近人工林群体间的基因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园及其附近林分间的基因流动包括:种子园的花粉污染〔C〕和种子园对附近林分的花粉迁入〔I〕;该种子园的总体污染水平为Cg=28.25%,中心区与边缘区的花粉污染水平分别为Cc=21.07%,Cf=39.16%;附近林分的花粉迁入水平为I=35.07%。本种子园的污染水平与已有报道的其他树种的种子园污染水平相近。种子园花粉污染水平与附近人工林花粉迁入水平的差别说明:种子园对附近林分的影响大于附近林  相似文献   
132.
马尾松的形态结构分析与三维可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漳平五一国有林场马尾松实验林的实地调查和测量,分析其形态结构特征和生长规律,提取树木的形态结构特征几何参数和生长规则;借鉴和融合了多面体和参数化过程建模方法,以VC 为开发工具,OpenGL为图形平台,实现了基于马尾松形态结构特征的交互式参数化建模工具;模拟了马尾松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植株地上部分三维形态结构;根据样地树木的分布规律,把树木模型“种植”到数字地形模型(DEM)上,构建了虚拟样地的三维场景,逼真再现了样地马尾松的景观。  相似文献   
133.
湿地松针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常压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湿地松针叶挥发油,得油率为0.22%-0.25%,用GC,IR,NMR,GC-MS等方法对该精油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在分出的36个色谱峰中共鉴定出33个化合物,占该精油总量的99.79%,其中含有α-蒎烯,Δ3-蒈烯,γ-松油烯,乙酸龙脑酯,乙酸萜品酯及长叶烯等,含量最多的成分是β-蒎烯(36.536%)。  相似文献   
134.
135.
通过对12年生马尾松人工林进行不同肥种及肥量的施肥试验,研究马尾松林木根际土壤环境对不同元素的响应特征.表明根际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增加而pH值下降,土壤酶活性中根际土壤中蔗糖酶、淀粉酶、脲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非根际土壤,而过氧化氢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则正好相反,根际土酶活性较低.经分析,施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  相似文献   
136.
【目的】确定红松(Pinus koraiensis)幼树在次生林生境中生长的最适林隙面积及林隙内位置,为恢复温带地带性顶极植被阔叶红松林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优化抚育经营措施提供支持。【方法】以黑龙江小兴安岭红松幼树(15 a)为试验材料,采用CIRAS-2光合仪分别测定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次生林4种林隙[大(206.1 m2)、中(116.9 m2)、小(52.4 m2)、林内(对照,12.6 m2)]内3种位置(中心区、过渡区与边缘区)生长的红松幼树光合参数(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蒸腾速率等)、叶绿素含量和微环境因子(透光率、气温),采用带有180°鱼眼镜头的Nikon CoolPix 4500数码相机采集林隙照片并计算出各样地透光率。通过比较不同大小林隙及隙内不同位置红松幼树光合能力之间的差异,分析林隙大小及隙内不同位置对红松幼树光合能力的影响。【结果】①红松幼树的光合能力在中、小林隙内显著提高,中、小林隙使其最大净光合速率较在林内(对照)显著提高20.0%~60.7%,且中林隙又显著高于小林隙9.2%~15.1%,而大林隙对其无显著影响;②在各大小林隙内红松幼树最大净光合速率沿林隙中心区至边缘区微环境梯度均呈规律性递减(92.7%~22.5%);③在中、小林隙内红松幼树的光饱和点高于林内,但光补偿点却低于林内;在中林隙内其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高于林内,而叶绿素含量低于林内;在各林隙内沿中心区至边缘区微环境梯度,红松幼树的光饱和点降低而光补偿点提高,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呈递减趋势,而叶绿素含量呈递增趋势。【结论】红松幼树在蒙古栎林中林隙(116.9 m2)内的中心区光合能力较强。建议在阔叶红松林恢复实践中创建适宜大小的林隙,充分利用林隙内的中心位置来加速其恢复进程。  相似文献   
137.
【目的】大尺度森林碳储量的估算备受关注,而构建林分乔木层碳储量模型是一种评估森林碳储量快捷且准确的方式。【方法】以黑龙江省(东京城、林口、帽儿山、孟家岗)207块红松人工林样地数据为研究对象,选择聚合法、平差法、分解法作为构建林分碳储量模型的可加性方法,以加权回归来消除碳储量模型的异方差。采用留一交叉验证法(leave-one-out cross validation, LOOCV)对3种可加性方法的碳储量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基于3种可加性方法林分碳储量模型拟合结果之间存在略微的差异。聚合法的总体预测能力略优于平差法和分解法,具体预测精度排序为聚合法>平差法>分解法。当预测林分总碳储量时,3种可加性方法在不同林分断面积区间的预测能力表现并不一致。【结论】基于聚合法的林分碳储量模型更适合于黑龙江省红松人工林的碳储量预测,但当预测红松人工林的林分总碳储量时,应根据林分断面积区间选择合适的可加性方法。  相似文献   
138.
菌根辅助细菌(MHB)对植物具有促生作用,为探讨MHB对土传病原真菌的生防功能,采用离体平板对峙和活体接种的方法测定了4株MHB对土传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离体平板对峙测定中,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HB12、HB59菌株和短小芽孢杆菌(B. pumilus)HR10菌株对苗木猝倒病病原丝核菌(Rhizoctonia sp.)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短小芽孢杆菌HR10对丝核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率达85.58 %;蜡状芽孢杆菌HB12和HB59、短小芽孢杆菌HR10、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HR15对苗木猝倒病病原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均无抑制作用。将筛选获得的短小芽孢杆菌HR10进行活体松苗接种,结果显示,经HR10菌株处理后的黑松苗木其猝倒病的发病率仅为15 %,病死率也低至10 %,而单接种病原丝核菌的对照黑松苗木的发病率则高达80 %,病死率为65 %。说明菌根辅助细菌(MHB)除对植物具有促生作用外,对某些植物土传病害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9.
光合细菌对中华鳖养殖水的净化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光合细菌在中华鳖(又称甲鱼)养殖中的应用。试验表明,光合细菌在净化养殖环境的水质方面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40.
首次研究了国产湿地松及云南松树皮单宁的化学组成。二者均为聚合的原花青定。在组成单元中,前者以2,3-顺式为主,后者含2,3-反式单元较多。对单宁的分子量,甲醛值及凝胶时间也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