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12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目的】鉴定龙爪槐枝干溃疡病的病原菌。【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龙爪槐枝干溃疡病病枝获得疑似病原菌,并通过野外致病性测定该病原菌,结合该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rDNA-ITS和EF-α基因序列分析,进行病原菌的种类鉴定。【结果】完成了F6菌株致病性分析的科赫法则实验,证实了其致病性; 鉴定该菌为腐皮镰孢菌复合种[Fusarium solani species complex(FSSC)]。【结论】腐皮镰孢菌复合种(FSSC)为引起龙爪槐枝干溃疡病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72.
不同年生西洋参根的解剖结构及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洋参的成熟根由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构成,其中薄壁组织细胞占主导地位。不同年生西洋参主根随着参龄的增加,周皮、次生韧皮部和木质部面积均呈增长趋势,但韧皮部与木质部面积比自5:1下降至1:1。韧皮部中的次生分泌道每年增加一轮,至第4年开始趋缓。组织化学实验表明根的薄壁组织细胞中贮藏有丰富的淀粉粒和人参皂甙,其中人参皂甙在分泌道和接近维管形成层的维管射线中含量最高。随着参龄的增加,淀粉粒的含量逐渐降低,而人参皂甙的含量则逐年上升,两者之间有明显的消长关系。  相似文献   
73.
中药山芝麻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山芝麻Heliicteres angustifolia Linn.根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葫芦素E,小麦黄素,2,6—二甲氧基对醌,乌苏酸,3—O-[β-D-吡喃葡萄糖]—谷甾—5—烯—3β—醇甙和麦角甾醇。  相似文献   
74.
通过对商陆属分类的历史回顾和对其分类系统的分析,指出了该属在分类上所存在的问题。在分析该属各亚属、组及种的分布情况和特点后提出该属的分布中心和分化中心在中南美洲,次级分化中心在亚洲的观点。认为该属的特有种的分布类型为新特有。从分布情况初步认为该属是一个较古老的属,但属的分化比较晚。在该属的分类上应该考虑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75.
日本青萍6746是一种繁殖力强,生活周期短,植株小的浮萍属植物,是一种较理想的植生实验材料。现已有对它生长发育生理条件和开花生理的研究。本文着重介绍植表现出物生长物质2.4—D和6 BA对其根,叶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二者对青萍6746所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76.
六种植物提取物对马尾松毛虫的抑食作用及毒性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通过生物测定检验了合欢、木槿、皂荚、川楝、苦楝和苦豆草六种植物的提取物对马尾松毛虫的抑食作用和毒性。木槿和合欢的提取物对松毛虫取食无显著影响,也不具毒性。皂荚的乙醇提取物对松毛虫有抑食作用,但不具毒性。川楝、苦楝的石油醚提取物及川楝的乙醇提取物在较高浓度下抑制松毛虫的取食并对它们具毒性。苦豆草总生物碱的水溶部分对松毛虫有显著的抑食作用。水溶性生物碱、苦参碱、N-氧化苦参碱、槐定碱,野靛碱、苦豆碱均对松毛虫有不同程度的抑食作用和毒性。其中,N-氧化苦参碱和槐定碱表现出较强的抑食作用,槐定碱和苦豆碱对松毛虫表现出较高的毒性。  相似文献   
77.
银杏茎段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取自银杏(Ginkgo biloba Linn)雌雄株上当年抽出的幼嫩茎梢,剪去叶子,把嫩茎切成约0.5—0.8cm的具节小段,分别接种在十种培养基上。3天后切口处膨大;7—10天后,出现愈伤组织,节上的腋芽开始生长;30天左右培养于N_6+MS微量+kH_2PO_(4100)+2.4-D_3+BA_1+NAA_1PPm的培养基上的部分腋芽基部长出根,形成完整的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78.
目的:制定美洲大蠊药材的鉴别、检查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色谱条件为正丁醇∶乙酸∶水(4∶1∶1),0.5%茚三酮显色.分光光度法进行总氨基酸的含量测定,茚三酮显色后检测波长为570nm.采用水分测定法检查水分的最低控制限为12%.采用热浸法检查乙醇浸出物的最低控制限为10%.结果:薄层色谱鉴别斑点清晰,易于识别,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氨基酸含量,回归方程:A=0.067943C 0.009143,r=0.9999,酪氨酸含量在1.0~10.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重现性好,可用于美洲大蠊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9.
火炭母富含有多酚、多糖等次生代谢产物.这些次生代谢产物对火炭母基因组DNA提取的质量与产量有较大影响.以火炭母的成熟叶片,幼嫩叶片、幼嫩茎尖为实验材料,采用改良SDS法和CTAB法,对火炭母进行基因组DNA提取,并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完整性,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其浓度和纯度,对提取效果进行比较.以期得到提取火炭母基因组DNA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80.
败酱草水提物对石斑鱼虹彩病毒的抗病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斑鱼是名贵的海水养殖鱼类,随着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的发展,各类水产疫病频繁暴发。石斑鱼虹彩病毒(Grouper iridovirus)是石斑鱼养殖中最严重的病毒性病原之一,会导致鱼大量死亡,因此研究可抑制此病毒感染的药物对石斑鱼养殖业具有重大意义。败酱草为我国传统中药,现代药理学证明,败酱草及其活性成分具有抗病毒、抗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本研究首先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活力测定实验确定败酱草水提物的细胞安全浓度;然后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qPCR)和基于核酸适配体Q5的荧光分子探针检测技术(Aptamer Q5-based fluorescent molecular probe assay,Q5-AFMP)等方法分析败酱草水提物在细胞水平对石斑鱼虹彩病毒的抗病毒效果。其结果显示,低于2.50mg/mL的败酱草水提物对细胞无明显的毒性作用,即败酱草水提物对石斑鱼细胞的安全浓度为≤2.50mg/mL,高于2.50mg/mL的败酱草水提物会降低细胞活力,并对细胞有显著的毒性作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活力测定、RT-qPCR和Q5-AFMP技术的检测结果均证明败酱草水提物在体外对石斑鱼虹彩病毒感染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说明细胞安全浓度的败酱草水提物具有良好的抗石斑鱼虹彩病毒作用,具有开发为高效的抗病毒渔用药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