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丛书文集   2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6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综述了重金属离子和农药对草履虫的毒性实验的研究现状,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并对今后草履虫毒性实验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聊城东昌湖和老运河不同水体采用活体采样并迅速扩大培养的方法,研究草履虫的繁盛期与水质污染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污染程度不同的水体中,草履虫的繁盛期有很大差别,且与浮游植物总生物量呈一定的相关性。利用该相关性结合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有关生态指标来鉴定水质。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结果证明,蜂花粉对原生动物尾草履虫细胞分裂、个体增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多细胞的蓖麻蚕有促进个体生长,缩短五龄日期,提前做茧,提高产丝量等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不同温度和pH值下草履虫种群增长的研究表明,温度对草履虫Logistic增长实验结果的影响较大,pH值在一定的范围内没有影响;最适宜的温度条件为22℃左右,最适宜的初始pH值为7。  相似文献   
15.
草履虫室内长年连续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履虫是动物学实验的必备材料,因为它繁殖快、易培养,所以亦是研究细胞遗传的好材料。近年来,由于自然环境不断被污染或被破坏,野外采集草履虫越来越困难。笔者研究在室内长年连续培养草履虫方法简单易学,同时,也可省去野外采集之苦  相似文献   
16.
光培养和暗培养绿草履虫中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者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比较了光培养绿草履虫和暗培养绿草履虫中酯酶,酸性磷酸酶,苹果酸脱氢酶和乳酸脱氢酶四种同工酶的组分及含量的变化,除了对乳酸脱氢酶未出酶蛋白条带外,其它三种酶的电泳图谱都显示暗培养草履虫的同工酶级成条带多,含量高,作者由所得结果推测小球藻共生体可能改变了宿主细胞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共生小球藻对宿主绿草履虫细胞生理和代谢过程的影响,比较了含共生藻绿草履虫(CCP)、无共生藻绿草履虫(CFP)和恢复型绿履草虫(RCCP)对NaCl 或Pb(NO3)2的耐受性,分析了三者ATP酶同工酶等12种同工酶的活性和组分.其中CCP和RCCP氯化钠耐受性相似,且均不同于CFP;CFP与RCCP在硝酸铅耐受性及同工酶构成和酶活性上有较多相似性.RCCP的同工酶活性和组分的特征介于CCP与CFP两者之间.CCP中同工酶组分减少和酶活性降低的现象提示,绿草履虫-小球藻共生系统中,小球藻的共生作用可能会促使宿主酶系的退化.  相似文献   
18.
To understand the role of calcium ions in thigmotaxis inParamecium caudatum, the effects of caffeine, ruthenium red and lanthanum (LaCl3) on thigmotaxis were examined. Thigmotaxis in the CNR mutant, which lacks voltage-dependent Ca2+-channels in the ciliary membrane, was also examined. Ruthenium red and LaCl3 suppressed thigmotaxis inP. caudatum, while caffeine enhanced it. The CNR mutant showed hardly any thigmotaxis. It can be thought that an increase in Ca2+ influx and the intraciliary concentration of Ca2+ ions induces thigmotaxis inParamecium.  相似文献   
19.
用20种随机引物对多小核草履虫、旋毛草履虫、双小核草履虫和绿草履虫四种纤毛虫基因组多态性分析显示,多小核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有共有片段27条,共享度达45.8%;旋毛草履虫和绿草履虫有共有片段27条,共享度为42.8%。多小核草履虫与旋毛草履和绿草履虫的共有片段分别为10条和11条,共享度分别为17.1%和16.8%。双小核草履虫与旋毛草履虫和绿草履虫的共有片段分别为12条和19条,共享度分别为21.2%和29.9%。所得结果与Woodruff和Wichterman对草履虫属的两类群的假设相一致。据此作者推测,同属于一个类群的草履虫,即多小核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旋毛草履虫和绿草履虫的亲缘关系较近。表明RAPD技术对纤毛类原生动物的系统分类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20.
草履虫类核纤层蛋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DGD包埋去包埋技术对草履虫的核纤层通过透射电镜和免疫荧光、分子杂交等技术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在核周存在由10nm纤维组成的核纤层;免疫荧光结果表明,在核周呈阳性反应,并在其表皮、口器等部位呈交叉的阳性反应;蛋白分子杂交的反应带在68kD处呈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