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8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A型流感病毒编码的NS1蛋白是病毒关键的致病因子,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拮抗宿主抗病毒反应.病毒感染过程中,NS1通过抑制NF-κB和IRF3两种转录因子的活性,下调IFN-β转录水平以阻断其诱导的信号通路.实验选取病毒母本致病性不同的两种NS1蛋白(NS1-a,NS1-h),通过RT-PCR、报告基因和VSV病毒滴度等实验证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NS1-a与普通人流感病毒NS1-h相比,表现出较强的抑制IFN-β转录能力,并有效帮助VSV病毒复制.此差异源于NS1-a更加有效抑制NF-κB活性以及IRF3激活后的入核行为,与IFN诱导的ISG转录无关.所得结果为阐释流感病毒致病性与NS1的密切关系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72.
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1株2005年从湖北省某县分离获得的禽流感病毒株(A/Duck/HuBei/3/2005)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序列分析显示,该分离株为H5N1亚型.HA蛋白在HA1和HA2连接处,含有连续多碱性氨基酸模体(-RRKKR-).根据进化分析结果,分离株A/Duck/HuBei/3/2005的7个基因来源于2004~2005年湖南地区流行株(CK/HN/999/05,DK/HN303/04),但是PA基因片段发生了重排,来源于野禽.动物实验显示DK/HB/3/05对鸡和鸭均具有高致病性;对小鼠有较低致病性.  相似文献   
73.
利用元胞自动机原理,建立了同时具有异质性和移动性的SEIR传染病传播模型.考虑到个体自身的传染能力、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等不同因素的影响,通过感染概率来体现个体的异质性;限制种群移动的范围,添加种群移动的比例来实现种群的移动,扩展了随机行走元胞自动机.结合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特征,模拟了其传播过程.模拟结果与官网公布的实际数据相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利用该模型还分别考察了种群移动比例和种群移动最大距离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相比较种群移动比例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更加显著,加速了传染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74.
禽流感病毒H5N1是可以直接感染人类的甲型流感病毒,发展植物源口服疫苗是疫苗研究的方向之一.本研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禽流感病毒H5N1的HA基因转化烟草.共获得38株潮霉素抗性植株,经PCR和Southern-blotting检测,目的基因已整合到转基因植株的基因组中.Western-dotting检测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在转基因烟草中得到表达,具有免疫原性,获得了能够表达HA基因的植物口服疫苗候选植株.  相似文献   
75.
基于ArcGIS的禽流感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设计与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系统总体设计、系统功能结构、系统实现等方面对禽流感疫情监测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进行了探讨,并基于ArcG IS 9.0建立了禽流感疫情监测地理信息系统。实践表明借助该系统能够更加直接和清晰地揭示禽流感疫情现状和趋势,有助于管理者制定最合理的禽流感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76.
 根据已知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克隆引物.自灭活的云南地方H5N1亚型病毒阳性临床组织样品中提取总RNA,反转录后采用高可信度DNA聚合酶(PyobestTMDNA Polymerase)扩增HA基因,采用Invitrogen定向表达系统(ChampionTMpET directional TOPO expression system)进行克隆表达,纯化获得N末端携带多聚组氨酸标签的重组HA,分子质量约78ku.采用阳性血清经免疫印迹及ELISA分析重组HA的免疫反应性,结果表明重组HA能与H5N1亚型病毒抗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  相似文献   
77.
流感病毒致病的分子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然感染,流感病毒感染的宿主范围有较强的特异性,各毒株所表现的毒力也所不同,决定流感病毒宿主特异性和毒力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从流感病毒的分子水平上来揭示流感病毒的宿主特异性及其毒力差异。  相似文献   
78.
用特异性免疫荧光抗体检测和透射电镜观察,对病毒宁的抗流感病毒效果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病毒宁在小鼠体内对流感病毒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9.
对一起鸡传染病进行了病原鉴定并对其自然死亡的46例蛋鸡进行了临床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本起鸡病为A型禽流感,H5N1亚型,属高致死性(HPAI);急性热性出血性败血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非化脓性脑炎;卡他性上呼吸道炎;卡他性、间质性肺炎。  相似文献   
80.
The H5N1 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 has widely spread in Asia, Europe and Africa, making a large amount of economic loss. Recently, our research group has screened a common neutralizing mono-clonal antibody named 8H5, which can neutralize almost all H5 subtype AIV ever isolated so far. Obviously, this monoclonal antibody would benefit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al AIV vac-cine and design of the drug against H5N1 AIV in high mutation rate. In this study, the homology modeling was applied to generate the 3D structure of 8H5 Fab fragment, and "canonical structure" method was used to define the specified loop conformation of CDR regions. The model was subjected to energy minimization in cvff force field with Discovery module in Insight II program. The resulting model has correct stereochemistry as gauged from the Ramachandran plot calculation and good 3D-structure compatibility as assessed by interaction energy analysis, solvent accessible surface (SAS) analysis, and Profiles-3D approach. Furthermore, the 8H5 Fab model was subjected to docking with three H5 subtype hemagglutinin (HA) structures deposited in PDB (ID No: ljsm, 2ibx and 2fk0) respectively.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three docked complexes share a common binding interface, but differ in binding angle related with HA structure similarity between viral subtypes. In the light of the three HA inter-faces with structural homology analysis, the common neutralizing epitope on HA recognized by 8H5 consists of 9 incontinuous amino acid residues: Asp^58, Asn^72, Glu^112, Lys^113, lie^114, Pro^118, Ser^120, Tyr^137, Tyr^252 (numbered as for ljsm sequence). The primary purpose of the present work is to provide some insight into structure and binding details of a common neutralizing epitope of H5N1 AIV, thereby aiding in the structure-based design of universal AIV vaccines and anti-virus therapeutic dru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