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8篇
  免费   246篇
  国内免费   514篇
系统科学   447篇
丛书文集   195篇
教育与普及   2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篇
现状及发展   50篇
综合类   6376篇
自然研究   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378篇
  2013年   299篇
  2012年   446篇
  2011年   427篇
  2010年   279篇
  2009年   328篇
  2008年   324篇
  2007年   464篇
  2006年   451篇
  2005年   364篇
  2004年   324篇
  2003年   288篇
  2002年   231篇
  2001年   194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93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了平衡测验中限制条件而提出最大优先级指标(MPI)一阶段选题方法可能出现越界,对该情况进行分析,并给出修正方案,修正后基本解决了限制条件越界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2.
首先, 基于云计算应用模式, 提出一种能有效利用云存储架构的双层缓存技术. 通过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建立分布式缓存, 能有效避免用户频繁访问远端数据, 为用户构建轻量级的客户端, 解决了目前地学数据可视化软件大量占用用户本地存储容量的问题. 同时服务器端也避免了多次访问云存储文件系统, 减少了大量的数据检索与加载时间. 其次, 提出一种ARLS(association rule last successor)访问预测算法, 根据用户的历史访问记录, 利用关联规则挖掘用户的访问模式, 对其访问行为进行预测, 进而提前加载数据, 提高缓存命中率, 解决了用户在可视化过程中不断移动兴趣区域, 频繁更换渲染数据的问题, 能有效应对用户具有多种访问模式的情况, 提高了预测准确率. 实验结果表明, 该云存储架构显著减少了本地资源消耗, 访问预测算法的准确率在最差情形下可达47.59%, 平均准确率达91.3%, 分布式缓存的平均缓存命中率达95.61%, 可有效支持云端大规模地震数据的快速可视化.  相似文献   
993.
为了解地铁环境空气的污染和热舒适状况及乘客对热环境的感知,选取了6条人员相对密集的北京地铁线路,并对其污染状况和热环境进行了调查研究,测量了地铁高峰时段列车车厢和站台空气中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PM1.0,PM2.5及PM10)和CO2质量分数以及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速,运用单因子分析法和预测平均投票指数-不满意率(predicted mean vote-predicted percentage dissatisfied,PMV-PPD)热舒适评价法对客观和主观结果以及二者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车厢内PM2.5在PM10中占比范围为63% ~83%,相比于燃烧源场所和住宅环境占比较小,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在地铁高峰时段,地铁1号线、5号线车厢内PM2.5平均质量浓度超标,地铁10号线车厢内PM10平均质量浓度超标;②高峰时段各地铁线路车厢和站台的CO2质量分数高于低峰时段;高峰期4号线、5号线、6号线CO2质量分数平均值超出标准值(0.15%),影响因素主要为人员密集度;③车厢内空气平均温度范围为25.7~28.52℃,平均湿度范围为相对湿度41.32% ~58.13%,车厢热环境PMV在-0.71~0.53,PPD在5% ~16%,说明热感觉和不满意率较小程度偏离热舒适范围-0.5≤PMV≤0.5及PPD<10%,其中高峰时段4号线和6号线不满足热舒适要求,低峰时段1、2和10号线不满足热舒适要求,影响因素主要为人员密集度和空调调节温度;④主观问卷得到的热感觉投票占比与客观分析结果一致,主客观相关联,PMV-PPD指标适用于对地铁空调列车热舒适的研究.研究成果可为改善地铁环境空气质量和热舒适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94.
适地适树是造林学理论与实践的基本原则。实现树种和立地“配对”即适地适树的传统方法是:首先对有林地目标造林树种的生长指标(通常是树高)和根据经验所选定的立地指标(通常包括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等)进行相关分析; 然后根据相关结果选定主要立地指标,并依据这些指标对有林和无林地的立地质量进行分类; 最后划分该树种的最适宜、较适宜、一般适宜和不适宜生长的立地类型,以用于指导造林生产活动。但基于经验和相关分析对立地质量进行评价的方法中存在其立地指标因人、因地和因树的改变而无法重复的缺陷。为此,提出以土壤钙的供应潜力作为立地质量的统一指标,以树种最大生长对钙的需求作为树种的生物学特性指标,当树种最大生长的钙需求与立地钙供应潜力相吻合时,树种与立地则满足适地适树原则。依此原理,以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 Koidz)为例,建立了基于钙供给与需求平衡的理论数学模型。运用该模型计算造林树种的理论生长指数,通过理论生长指数与最大实际生长量的比值得到适钙适树指数。通过对适钙适树指数与实际生长量进行相关分析验证了适钙适树理论模型的可预测性和真实性。结果表明,用土壤钙供应潜力作为立地质量评价指标可以很好地在造林生产活动中贯彻适地适树原则。适地适树的本质即为适钙适树。  相似文献   
995.
综述了生物完整性指数(IBI)指数的构建方法,概述了IBI在不同湿地类型中及国内外的应用情况.IBI在河流、溪流和湖泊湿地中应用最广泛,采用最多的指示生物是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主要用于评估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对湿地生态健康的影响及湿地保护管理措施的成效.提出今后须着重考虑对IBI构建方法的优化,同时与遥感、地统计等其他技术手段相结合,拓展IBI方法的空间适用范围,使其成为不同尺度湿地生态监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96.
重金属镉、铅胁迫下湿地植物丁香蓼的生理生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乡土湿地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生理响应特征,并以此作为乡土植物修复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可行性依据,以分布于乐安河上游重金属污染区域的优势湿地植物丁香蓼(Ludwigia prostrata)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培实验,设置不同浓度重金属镉、铅及其复合污染胁迫处理各盆栽中的土壤,经历2个不同培养周期后,分别测定不同重金属污染胁迫下丁香蓼的生长状况、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Cd、Pb单因素污染或其复合污染均能抑制丁香蓼的生长,且抑制作用随着各污染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无论是Cd、Pb单因素或其双因素污染物对丁香蓼的胁迫均呈显著负相关; 丁香蓼叶片的叶绿素a、b及叶绿素a+b的含量则随着重金属污染物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 重金属Cd、Pb的单因素污染或其复合污染对丁香蓼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7.
道砟颗粒几何形态特征对其力学特性影响显著。为了量化研究铁路道砟形态特征,以真实的铁路一级碎石道砟颗粒为例,采用3D激光扫描获取道砟颗粒点云数据,引入道砟整体形态特征指标(长轴、中轴、短轴、球度指数),提出道砟局部形态特征指标(曲率指数),统计并建立上述整体和局部形态特征指标的概率密度分布函数。在此基础上,基于本征正交分解(POD)及径向基(RBF)神经网络提出了基于颗粒形态指标概率密度分布的道砟样本的重生成算法,重构道砟颗粒样本库。采用上述重生成算法分别重构了600及4 000个颗粒道砟,结果表明:重构道砟样本形态特征指标的统计分布结果均与真实扫描试样结果接近,证明该方法能够快速实现基于颗粒形态指标概率密度分布的任意数量道砟样本的建立。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定量揭示长江中下游流域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为进一步优化景观格局和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9.
福州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95年、2005年和2015年福州市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以及自然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景观指数、 Shannon多样性t检验和土地利用信息熵等方法,结合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福州市20年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规律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20年间福州市林地、农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呈减少趋势,而建设用地和水体面积持续上升;建设用地大量蚕食林地和农地,自然景观聚集度下降,破碎化程度日益严重.②区域整体景观格局空间结构分布更加平均,景观多样性逐渐增加,在3个时期内福州市景观格局多样性均呈现极显著变化.③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知,林地转变机率主要受地形因素影响,农地、水体和未利用土地转变机率主要受可达性因素影响,建设用地的转变机率主要受人口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定义了联合作战仿真实验的基本概念,以联合作战论证与评估领域的仿真实验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了联合作战仿真实验需求获取、联合作战仿真实验框架构建、联合作战仿真实验指标体系设计、联合作战仿真实验想定设计、联合作战仿真实验方案设计和联合作战仿真实验开发的相关内容,为联合作战仿真实验的设计与开发奠定了理论与方法基础,对组织实施联合作战仿真实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