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0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45篇
丛书文集   47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15篇
综合类   129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苄基三甲基氯化铵改性蒙脱土对甲基橙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蒙脱土的层间距和表面亲油性,用苄基三甲基氯化铵(BTMA)对蒙脱土原土进行改性,制备了苄基三甲基氯化铵交联蒙脱土(BTMA-PILCs).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和热分析(TG-DTA)技术对BTMA-PILCs进行结构表征,考察了不同条件下BTMA-PILCs对甲基橙的吸附性能,计算得到了几个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BT-MA-PILC对甲基橙的吸附是一个非自发的、放热的物理过程,其吸附行为符合B ingham速率方程和D-R(Dubinin-Radushkevich)吸附等温式所描述的规律,40℃下BTMA-2.0-PILC的饱和吸附量为2.0 mg.g-1.  相似文献   
942.
气相色谱法测定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中苯甲醇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建立了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中苯甲醇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色谱柱:DB-1701,(30 m×0.32 mm×0.25μm);柱前压:38 kPa;气化室温度:250℃,程序升温:80℃保持2min,以20℃/min的速度升温至200℃.用该方法测定了5批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中苯甲醇的含量,该方法为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简便、合理、可靠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43.
利用黑箱和灰箱模型对氯化铵回收三效降膜蒸发系统进行了分析,找到了系统损的关键,即二次蒸汽的消耗引起的外部损.对各效蒸发器采用白箱模型,分析了蒸发器损的主要环节,结果表明,对于一、二、三效蒸发器,传热温差引起的损率分别为77.64%、68.59%和75.87%,降低传热温差引起的损是提高蒸发系统效率的主要途径.由于浓缩热引起的损也是不容忽视的,应提高系统的真空度,采用低温蒸发路线.  相似文献   
944.
采用铁盐混凝方法延缓处理生活污水的膜生物反应器的膜污染.确定了铁盐的投加量,考察了铁盐投加对膜生物反应器中微生物的影响.在实际运行的膜生物反应器中加入混凝剂三氯化铁(以铁计20~60 mg/L),且在曝气约2 h后排泥,测得该膜生物反应器中的难降解有机物浓度降低,同时膜通量有所恢复,表明铁盐混凝方法可有效延缓膜污染.  相似文献   
945.
通过实验及结果分析,讨论了影响结晶三氯化铝催化合成乙酸异戊酯反应的因素。  相似文献   
946.
溶剂稳定的钯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采用钯金属纳米颗粒进行有机催化反应打下良好基础,采用了三缩四乙二醇作溶剂,制备了溶剂稳定的钯金属纳米颗粒,得到了分布比较均匀且粒径在2~3nm范围内的钯金属纳米颗粒.在此三缩四乙二醇兼具溶剂、还原剂和稳定剂的作用,并用紫外-可见光谱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了表征.所得的颗粒无需另加保护剂可在低温下贮存几天时间,并可为其直接负载在载体上作催化等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47.
为了从废旧锌锰电池中制得更高等级的四水氯化锰,对四水氯化锰制备过程中的除铁方法,如水解法、加氨水法、焙烧法等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290±10℃焙烧法除铁不仅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而且能够使产品中铁的含量达到分析纯化学试剂标准。  相似文献   
948.
微波辐射下肉桂酸苄酯的相转移催化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肉桂酸钠和氯化苄为原料 ,二乙胺作催化剂 ,采用微波辐射技术 ,在常压下直接合成了肉桂酸苄酯 .讨论了催化剂用量、微波辐射功率和辐射时间对酯产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最适宜的反应条件为 :当n肉桂酸钠∶n氯化苄 =1∶3 4时 ,二乙胺的用量 1 0mL ,微波功率 4 5 0W ,辐射 12min ,产率达 85 3%以上 .  相似文献   
949.
增塑剂对PVC脆性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DOP、DINP、DAP等增塑剂对PVC脆性温度的影响。随着增塑剂用量的增加,PVC脆性温度一般呈下降趋势。实验发现:使用单一增塑剂时,DAP增塑剂的脆性温度较低;使用复配增塑剂时,DOA、DAP、M51增塑体系的脆性温度较低。  相似文献   
950.
暴露于三丁基锡的杂色鲍血液中总锡含量及生物富集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氯化三丁基锡分别在0、0.01、0.1、1、10和100ng/L浓度下对杂色鲍(Haliotisdiversicolorsupertexta)进行暴污和恢复,在不同时间(第2、6、14、26、44、64d以及恢复期第8、20d)取血液样.用微波消解样品、ICP MS法测定其血液中总锡的含量,并计算总锡的生物富集系数,结果表明,随着三丁基锡浓度的上升,血液中总锡的含量也升高,100ng/L组在44d总锡含量就达到了最高;在20d恢复期内0.01ng/L浓度组总锡浓度继续保持缓慢上升,0.1ng/L浓度组总锡浓度基本不变,其余浓度组总锡浓度有所下降但无法恢复到对照组的水平,各浓度组总锡的生物富集系数随着浓度的上升反而降低.本文揭示了杂色鲍的血液是锡的蓄积库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