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7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5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以原水中常见的微藻铜绿微囊藻(Microcysis aeruginosa)为目标物, 研究了聚合氯化铝(PAC)混凝除藻的效果及水中共存阴离子对混凝除藻的影响. 结果表明, pH为7~8时, 投加20 mg/L PAC剩余浊度降至0.80 NTU, 除藻率可达84.0%. 共存阴离子对混凝去除铜绿微囊藻的影响表现为: Cl-和H2PO4-对混凝除藻的抑制作用随着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最大可使除藻率分别降低47.6%和23.6%; SO2-4和HCO-3对混凝除藻的抑制作用随离子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 最大可使除藻率分别降低31.7%和50.2%; NO3-和F-对混凝除藻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2.
胞外分泌物对铜绿微囊藻混凝去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铜绿微囊藻为对象,研究了胞外分泌物(EOM)对不同类型混凝剂混凝除藻的影响,并初步探究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混凝剂具有不同混凝特性和混凝除藻效果.EOM对混凝的影响具有利弊双重性,即在混凝初期由于优先结合混凝剂,减小了有效投加量并阻碍电中和,具有一定的负面效应;而在混凝后期,初期与混凝剂结合的EOM具有增强架桥和网捕卷扫作用,起到了提高絮体密实性和改善沉降性能等有利作用.综合而言,当EOM质量浓度处于3~5mg.L-1时,混凝剂的除藻效果最好.因此,合理利用EOM是提高混凝除藻效果、减少药剂投加量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为不同环境条件下除藻剂及其工艺条件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3.
A 186-bp sequence with imperfect terminal inverted repeats and target direct repeats but without any transposase-encoding capacity was found to be transposable in an isolate derived from Microcystis sp. FACHB 854. This miniature insertion element, designated as ISM854-1, and with its homologues present at least 10 copies in the genome of Microcystis FACHB 854, is inserted into the 8-bp long and AT-rich target sequences, but none or few in other Microcystis strains. A variant of ISM854-1, denoted ISM854-1A, has perfect inverted repeat sequences and may transpose in pairs in a structure like a composite transposon.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non-autonomous transposition of a mini-IS in a cyanobacterium.  相似文献   
64.
通过与常规照射方式对比,研究185nm紫外光浸入铜绿微囊藻溶液中接触式照射对铜绿微囊藻光密度、叶绿素a、可溶性蛋白及细胞结构的影响,考察不同初始质量浓度及通入空气量对各指标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密度、叶绿素a质量浓度、可溶性蛋白质量浓度最终分别下降87.1%,99.8%和99.7%,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方式的紫外照射.随着初始值的增加,叶绿素a的去除率,可溶性蛋白的降解速率减慢.通气量增加,各指标去除率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在浸入照射方式下,氧对紫外光作用的催化效果不明显.185nm紫外光使铜绿微囊藻的细胞结构短时间受损,胞内物质结构及胞外物质均产生显著变化,藻细胞畸变.185nm紫外光在浸入方式下,短时间可以有效灭活藻细胞,降低其生理活性及生长速率.浸入式照射的强氧化性使各指标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方式的紫外照射,并在后续培养中未出现光复活现象.  相似文献   
65.
从河水中驯化、筛选、分离得到一株对染料苯胺蓝有降解能力的菌株WZR-B,该菌能以苯胺蓝为唯一碳源、能源生长.通过对菌株WZR-B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以及16Sr 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铜绿假单孢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研究苯胺蓝的质量浓度、pH值和温度等因素对该菌株生长,以及对降解苯胺蓝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生长和脱色的最适pH值为6.5,最适合温度为30℃,苯胺蓝的最适脱色质量浓度为200 mg·L-1.此外,总有机碳(TOC)残留量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对苯胺蓝的脱色率可达83%,TOC去除率为80%以上,不仅能对苯胺蓝脱色,而且还能进行矿化降解.  相似文献   
66.
为了对菌株S7胞外溶藻活性物质进行分离鉴定,首先对溶藻细菌S7所分泌的溶藻活性物质进行分离和纯化,进而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和质谱对该活性物质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 甲醇洗脱组分的溶藻效果最强,紫外光谱扫描结果显示溶藻细菌S7溶藻活性物质可能含有3~5个共轭的不饱和键;红外光谱扫描结果显示活性组分中可能含有羟基、饱和烃基和芳香醚;三维荧光光谱扫描结果显示溶藻活性物质有两个较强的荧光峰λex/λem,峰值分别出现在264/436 nm和378/369 nm处;质谱分析结果显示活性组分中含有6种物质,它们的分子量分别为163.1、246.3、274.3、318.3、404.5和475.4。  相似文献   
67.
在20℃和30℃两个温度条件下研究了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对Cr~(6+)的耐受性和吸附率.结果表明:随着Cr~(6+)质量浓度的增加,24h后其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速率及叶绿素a的生物合成抑制作用增强,而胞外多糖的生物合成显著地增加.30℃时胞外多糖的生物合成量显著高于20℃胞外多糖含量(P0.05).Cr~(6+)质量浓度增加至0.6mg/L时,铜绿微囊藻对Cr~(6+)吸附率最大,20℃和30℃时分别达到84.7%和98.3%.Cr~(6+)质量浓度为9.0mg/L时,单位藻生物量对Cr~(6+)的吸附量达到最大,20℃和30℃时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9.3g/g、58.6g/g.  相似文献   
68.
69.
鄱阳湖微囊藻属形态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1月至10月对鄱阳湖的微囊藻 Microcystis 进行采集和分离培养,得到9种常见微囊藻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学观察和描述,分别是铜绿微囊藻(M. aeruginosa)、水华微囊藻(M. flos-aquae)、鱼害微囊藻(M. ichthyoblabe)、惠氏微囊藻(M. wesenbergii)、假丝微囊藻(M. pseudofilamentosa)、史密斯微囊藻(M. smithii)、放射微囊藻(M. botrys)、绿色微囊藻(M. viridis)、挪氏微囊藻(M. novacekii),讨论了培养情况下微囊藻的形态学差异,阐述了鄱阳湖水华蓝藻类群的研究现状及微囊藻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70.
.从胜利油田被原油污染的土壤中富集分离得到菌株O 2 2,经鉴定属于铜绿假单胞菌.菌株O 2 2在海水培养基中能生长良好且能分泌色素类代谢产物.细菌发酵液经氯仿萃取并通过硅胶色谱柱分离得到桔黄色和蓝色两种色素.抑藻实验结果表明:黄色色素在较低浓度下对赤潮异湾藻以及具齿原甲藻0201 01两种典型的赤潮生物的生长表现出了明显的抑制作用(EC50<2mg·L-1),而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对非赤潮生物青岛大扁藻的生长影响不大.蓝色色素在低浓度下对藻细胞生长影响不明显(EC50>50mg·L-1),但在碱性条件下可经水解转变为黄色色素.可见,该细菌的色素代谢产物在赤潮治理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进一步借助紫外以及GC MS测试手段对抑藻物质进行了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色素为吩嗪类化合物,并认为黄色色素的抑藻作用是由于其中含有1 羟基吩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