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6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51篇
系统科学   36篇
丛书文集   27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4篇
综合类   1050篇
自然研究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为准确把握单轴偏心隔震结构的动力学特性并建立相应的理论简化分析方法,文中对三层两跨基础隔震钢框架模型进行了不同偏心工况下的振动台试验,研究了结构扭转效应与偏心工况的关系,分析了隔震前后结构层间剪力、层间扭矩、层间转角以及不同偏心距下结构隔震层扭转角加速度和扭转角位移的变化规律.运用层单元模型建立了偏心隔震结构动力简化分...  相似文献   
42.
通过(NH4)2SO4分级沉淀、HiPrep 26/10 Desalting脱盐柱、Source15Q阴离子交换柱、Source 15 S阳离子交换柱、HiTrap 16/60 Sephacryl S 200 HR凝胶过滤等技术,分离纯化3种来源里氏木霉、黑曲霉、里氏木霉与黑曲霉混合纤维素酶液中的β-葡萄糖苷酶。结果表明,经SDS PAGE电泳鉴定均为电泳纯,测得黑氏木霉、黑曲霉单独培养β-葡萄糖苷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68、129 ku,而混合菌培养分离得到两种β-葡萄糖苷酶分子质量大小分别为66.2、134 ku。与单独培养的β-葡萄糖苷酶相似。3种来源的β-葡萄糖苷酶经多步分离纯化后的纯化倍数分别为37.25、40.21、30.12,酶活回收率分别为20.1 2%、23.21 %、28.56 %。  相似文献   
43.
介绍一种基于柱层析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于一体的计算机智能控制全自动、高性能的化学物质纯化系统。该系统属于高压制备高效液相色谱,采用模块化设计模式,各模块经由计算机工作站软件统一协调,实现进样、分离、馏分收集自动化。该系统应用于中药复杂成分分离、提取和纯化的效率高、馏分损失少、样品回收率高。  相似文献   
44.
文章介绍了220 kV的隔离开关211-1,222-2A的红外成像异常事件,为计划检修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通过定期的远红外检测,使工作人员积累了远红外热成像判断故障的经验,并可以及时处理隔离开关故障。  相似文献   
45.
泥窖己酸菌产生的己酸是浓香型大曲酒主体香成分的前体物质之一。从老窖泥中分离纯化出一株产酸能力较高的己酸菌GS5,以其为亲株,通过紫外诱变(照射功率15W,照射距离30cm,时间为3m in),筛选到1株产酸量提高12%的突变株GSUT3,多次继代培养结果表明其产量稳定。研究还发现GSUT3与亲株之间,GSUT3第1代与第8代之间,其生长变化规律和己酸产量的变化规律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46.
活性污泥中细菌的分离、纯化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精品实验项目"细菌纯种分离和培养",以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为实验样品,利用浇注平板法、平板划线法对活性污泥中的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并得到纯菌菌种。通过精品实验项目的研究与探索,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加深了学生对微生物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47.
1991年4月上旬,四川某鸡场对3570只13日龄依莎雏鸡作法氏囊病弱毒疫苗饮水免疫,14日龄时发病死亡9只,到23日龄9天内共死亡814只,病死率达22.8%。对20只送检病死鸡的沙门氏菌分离率为1/20株(5%).但病料人工感染小白鼠试验为阴性,证明非病原菌所致,用病料与新城疫血清(抑制价1:640)作用后接种非免疫健康鸡1组的存活率为75%,直接接种未与新城疫血清作用病料的2组存活率为50%,剖检回归本动物试验自然死亡和人为处死的病鸡发现了较为典型的法氏囊病变,由此认为:法氏囊弱毒疫苗饮水免疫是引起鸡群发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8.
1986至1989年从山东一些林果害虫中分离出10种病毒,它们是赤松毛虫NPV、侧柏松毛虫NPV、灰斑古毒蛾NPV、古毒蛾NPV、杨尺蠖NPV、双齿绿刺蛾NPV、豆天蛾CPV、扬扇舟蛾CPV、侧柏松毛虫CPV、桃天蛾CPV.  相似文献   
49.
报道了人参种子生长抑制物质的特性及其主要抑制物质的分离提纯,并测定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50.
本文应用国产羟肟类萃取剂2-羟基-4-仲辛氧基二苯甲酮肟(代号N_(530))进行了萃取分离钴镍的研究。实验所用有机相为20%N_(530)磺化煤油溶液,水相分别为钴(Ⅱ)、镍(Ⅱ)氨性硫酸盐、氨性氯化物及氨性碳酸盐溶液,研究结果表明:钴(Ⅱ)镍(Ⅱ)的萃取率均随水相平衡pH值及铵盐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的影响不显著,钴(Ⅱ)的萃取速率大于镍(Ⅱ)的萃取速率。N_(530)分离钴(Ⅱ)镍(Ⅱ)可用反萃取方法,即先用小于0.05mol/LH_2SO_4溶液反萃取镍(Ⅱ)后,再用NaCl(50g/L)和HCl(4mol/L)的混合液反萃取钴,经多级反萃可使钴反萃完全。若在水相添加适量的(NH_4)_2S_2O_8,或通入空气,或把料液敝开静置,均可使钴(Ⅱ)氧化成钴(Ⅲ)的氨合配离子。此时钴的萃取率下降,而镍的萃取率不变。这样控制适合的条件,便可以通过单级萃取有效地分离钴镍研究。结果还表明,在酸性溶液中铜(Ⅱ)、铁(Ⅲ)可被N_(530)萃取,但钴、镍不萃,因此可用萃取方法净化除去料液中所含的铜、铁这些杂质金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