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24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采用室温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铯取代磷钨杂多酸盐(CsxH3-xPW12O40,x=0.5,1.0,1.5,2.0,2.5,3.0),考察了不同铯取代度对所制杂多酸盐结构及其催化苯甲醛氧化制苯甲酸反应性能的影响.利用液氮吸附-脱附(N2adsorption-desorption)、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 UV-vis)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sxH3-xPW12O40完好地保持了H3PW12O40的Keggin晶相;随着铯取代度x的增大,CsxH3-xPW12O40的颗粒逐渐均匀,同时晶胞参数逐渐减小,表面积和孔容则随之增大.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所制CsxH3-xPW12O40均呈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在Cs3PW12O40催化作用下,苯甲酸的收率达到72%,而其他催化剂作用下达到76%,均优于H3PW12O40的催化活性(71%).  相似文献   
92.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在40Cr钢的钻削加工过程中,不同切削参数对钻削力和扭矩的影响.通过大型金属塑性成形有限元软件Deform-3D对钻削过程进行仿真研究,并将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作了对比.结果表明,在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钻头所受轴向力和扭矩先变大后减小;在相同的切削速度条件下,随着进给量的不断增大,轴向力和扭矩几乎线性增大;钻削力和扭矩的仿真结果比实验结果略小,说明仿真结果具备比较高的可靠性,可以对实验结果起到近似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3.
三维网络SiC陶瓷/金属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三维网络SiC陶瓷/Fe-Cu合金复合材料作为静片、三维网络SiC陶瓷/40Cr复合材料作为动片,研究了法向载荷、摩擦时间和pv值对该材料体系摩擦因数的影响以及摩擦次数对静片磨损量的影响,并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和磨损表面形貌,分析了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和磨损机理.结果表明:该摩擦副的稳定摩擦因数在0.33~0.35之间,摩擦过程中材料的磨损机理以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为主,材料表面摩擦形成的氧化层硬度较高,是该材料耐磨性能优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4.
采用超音速微粒轰击技术(SFPB)对40Cr调质钢进行表面纳米晶结构制备,并利用TEM、XRD、GX-71型金相显微镜和TuKON2100显缈维氏硬度计等对表面纳米层的组织结构和显微硬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过SFPB表面处理后,在40Cr调质钢表面晶粒细化,形成了随机取向的铁素体和渗碳体纳米晶粒,晶粒尺寸达到10nm,纳米层厚度为40μm;纳米晶粒尺寸随着距表面距离增加而增大,纳米化主要是位错运动的结果;经SFPB处理后表层的显微硬度提高到526HV,且随着深度的增加硬度迅速降低。  相似文献   
95.
采用中频感应炉熔炼的方法制取样件.用光学显微镜分析在HP40合金中加入质量分数为5%~10%的Al元素时,各质量分数所对应的相组成和显微组织,研究在HP40合金中加入不同质量分数的Al对合金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合金力学性能与显微组织的关系.结果发现,加Al元素的HP40合金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均随Al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先升高后降低;合金的硬度随Al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合金的延伸率在Al质量分数为5%时,与未加Al的HP40合金一样未降低,而后随着Al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随着Al质量分数的增加,由于金属间化合物(Ni,Fe)Al的析出,合金的组织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组织由网状结构变为枝状结构和羽毛状结构.  相似文献   
96.
通过采用电镀的方法在不同的摩尔比镀液中制备了以碳布(carbon clothes,CC)为基底的锡-钴双金属电极材料(SnxCoy/CC).采用XRD、SEM、XPS、EDS和BET等测试方法对该催化材料的组成、微观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n-Co双金属在碳布基底上电沉积成功.并利用线性循环伏安法、计时电流法以及EIS阻抗分析评价了该电极材料对CO2还原的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当双金属渡液中Co掺杂的含量为40%时,在碳钎维上生长出稻穗形貌的立方状双金属微粒,且该电催化材料具有最低的电荷转移电阻和最高的电导率,XPS分析表明双金属电极的表面金属元素都以催化效果较好的氧化态SnOx、Co3O4的形式存在.在电解电压为-1.16 V(vs.RHE)时,Sn60Co40/CC电催化产甲酸的法拉第效率可达57.4%,高于单金属Sn的产甲酸的法拉第效率42.3%,表明通过掺杂Co元素和调控形貌可以有效提高单金属Sn的电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97.
为观察干预B7/CD28和CD40/CD40L共刺激信号对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和Th1/Th 2免疫偏移的调控作用, 分别取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6、8、10和12周的脾淋巴细胞经抗CD8 0(B7-1)mAb、抗CD86(B7-2)mAb、抗CD40mAb和抗CD40LmAb处理后培养72h,用ELISA 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的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干预2种不同的共刺激信号对 Th1/Th2免疫偏移的影响.结果显示抗CD80mAb和抗CD86mAb均能显著抑制IL-4的表达水平, 尤其是抗CD86mAb对IL-4抑制作用尤为明显.抗CD40mAb和抗CD40LmAb也能影响Th2细胞因子的表达.其中以阻断CD40分子的作用更为显著.结果提示B7/CD28和CD40/CD40L共刺激信号可以调节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和调控Th1/Th2免疫偏移.干预B7/CD28和CD40/CD40L 介导的共刺激信号调控Th1/Th2免疫偏移有可能是一种控制血吸虫卵肉芽肿病变新型的免疫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98.
自制了硅钨钼酸(H4SiW6Mo6O40)掺杂聚苯胺(PAn)催化剂H4SiW6Mo6O40/PAn。通过丁酮和1,2-丙二醇为原料合成丁酮1,2-丙二醇缩酮,探讨了硅钨钼酸掺杂聚苯胺催化剂对缩酮反应的催化活性,较系统地研究了原料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诸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硅钨钼酸掺杂聚苯胺是合成丁酮1,2-丙二醇缩酮的良好催化剂,在n(丁酮):n(1,2-丙二醇)=1:1.7,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0.6%,环己烷为带水剂,反应时间40min的优化条件下,丁酮1,2-丙二醇缩酮的收率可达83.1%。  相似文献   
99.
磷钨酸/硅胶催化剂催化合成苯甲醛1,2-丙二醇缩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自制磷钨酸/硅胶为多相催化剂,以苯甲醛和1,2-丙二醇为原料合成苯甲醛1,2-丙二醇缩醛,采用正交试验探讨了合成苯甲醛1,2-丙二醇缩醛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固定苯甲醛物质的量为0.2mol,在n(苯甲醛)∶n(1,2-丙二醇)=1∶1.6,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0.75%,带水剂环己烷为10 mL,反应时间30 min的条件下,苯甲醛1,2-丙二醇缩醛的收率为75.9%.  相似文献   
100.
构建重组质粒SV40T/pcDNA3.1,为建立永生化肝细胞系奠定基础。pcD2质粒经BamH Ⅰ单酶切获得SV40T基因片段,并将其捕入pcDNA3.1载体,经酶切鉴定证实,SV40T基因片段已成功插入载体中,采用常规方法分离培养肝细胞,用SV40T单克隆抗体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验证其在肝细胞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