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37篇
  免费   458篇
  国内免费   1168篇
系统科学   760篇
丛书文集   847篇
教育与普及   56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0篇
现状及发展   90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17269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358篇
  2022年   349篇
  2021年   416篇
  2020年   385篇
  2019年   354篇
  2018年   218篇
  2017年   289篇
  2016年   344篇
  2015年   594篇
  2014年   1015篇
  2013年   852篇
  2012年   900篇
  2011年   993篇
  2010年   1089篇
  2009年   1054篇
  2008年   1180篇
  2007年   1092篇
  2006年   900篇
  2005年   752篇
  2004年   732篇
  2003年   692篇
  2002年   655篇
  2001年   568篇
  2000年   469篇
  1999年   435篇
  1998年   370篇
  1997年   367篇
  1996年   341篇
  1995年   292篇
  1994年   258篇
  1993年   242篇
  1992年   249篇
  1991年   218篇
  1990年   181篇
  1989年   161篇
  1988年   90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从等温方程和吉布斯函数出发,讨论了考虑几何效应后I类超导体的超导态,中间态和正常态的相变与气液相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32.
133.
134.
135.
136.
研究了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作为汽油清净分散剂的合成工艺条件,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配料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聚异丁烯与马来酸酐热加合反应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列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配料比。最佳反应条件如下:反应温度为230~240℃、反应时间为14h,聚异丁烯与马来酸酐配料比为1:2。对合成的单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TETA)、双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TETA)、单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TEPA)、双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TEPA)4种产物做了滤纸分散和金属表面氧化结焦实验,对其性能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单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具有较好的清净分散效果,其中单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TETA)的增溶率达到9.2%;4种产物在铜板上的氧化结焦率都比较小,在钢板上的氧化结焦率都比较大。此外,还考察了不同浓度的单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TETA)和单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TEPA)对增溶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浓度为3mg/g时增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7.
首先采用模糊聚类分析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样本集合进行分类,建立不同突出程度的模糊模式。然后用关联分析确定待预报样本与模式的关联程度,以此预测预报样本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程度。这种预报方法相对于模糊聚类分类后,将模式与待预报样本组成新的样本集合,再进行聚类分析,以此分类结果进行预报法。不仅可靠程度高,而且能定量描述待报样本与模式的亲和程度。  相似文献   
138.
叙列空间上的K级有界变差函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在有研究结果的继续,讨论了叙列空间上K级强有界变差函数,K级有界变差函数、K级弱有界变差函数的关系和性质,从而进一步推广了「3」中的有关结论  相似文献   
139.
在Na2CO3-NaHCO3介质中,酪氨酸对Luminol-K3Fe(CN)6化学发光体系有很强的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增强法测定酪氨酸的方法.发光信号的增强值(ΔI)与酪氨酸的浓度在5.0×10-5~4.0×10-7mol/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10-7mol/L(S/N=3),对于1.0×10-6mol/L的酪氨酸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2.4%(N=11).该法用于测定医用氨基酸注射液中的酪氨酸,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0.
《近世代数》教材[1]中列举了大量的例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整数环z的模n的剩余类环(z。,+,·)这类例子,全书有三十多处涉及到它。因此我们不仅要掌握理解这些例子,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这些例子熟悉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下面谈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