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8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155篇
系统科学   16篇
丛书文集   112篇
教育与普及   2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19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351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采用Supelco C18固相萃取小柱富集苯并[а]芘,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法,以YWG-CH为色谱柱,乙腈为流动相,荧光法测定了水体中苯并[а]芘的含量.结果表明,苯并[а]芘在1.0×10-16~5.0×10-12g/mL的浓度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对于浓度为3.0×10-13g/mL的苯并[а]芘6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9%.利用此法测定了自来水及景观用水等水体中苯并[а]芘的含量,回收率在97%~108%之间.  相似文献   
102.
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液膜冷却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中的液膜冷却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有限容积法对燃气和液膜控制方程同时进行求解,对燃气和液膜分别采用标准k-ε模型和修正的Van Driest模型描述其湍流流动.燃气的辐射传热采用热流模型计算,同时对液膜干涸点下游的流动与传热进行了模拟.详细研究了气液界面上质量、动量和热量的传输特性,发现当壁面绝热时,燃气对流传热和液膜蒸发所吸收的汽化潜热在界面热量传递中起主导作用,但燃气的辐射传热和液膜显热不能被忽略.同时,分析了各种因素对液膜长度的影响,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良好,对工程实践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3.
离子液体易于循环利用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已从许多实验得到证实。而离子液体中的偶联反应是合成C-C键最有效方法之一,近几年来一直是催化化学和有机合成的研究热点。本文简要介绍离子液体的分类、物理化学特性、合成,及离子液体在偶联反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4.
研究补阳还五口服液制备工艺条件.采用煎煮法提取口服液中的多糖成分和黄芪甲苷,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成分,薄层扫描法测定黄芪甲苷.采用正交设计,得到最佳工艺:煎煮2次,每次0.5 h,浓缩比1∶3,70%醇沉,琼脂作稳定剂.  相似文献   
105.
针对室温氯铝酸盐离子液体催化烷基化反应间歇过程的不足,从反应体系特性出发,设计了一套可以在反应区原位分离离子液体与反应混合物的连续搅拌釜反应器,使离子液体不与潮湿空气接触,大大提高了其性能稳定性,单位质量催化剂处理的反应物量达到315 cm3/g.cat,大大高于90 cm3/g.cat的文献值.为了解决离子液体催化苯与十二烯烷基化这一液—液两相界面反应系统能够实现连续、高效反应与分离的问题,研发了一整套小型中试装置,离子液体在反应器内迅速混合乳化、高效反应,从反应器流出的离子液体与反应混合物能有效分离,离子液体与反应混合物的再循环量可以独立调节,特别是原位补铝方法,使单位质量离子液体高效地处理反应混合物的容量又得到进一步显著提高,达到1 755 cm3/g.cat.  相似文献   
106.
以酰氯A对消旋体α-苯乙胺进行柱前衍生化处理,以正己烷和异丙醇混合体系为流动相,在自制的手性柱(DNB-PG CSP)上对其进行了对映体分离研究,考察了流动相配比对分离因子的影响,研究发现正己烷与异丙醇的体积比为98∶2时,取得了理想的分离效果,分离因子α值达1.26.  相似文献   
107.
A few derivatives of calixarenes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IR, ^1H NNtR, thermal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 transport of potassium or calcium ion through the liquid membrane, in which the derivatives act as carriers, has been studied. The electron-effect of the substituent on the upper rim of calixarene possesses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net transport of metal ions. The p- tert-butylcalix[4]arene is the best carrier of calcium ion, compared with p-tert-calix[4]arene(n = 4, 6, 8). The ptert-butylcalix[4]arene acid is better than p-tert-butylcalix [4]arene. The calixr43crown is the best carrier of calcium ions of all the carriers. The pH gradient between the source and receiving phase,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K^+ , Ca^2+ ions in the source phase affect mainly transport. After the transport, the pH value of the source phase is found to be decreased, once the calix [n ] arene derivatives act as carrier. But it is not the case for the calix[n] crowns. It might be interpreted as the result of their different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108.
By computation and comparison of the critical spreading coefficient parameter, it was found that shaped fiber bundle is better for wetting. Liquid-air interface tension of liquid arising the shaped fiber bundle body is considered as one critical factor besides liquid viscosity, inertia force and liquid-fiber interface tension. Experimental result simulation demonstrated that the liquid-air interface tension is correlated with the geometric size of the liquid arising in body, Φ0 (x) and which is affected by the cross sectional shape of fiber and the radius of single fiber. The shaped fiber bundle model is/ntroduced to/nvestigate liquid flow in fiber assembly. The model is generated based on a random function for stochastic forming of fibers in bundle and 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 this fundamental model with physical explanation for investigation of liquid flow in fiber assembly.  相似文献   
109.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附子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RP-HPLC测定不同地区附子药材中3种酯型生物碱———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实验以RP-C18色谱柱为固定相,乙腈-0.1%的乙二胺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梯度洗脱程序:乙腈和0.1%的乙二胺水溶液的比率0~17 min为46∶54,17~37 min为82∶18;37~50 min为46∶54,流速为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30 nm.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标准曲线范围分别是5.62×10-6~5.062×10-5mol/L、2.614×10-6~2.614×10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对Cu-5Al合金施加直流、交流和脉冲电场,发现Cu液中溶质Al的活度系数随电场强度的增加,其趋势不同程度地减小。为研究溶质Al活度减小的原因,对合金在熔融状态下进行淬火。淬火后的金相组织观察表明,电场作用下溶质在合金溶液中沿某一个方向聚集,这为揭示活度的本质及活度在电场下变化的原因提供了可靠的证据,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液态金属中存在短程有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