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7篇
系统科学   56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2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针对生鲜产品区域配送问题,在新物流理念下,建立了区域协作下多中心半开放式配送路径.鉴于生鲜品配送的独特性,将时间窗及满意度考虑在内,构建在时间惩罚、满意度指标及路径约束条件下的成本优化模型.结合A生鲜企业数据,设计了一种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与变邻域搜索算法相结合的混合算法解决问题.通过仿真实验证明模型合理性以及算法实效性.实验表明,区域协作下多中心半开放式配送方案对比各区域独立封闭式配送方案具有改进性,提高了物流配送的效率,降低成本同时保证高客户满意度,有助于生鲜配送企业整体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对生鲜配送企业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2.
一个小型科研合作复杂网络及其分析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对1998年1月至2004年6月问发表于《物理学报》和《Chinese Physics》上,混沌科学方面的科学研究论文作者合作研究所形成的小型网络进行了初步研究。数据分析表明:该领域内相关科学研究工作者之间形成的科研合作关系网络,也具有类似许多大型合作关系网络数据库所具有的无尺度网络特性;对该非连通合作网络内部的较大连通组群的聚类特性、小世界特征等相关性质进行了初步比较研究,发现了该网络的一些相关特征。  相似文献   
33.
基于分布式仿真模型对象的分布式协同建模技术研究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7  
针对目前复杂机电产品仿真通常只能集中建模的现状,提出一种新的分布式协同建模方法。首先分析了支持分布协同建模所必需的信息,然后利用分布式对象技术,将这些信息集成为分布式仿真模型对象。分布式仿真模型对象通过包含的丰富信息,支持能够被正确的组装和重用;通过自身的分布式特点使得建模人员能够透明访问它们。基于分布式仿真模型对象的分布式协同建模方法能够强有力支持复杂机电产品的分布式协同建模。  相似文献   
34.
In modern Peer-to-Peer (P2P) content distribution applications, multiple swarms typically exist, each corresponding to the dissemination of one content among interested peers. A common design in the existing P2P applications is to allow peers in one swarm to help each other, while different swarms are only coupled when sharing the upload bandwidth at the dedicated content servers/publishers. In recent years, a number of proposals have emerged which advocate inter-swarm collaboration and resource sharing, where peers in one swarm may contribute their storage and bandwidth resources to help peers in the swarm of another content. Such inter-swarm collaboration can improve content availability and optimize resource uti-lization in the entire system, at the cost of additional overhead for content preloading and inter-swarm coor-dina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a survey of studies on effective inter-swarm collaboration mechanisms in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strategies of collaboration in P2P file sharing applications, and then presents multi-channel collaborative design for P2P live and Video-on-Demand (VoD) streaming. In particular, this paper elaborates our recent design of collaboration strategies among multiple streaming channels in a P2P VoD system, and shows that the server cost can be reduced by up to 25% while high streaming qualities are guaranteed in the entire system, even during extreme scenarios such as unexpected flash crowds.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representative approaches to implement inter-swarm collaborations in various P2P content distribution systems.  相似文献   
35.
从面向服务的视角对分布式协同工作流进行了分析,提出工作流网格资源化的概念.定义工作流模型资源为网格资源,并遵照网格资源描述的规范描述工作流模型资源,实现从网格基础设施资源层支持协同工作流;同时以该工作流模型为原型,以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为基本框架,构建网格环境中协同工作流服务框架,实现了基于工作流的面向服务的分布式远程协同仿真系统.  相似文献   
36.
制造服务是制造与服务的融合,是面向制造的服务,并且可进行分解和重构;根据制造服务的特征,以制造企业外协加工制造服务为例,构建了制造服务服务协作链,定义了多元组的服务协作链,利用Petri网建立了五元组服务协作链模型,针对服务协作链优化这一N-P Hard问题,运用贪婪算法选取服务时间作为贪婪因子进行了优化,并进行了实例验证;通过算例验证了服务协作链优化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构建制造服务中的服务协作链以及对服务协作链进行优化可实现制造服务中业务协作优化决策,为实现智能化制造系统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7.
传统的主题域识别技术主要局限于单一领域,缺乏领域间的交互式协同,难以保证识别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提出一种局部与全局特征相结合的主题域识别模型.该模型一方面基于实体在领域内的局部特征进行局部识别,另一方面基于领域间协同作用、领域相关度等全局特征对各个局部识别结果进行一致化趋近,从而使识别结果更全面、有效.另外,针对相似矩阵的更新时机、协同作用的量化以及迭代终止条件的设定三个方面对主题域识别算法进行了优化.通过实验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关键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8.
针对可重构视频阵列处理器的设计要求及传统测试方法测试视频编解码系统时速度慢、精度低和可观测性不强的问题。开发了基于Qt的用户界面,设计实现了以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为核心的软硬件协同测试平台。在PC端实现以软件仿真为基础的数据传输与图像重现,在FPGA端实现以可重构视频阵列处理器为基础的视频编解码算法并行映射。实验结果表明,在工作频率为100 MHz时,FPGA与PC之间可正确传输数据并满足算法测试时不同测试用例的更换需求,具有较好的可观测性。  相似文献   
39.
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以合肥学院为例,通过分析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为基础,探索建立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协同运行模式、产学研协同平台建设模式、产学研协同实践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合肥学院在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0.
郭强  李强 《科技与经济》2014,27(1):11-15
创新是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发展的核心与关键,识别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及行为路径,对推动引导其发展、构建“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2012年科技类民办非企业的普查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科技类民办非企业的协同合作及其内部的组织管理对其发展具有显著正影响,而普遍受到关注的政府支持却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在对该结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强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协同合作及提升组织管理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