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44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中原油田采油污水腐蚀因素灰关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注水水质分析和腐蚀监测结果 ,应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对 2 0 0 1年 2月至 2 0 0 3年 6月中原油田生产系统腐蚀状况进行了分析 ,根据灰关联度的计算结果得知 :影响中原油田处理前采油污水腐蚀性的主要因素为 HCO3 -质量浓度、p H值、SRB(硫酸盐还原菌 )、TGB(腐生菌 )含量和Σ Fe质量浓度 ;影响中原油田处理后采油污水腐蚀性的主要因素为 ,矿化度、Na+、Ca2 +、Mg2 +和 Cl-质量浓度 .通过对中原油田采油污水处理前、后的水性、水质及腐蚀速率的比较可知 ,提高处理前采油污水的p H值 ,控制污水中 SRB及 TGB含量 ,降低污水中Σ Fe质量浓度 ,对于降低腐蚀速率意义重大 ;同时也证实了用灰关联分析方法研究影响中原油田采油污水腐蚀性的因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2.
一种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方法在辽河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辽河油区不同类型注水开发油藏的地质特征、开发特点和评价指标分析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 ,建立了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综合评价参数和指标 ,对不同类型油田的开发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 ,对不同开发效果的水驱开发油田提出了开发调整建议 ,为该区油田开发决策和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供了依据 .  相似文献   
123.
老河口油田桩106地区馆陶组是曲流河道砂体成藏.本文从构造、沉积及储层特征的研究入手,分析了曲流河道砂体油气藏的形成条件、油气藏类型,并寻找该地区河道砂体成藏的控制因素.认为主要含油层系为馆陶组上亚段曲流河河道砂体,主要有上倾尖灭岩性油气藏、透镜状岩性油气藏和构造岩性油气藏等3种油藏类型.丰富优质的油源、优越的油气运聚条件以及良好的储盖组合是该区油气富集的主要原因.盆控断层和输导层共同构成“网毯式”的油气输导体系,对该区馆陶组油气的运聚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储盖组合决定油气富集层位,沉积相变影响储层分布及物性,从而影响含油层系的分布.  相似文献   
124.
针对胜利油田王庄稠油黏度大、开采难的问题,对其进行了降黏实验研究.首先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王庄稠油的黏度.原油的黏温实验表明:王庄原油在温度超过60℃时,黏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趋缓.为王庄原油研制了降黏剂JDLH.影响降黏剂JDLH对王庄稠油降黏效果的因素有:降黏剂加量、油水比、降黏温度和矿化度等.实验结果表明:降黏剂JDLH最佳加入量为0.3%,最佳油水体积比为7∶3,降黏温度为50℃;降黏剂JDLH可耐盐15 000 mg/L.用5种不同的降黏剂对王庄稠油做了降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降黏剂JDLH的降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5.
安塞油田杏河区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通过沉积微相研究,为精细油藏描述中“相控建模”和后期数值模拟提供坚实的地质依据。方法运用地质、地球物理(测井)等方法,对安塞杏河区长6油层沉积体系进行了分析。结果首次建立了该区长6沉积相模式,细分出沉积微相,并阐述了各小层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特征;分析了长6油层油水运动规律及其与沉积微相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开发调整方案。结论该区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河道侧翼、分流间湾、水下天然堤和前缘席状砂等6种沉积微相,而且沉积微相与油水运动规律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联系。  相似文献   
126.
三间房组油藏沉积旋回及对注水开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按储层沉积旋回和沉积韵律特征,将三间房组油藏进一步细分为24个小层。结果表明:油层动用程度好的层段主要为每一砂岩组底部的第3,4小层;明显的沉积旋回和韵律性加剧了注水开发中的层间、层内矛盾,使注入水单层突进严重,含水上升较快,开发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27.
油田水结垢是油田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生产的顺利进行,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研究概况,分析了结垢类型及成垢原因,讨论了油田水质和水垢的分析方法、结垢趋势预测的原理以及对防垢剂评价的有关问题。简述了结垢预测研究的发展和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28.
通过显微电泳、粒度分布、流变性等实验,证明单一氢氧化物及其机械混合物都有增粘作用,且效果与氢氧化物电性基本无关,氢氧化物/粘土体系的颗粒沉降过程呈飞跃式。分析结果表明;氢氧化物颗粒通过水化链外的氢与粘土水化链外端的氧相连接。构成封闭型水分子链空间网络,产生了较高的粘度和切力。混合金属氢氧化物产品不能完全脱水,影响颗粒水化的处理剂难以与其它泥浆较好地配伍。  相似文献   
129.
目的 对丘陵油田陵二区三间房组注水开发生产状态下的剩余油分布做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方法 以地质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生产动态资料,运用动态分析等方法对丘陵油田陵二区三间房组油藏的剩余油进行研究。结果 受地质因素和生产状况双重作用的控制和影响,纵向上三间房油层组顶部动用程度差,剩余油相对富集,中下部动用程度高,剩余油饱和度低;平面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主相带的侧翼、断层附近、注水井间压力平衡区和采油井之间的死油区。结论 为加密井井网调整提出理论指导,最终达到稳产、增产,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0.
目的 为保护储层以及提高油层采收率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对木钵延10油层进行了水敏伤害研究。结果 该油层黏土含量4.4%~11%,黏土组成以伊利石为主,伊/蒙混层和高岭石黏土矿物次之,不含或极少含有绿泥石;黏土矿物具有膨胀、分散、运移的特性,易造成储层的水敏和速敏伤害;目前的注入水将对储层造成中等程度的水敏伤害,采取高矿化度盐水及逐渐降低矿化度的注入方式,对减弱储层水敏伤害有利,最佳注入水盐度为15.6~5.2g/L。结论 水敏伤害是造成木钵延10区块注水压力高、注水量低的不可忽视的原因,应尽量使注入水矿化度高于注入流体的矿化度阈值(5.2~2.18g/L),以减轻水敏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