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1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87篇
系统科学   81篇
丛书文集   33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27篇
综合类   11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固醇转运蛋白(SCP-2)是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中的非特异性脂转运蛋白.任何影响固醇转运蛋白基因表达的因素都会影响甾类激素的合成,进而影响生物体的发育.目前对该基因的转录调控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哺乳动物.环境、激素、转录因子等对SCP-2基因的表达调控均有影响,对SCP-2基因作为害虫防治靶标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C/EBP蛋白作为调控Sl SCPx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可以调控Sl SCPx基因的表达.推测了C/EBP蛋白成为新的害虫防治的靶标的可能.  相似文献   
42.
介绍了中星-22号A通信卫星、一箭双星、鑫诺二号通信广播卫星、军用通信与导航卫星等的发射、升空和入轨之情况。  相似文献   
43.
目的:鉴定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多分化潜能的起因.方法:从成年小鼠骨髓股骨、胫骨中分离MSCs,并进行原代培养,分别于0、2、4、6、8、10 d提取总RNA,通过RT-PCR检测多潜能特征基因和相关因子、3个胚层特征基因的mRNA的表达情况,以判断MSCs的特性.结果:小鼠MSCs中表达多能性标记基因Oc...  相似文献   
44.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the fourth generation (4G) has emerged to move beyond the limitations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3G), with increased bandwidth, enhanced quality of services, and reduced costs of resources.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4G and focus on surveying the ongoing research in 4G communications in China. The 4G technologies under investigation include multicarrier transmission, multiple antenna techniques, carrier aggregation, relays, cognitive radio,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network convergence, and network self-optimization. These technologies are the building blocks of 4G and contribute largely to the requirements of 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Advanced (IMT-Advanced). For each technology, its benefits, research topics, and some existing approaches are examined. Finally, we briefly discuss the challenges and future research issues in 4G systems.  相似文献   
45.
纳米材料在植物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材料已广泛应用于药物载体、生物传感器、成像技术以及基因治疗等研究,相对于动物细胞而言,纳米材料在植物细胞生物学中的应用相对滞后,目前主要集中在量子点探针标记技术和纳米基因载体介导外源基因遗传转化两方面。据此,笔者主要介绍了近年来的量子点合成及功能化等方面的进展,特别对于在植物细胞成像中应用进行了评述。另外还介绍了纳米基因载体的种类和特征,以及在植物完整细胞或原生质体中介导外源基因遗传转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笔者认为已有的纳米材料存在粒径过大或自身的细胞毒性过大,限制了其在植物细胞生物学中的进一步应用,所以针对植物细胞自身特征,设计合成新型的纳米材料将是未来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46.
本文利用非负矩阵分解(NMF)技术,依据加强算法的稀疏性对患早期阿尔茨海默 症(Alzheimer’s Disease,AD)样本的基因表达数据进行了分析,提取了对疾病早期诊断具有重 要意义的显著基因,样本分类实验结果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结合与炎症反应 有重要关系的 NF-κB 等基因初步建立了与早期 AD 密切相关的基因表达调控网络结构图, 为 AD 致病机理的探询、早期诊断与治疗等提供了有益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7.
采用强-弱双磁性载体固载雷尼镍催化剂,在自制的鼓泡固定床反应器中对对羟基亚苄基海因和邻硝基乙苯体系进行氢化实验.结果表明,雷尼镍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均有所提高.对羟基苄基海因的平均收率达到90%以上,邻硝基乙苯的平均转化率超过99%,催化剂寿命可提高到300 h以上.  相似文献   
48.
舰载飞机在着舰过程中无法避免舰尾流的影响.舰尾流是舰载飞机着舰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雄鸡尾流是舰尾流的主要组成部分.建立了雄鸡尾流模型,变化风场中的飞机运动模型.着重分析了舰载飞机在下滑过程中,雄鸡尾流对过载以及雄鸡尾流水平加速度、铅垂加速度对航迹角、下沉率和附加需用推力的影响.仿真说明了雄鸡尾流对舰载飞机着舰影响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49.
对用可溶性维纶(PVA)伴纺生产高支高密纯棉色织面料的两种工艺路线("纱线染色、织造、退维"和"纱线退维、染色、织造")进行分析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先退维、后染织"的工艺路线,退维股线的强力较低,可织性差,进行产业化生产的难度较大;采用"先染织、后退维"的工艺路线,织造效率和布面质量能得到保证,可应用于产业化生产;色织布退维后,织物的白度降低,颜色变浅,但无明显沾色现象.  相似文献   
50.
To further increase the throughput of wireless multi-hop networks,a distributed scheduling method is proposed,which takes physical interference model into account.It is assumed that nodes in the network can perform physical carrier sensing,and the carrier sensing range can be set to different values.In the traditional carrier sensing mechanism,the carrier sensing range is computed under the protocol interference model,which is not accurate.Here the optimal carrier sensing range with physical interference model is achieved.Each sending node implements the distributed approach in three phases at each time slot,and all the concurrent transmissions are interference free.Good performance can be achieved under this scheduling approach.The approximation ratio of the distributed method to the optimal one is also pro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