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7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271.
研究民族文化的本质特征,可以帮助人们更清楚的认识民族文化的实质.通过对甘肃省少数民族宗教民俗活动中养生健身文化研究,发现其具有传承性、独特性、群体性、规范性、娱乐性、民族民俗性、不平衡性和局限性特征.  相似文献   
272.
甘肃地处西北内陆,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县域经济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大,由此决定了甘肃经济发展的核心在于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当前实施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经济振兴及中原崛起战略的新形势下,甘肃经济结构转型所面临的国内外压力与日俱增。系统地分析了影响甘肃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73.
1992年-1995年在白水江自然保护区进行综合考察时,共记录鸟类276种和亚种。其中35种和亚种为保护区新记录。  相似文献   
274.
系统地分析了甘、川、青交接地域的旅游资源总体特征及其开发条件,构建了旅游开发布局的空间格局,提出了促进旅游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275.
珍稀濒危植物独叶草的分布及现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国内各相关标本馆 (室 )标本的查阅及实地调查 ,确定独叶草呈岛屿状分布于云南的德钦、川西北—甘南及秦岭中部的太白山周围 3个地区 ;独叶草的环境压力主要来自于旅游开发 ;在调查中未发现独叶草的实生苗。因此 ,认为独叶草可能是以无性繁殖为主的植物  相似文献   
276.
甘肃河西区出山径流统计特性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甘肃可西区出山口水文站最新径流资料,对该区年、月径流统计特性(如自相关性、长持续性、径流年代变化、趋势性、周期性及年内变化等)利用Hurst系数、简单分波法等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该区年径流统计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区年径流存在着明显的趋势性及长持续性,50年代径流偏丰,90年代有偏枯趋势,建立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做出两步预测,相对误差可控制在20%以内。  相似文献   
277.
陇东子午岭林区尺蛾科昆虫区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报道上陇东子午岭林区天牛区系的研究,区获标本1000余号,经鉴定为75种(亚种),隶属于61属5亚科,其中甘肃省新纪录24种,区系分析表明:东洋界的种类7种,占总种数的9.3%,古北界46种,占61.3%,古北、东洋两界共有的22种,占29.3%,显然以古北界种类占优势,并有相当数量的方布种。  相似文献   
278.
【目的】甘肃敦煌西湖湿地为中国西北极端干旱区拥有较大芦苇草甸面积的湿地,生态区位优势明显且特殊,在河西走廊乃至中国西部的生态安全占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通过研究芦苇盐化草甸退化过程中植物群落生态位的特征,探讨各优势种群对资源环境的利用状况和种间关系,可为盐化草甸植被的恢复和治理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于2017年9月上旬,在甘肃敦煌西湖国家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的试验点(93°45'48″E,40°20'34″N)进行野外调查,以盐池湾盆底中心最低点(海拔997 m)为基点,分别自西向东、自南向北成直角分别布设1条样带。在每条样带中设置5个30 m×30 m的固定样地,每个固定样地相隔100 m,样地内沿2条对角线随机选取5个5 m×5 m的小样方,记录每个样方内的植物种类、高度、多度、盖度、密度等指标,共计调查50个小样方。基于野外调查结果,运用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敦煌西湖芦苇盐化草甸植物群落生态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①敦煌西湖盐化草甸群落的物种组成相对单一,主要由超旱生、盐生、沙生、湿生和水生等植物组成,在10个样地中共统计到9种植物,分属6科9属,出现频率最高的是芦苇,其次是疏叶骆驼刺,其种群在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荒漠和湿地相兼性和过渡性; ②9个优势种中,生态位宽度(Bi)从大到小依次为芦苇(0.350)>疏叶骆驼刺(0.263)>圆囊苔草(0.185)>赖草(0.184)=猪毛菜(0.184)>胀果甘草(0.145)>罗布麻(0.117)>黑枸杞(0.115)>海乳草(0.059),其中芦苇和疏叶骆驼刺的生态位宽度远高于其他种群; ③生态位重叠度(Okj)主要介于0.505 ~0.995之间,其中,Okj>0.7的有19对,占总对数的53%; Okj>0.8的有15对,占总对数的42%; Okj>0.9的有9对,占总对数的25%,种群之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总体上较高,表明敦煌西湖芦苇盐化草甸群落绝大多数的植物种群间对资源利用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结论】甘肃敦煌西湖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孕育了极干旱区独一无二的芦苇盐化草甸群落,其群落特征是荒漠植被和湿地植被的综合体现,群落种群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荒漠和湿地相兼性和过渡性,构成了敦煌西湖特有的荒漠-湿地植被景观。敦煌西湖芦苇盐化草甸各种群之间生态位重叠程度总体上较高,生态位分化不明显, 最大的生态位重叠指数伴随着最大的生态位宽度,发生在优势种之间,表明该群落种群间资源的利用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特别是优势种芦苇和疏叶骆驼刺存在激烈的竞争,这种状态成为潜在的演替趋势,如果环境条件持续恶化,地下水位下降,将导致以芦苇为优势的盐化草甸将向疏叶骆驼刺占优的荒漠植被方向演替。  相似文献   
279.
为了研究《甘肃科学学报》与中文核心期刊差距,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10—2014年5年内CSTPCD中《甘肃科学学报》文献来源指标、文献被引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文献来源、文献被引指标在2010—2013年4年间基本稳定,2014年来源文献量增加了约50%,但稿件质量并未下降,2014年总被引频次比2013年上升了47.39%,影响因子上升了近1倍.统计13位资深编辑针对《甘肃科学学报》的访谈结果,专家反映较集中问题依次为:差错率、专业化编审等.研究可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进入中文核心期刊名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0.
运用污染综合指数和秩相关系数法,对甘肃黄河流域"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水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甘肃黄河流域河流水质持续稳定,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呈现好转趋势."十一五"期间水质较"十五"末期有明显的好转,但仍需加大综合治理力度,进一步促进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