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方法,在充分收集、整理测井、地震及钻井资料的基础上,深入研究陕西富县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段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将长8划分为1个长期、2个中期(MSC1和MSC2)和若干个短期基准面旋回,编制了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的岩相古地理图。结果表明:MSC1期为湖盆扩张期,以发育退积型浅水三角洲和湖底扇为特征,MSC2期为湖盆稳定充填期,以加积型三角洲为特征,湖底扇萎缩;长8段主要发育A2型、C1型、C2型和C3型四种短期基准面旋回模式,砂体成因种类和基准面架构具备从目标区的NE至SW由内三角洲前缘A2型→外三角洲前缘C1型→外三角洲前缘C3型→半深湖C2型或湖底扇A2型的分布规律;最有利的储集砂体成因类型为A2型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A2型湖底扇砂体;且顺物源方向的空间连通性好,有利于发育岩性圈闭,是研究区的重要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52.
云南陇川盆地东南缘新第三系南林组砾岩沉积物由扇根碎屑流、扇中河道和扇缘水道及沼泽沉积构成,文章探讨了各类砾岩的成因、粒度分布,指出该区的砾岩沉积模型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相似文献   
53.
扇三角洲储层微观剩余油分布模拟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对大港油田孔南地区某断块孔店组一段扇三角洲储层不同岩相单元样品进行微观孔隙结构的刻画,制作光刻模型,分别采用恒压注水和变压注水的方式开展微观剩余油分布模拟试验,对试验过程进行录像及图像采集,定性和定量地研究微观剩余油的分布,分析不同岩相单元中水驱油过程及微观剩余油分布模式,探讨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扇三角洲储层中剩余油微观分布形态主要有不连通孔隙中由于阻断现象形成的孤岛状剩余油(占剩余油总量的75%)、小孔喉区由于卡断现象形成的剩余油(占剩余油总量的20%)以及珠状、膜状剩余油(不超过剩余油总量的5%);控制不同岩相单元中驱油效率和剩余油分布的因素主要为孔隙结构、驱油压力、驱替流量及流速,孔隙结构类型是影响恒压条件下驱油效率的根本因素,驱油压力和驱油方式是影响驱油效率的关键因素,提高驱油压力、采用变压不稳定注水方式能够使驱油效率提高1倍.  相似文献   
54.
针对砂砾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模态成因机制不明的情况,以325块岩芯分析化验数据为基础,利用压汞、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X射线-CT扫描等方法,开展了岩石相分类、孔隙结构模态和驱油效率差异机制的研究,从油田开发与实用相结合的方式考虑,将砂砾岩储层岩相分为3大类、7亚类、13细类。研究表明:不同孔隙结构模态特征及注水驱替效率差异较大。单模态岩石颗粒以粗砂岩为主,孔隙发育程度高,孔隙呈网络状结构,相互连通性较好,注水驱替模式以网络状连通驱替为主,效率较高。双模态岩石颗粒由砾岩和中-粗砂岩两级颗粒组成,孔隙较发育,孔隙呈疏网状结构,相互连通性一般,注水驱替模式以星点状连通驱替为主,效率一般。复模态岩石颗粒由砾石、中-粗砂岩、粉砂或泥质三级颗粒组成,孔隙发育一般,孔隙呈星点状结构,相互连通较差,注水驱替模式以零星散乱状驱替为主,局部存在高渗带,效率整体较差。相同岩相呈不同孔隙结构模态和不同的岩相呈相同的结构模态的情况普遍存在。颗粒排列方式及成岩作用差异改造导致了同相异态,而颗粒分选、磨圆、排列方式等因素形成了异相同态。  相似文献   
55.
为了发展阜新地区高端矿产品加工业,在综合分析阜新地区地质资料和调研的基础上,对阜蒙县老河土地中代义县期火山熔岩相中的玄武岩矿床进行地质普查工作。通过对阜新地区中生代义县期玄武岩,其赋存的状态、矿床矿石的结构、构造、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能进行了测定,并经过化学分析数据与国内外玄武岩的成分对比,总结出阜新地区玄武岩矿床的基本特征;按地球化学成份分类:阜新玄武岩矿床属于钙碱性,且副矿物种类较少的矿石类型,为开发阜新玄武岩提供了基础的地质依据和资源量。  相似文献   
56.
从火山喷发的构造环境、火山喷发旋回特征出发,结合原始岩浆来源、火山岩岩性特征、火山喷发类型等,总结了徐深气田徐东地区营城组一段火山喷发模式,分析了其对储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切穿基底的深大断裂在火山喷发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的层自下而上划分为3 个旋回,旋回I 对应YC1III,旋回II 对应YC1II1 和YC1II2,旋回III对应小层YC1I1 和YC1I2。火山喷发以裂隙–中心式喷发为主,中心式喷发为辅。火山喷发模式控制着不同类型火山岩相的发育特征。靠近火山口的爆发相的高部位、溢流相下部亚相、顶部亚相、上部亚相、火山通道相的火山颈亚相等是有利的开发区域。  相似文献   
57.
房超  季汉成  赵庆  肖菁  向鹏飞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6):10707-10719
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岩石学为指导,深入分析东濮地区野外、岩心、薄片和测录井等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资料,恢复古气候及古海平面,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识别层序界面,建立了中奥陶统层序地层格架并阐述格架内沉积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奥陶统为一个二级层序(SSQ1),包含三个三级层序(SQ1、SQ2、SQ3)。SQ1为下马家沟组-上马家沟组下段,底为怀远运动不整合面,顶为岩性转换型界面(SB1);SQ2为上马家沟组上段-峰峰组下段,顶为暴露型界面(SB2);SQ3为峰峰组上段,顶为造山侵蚀型界面(SB3)。SQ1海侵体系域为局限台地向开阔台地过渡,发育开阔海、膏云坪和颗粒滩微相;高位体系域整体发育局限台地云坪、膏云坪和云灰坪,局部地区发育灰坪和颗粒滩;SQ2海侵体系域以开阔台地为主,发育开阔海微相,局部高地发育膏云坪、云坪和云灰坪,高位体系域为局限台地,整体发育云灰坪,局部发育膏云坪、灰云坪和颗粒滩微相;SQ3受风化剥蚀严重,仅能恢复海侵体系域早期沉积,以开阔台地为主  相似文献   
58.
2018年底,川西南永探1井在二叠系钻遇火山岩储层,日产22. 5×104m3/d工业气流,使四川盆地火山岩成为目前重要的勘探接替领域。但由于钻井较少,研究程度低,火山岩厚度及岩相分布规律不清。充分利用地震信息,精细标定井下火山岩岩相与井旁地震响应特征,结合地震响应特征及层拉平剖面,建立了川西地区火山岩岩相地震识别模式。川西南地区有三种岩相,分别为火山岩喷溢相、火山岩溢流相和火山岩沉积相。通过对二、三维地震资料精细对比解释火山岩顶底界面,预测出川西地区火山岩岩相和厚度分布。综合顶部构造背景、火山岩相分布特征、钻井井下油气显示情况等因素,确定出川西南成都-简阳-三台地区火山岩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对于四川盆地火山岩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相似文献   
59.
六盘山盆地下白垩统沉积层序与含油气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露头剖面、钻井及地震资料对六盘山盆地下白垩统的沉积层序进行了剖析,把下白垩统六盘山群划分为一个沉积层序,分别由低位体系域、湖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反映了早白垩世六盘山盆地从形成、扩张、鼎盛到萎缩消亡的发展过程。探讨了六盘山盆地白垩系含油气系统的地质要素(生油层、储集层、盖层及上覆层)和作用(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圈闭形成、关键时刻和保存)的发育特点,指出虽然六盘山盆地白垩系含油气系统形成的关键时刻整体上尚未到达,但在逆冲断块的下盘及断层带附近的局部构造中仍会找到白垩系含油气系统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60.
滇东-黔西南泥盆纪时位于古特提斯洋东缘,构造格局可划分为特提斯洋板块的哀牢山大洋裂谷系,扬子板块的滇东南-黔南被动陆缘裂谷系和滇东北-黔南陆内裂谷系三个构造单元。三裂谷系中发育有三个性质和内部结构不同的沉积盆地。盆地中晚古生代沉积建造和火山活动受盆内同沉积断裂拉张和走滑控制,在每一盆地中泥盆纪沉积相展布格局和岩相古地理演化与裂谷系中同沉积断裂活动相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