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10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利用自主研发的入井液煤岩解吸实验装置,测试了四种粒径的干煤样和地层水注入后的解吸规律实验研究。通过逐渐降低解吸压力,研究注水前后不同粒径煤样在不同压力段下的解吸百分比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否注水,煤样粒径越小,解吸量越大。在注水后,粒径越大,解吸量伤害程度越高。根据煤层气的运移机理和煤样结构分析,将不同粒径煤样分为两种尺度的煤样。对于同一尺度下的干煤样,粒径越小,在压力降落初期越容易解吸;注水后,粒径越小,在压力降落初期受到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42.
近年来,注气吞吐成为致密油体积压裂水平井衰竭式开采基础之上的一种有效的提高采收率的方法。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新疆玛湖地区玛131井区典型井注气吞吐过程,对该过程机理进行分析,对相关参数进行优化。首先,建立体积压裂水平井的组分油藏数值模拟模型。接着,对不同的注气量、不同的注入时长、不同的注入气体以及不同闷井时间进行了数值模拟。最终,通过对累计产油量和油藏平均压力的分析,优选合适的注气方案。结果发现,保持油藏压力在地层破裂压力以下并尽可能增加每轮次注气量可提高采收率,注入时长对采收率影响微弱,注入气体组成对吞吐效果影响巨大,闷井时长对采收率影响微弱。最终给出了该致密油藏优化的注气方案的建议。总之,数值模拟可以对致密油注气吞吐过程进行分析和优化,对生产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3.
The types of substances in coal rock used by microbes,the specific ways in which microbes produce secondary biogenic gas(SBG)and whether substances exist in the coal seam for the formation of a large amount of SBG are important basic scientific issues.This paper conducts a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research study on the above issues using methods such as the isotopic tracing of gas,the analysis of coal organic geochemistry,and gas-producing simulation experiments of coal.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mation of SBG is by the microbial reduction of CO2and the SBG-producing coal seam undergoes microbial degradation.The thermogenic heavy gaseous hydrocarbons have also been degraded by microorganisms and possibly transformed into microbialoriginated CO2.A large amount of CO2,a relatively large amount of H2and a certain amount of heavy gaseous hydrocarbons may form in the thermal evolution of coal.These substances and the microbial-originated CO2and coal seam water can finally become parent materials of SBG.These components are rich in coal seams of medium–low thermal evolution,which should be the main coal seams for SBG formation and exploration.  相似文献   
44.
利用EPR等谱学方法,对W/HZSM-5基催化剂上W物种的价态及其在H2预还原过程中的动态行为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由碱性前驱液制备的W/HZSM5催化剂在1073K、H2预还原条件下只能还原产生一类主要W物种,W5+;而由酸性前驱液制备的W-H2SO4/HZSM-5催化剂在相同反应条件下则可还原产生两类共存的W物种,W5+和W4+.关联到在相同的甲烷脱氢芳构化(DHAM)反应条件下W-H2SO4/HZSM-5对DHAM反应的催化活性比W/HZSM-5高得多的实验事实,可以推断,DHAM反应活性与催化剂上较高价态W物种(W5+)的浓度并不存在顺变关系,而与W4+物种的浓度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5.
微藻生物质厌氧消化生产氢气和甲烷效率低下,本研究报道了一种新型微藻处理工艺即两段式暗发酵提高氢气和甲烷产量。结果表明微藻生物质的最佳有机负荷为10 g/L,相应的氢气产量为18.6 mL/g (每克挥发性有机质产气量)。进一步研究表明蛋白酶预处理能进一步提高水解酸化相中氢气的产量至35.5 mL/g,反应pH最低为6.0。同时,蛋白酶预处理能够提高产甲烷相中甲烷产量,并且最大产量为251 mL/g,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机理研究表明两段式消化分别为水解酸化相和产甲烷相提供最佳环境。  相似文献   
46.
对煤储层基质孔隙分类、煤储层中气水变化特征、基质孔隙中甲烷的动力学行为、煤层气解吸模型、扩散模型、渗流模型和产气模型进行了综述和评论.认为煤层气生产过程吸附气变为解吸气.少量的解吸气溶解并在储层孔隙水中扩散.大量的解吸气聚集成泡和成柱并在煤基质孔隙中的非达西渗流、自由气从煤基质孔隙至割理.裂隙系统的窜流、自由气从煤基质孔隙至井筒的非达西渗流(仅限低煤阶)、及自由气从割理.裂隙系统至井筒的达西渗流过程.可为煤层气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为煤层气数值模拟提供理论基础,对煤层气产气规律的认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7.
实验以菠萝蜜的果皮、软皮、果核三种废弃物为发酵原料,采用中温30℃批量发酵工艺,进行沼气发酵。结果表明,菠萝蜜果皮的产气潜力为239mL/g.TS和257mL/g.VS,菠萝蜜软皮的产气潜力为238mL/g.TS和259mL/g.VS,菠萝蜜果核的产气极低。因此,对菠萝蜜的果皮和软皮这两种废弃物进行沼气能源化利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8.
利用MODIS产品MOD13A3、样地调查数据和树轮资料等数据,构建回归模型以估测祁连山森林保护区的青海云杉林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结果表明:经质量权重S-G滤波后,回归模型的估测精度有所提高;2000-2013年祁连山森林保护区青海云杉林ANPP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空间分布特征为东南多西北少,多年平均森林ANPP为51.34~274.24 g·m~(-2);青海云杉林ANPP与降水和温度呈正相关,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降水成为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49.
针对渤海C油田E井组层间非均质性严重、层内非均质性强的问题,结合海上油田空间有限、快速开发等特点,提出以在线交联体系作为调剖段塞、在线非均相体系作为调驱段塞的在线组合调驱思路。利用不同渗透率双管填砂模型,考察了乳液聚合物与交联剂浓度分别为1 500 mg/L、1 650 mg/L和3 000 mg/L、3 300 mg/L的两种交联体系的调剖能力,结果表明,注入0.5 PV的交联体系并侯凝5 d后,低浓度对应的双管模型上,低渗砂管的分流量由0%变为40%;高浓度对应的双管模型上,高、低渗砂管的分流量相对于前期水驱阶段发生逆转,低渗砂管的分流量由0%变为84%,有效抑制了水驱"优势通道",调整了层间吸水矛盾。利用均质岩心物理模型,在乳液聚合物、微球聚合物和预交联凝胶颗粒总浓度保持4 000 mg/L的条件下,考察了水驱后不同非均相体系驱油效果;并与乳液聚合物单独使用时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不同配方的非均相调驱体系均大幅提高了采收率,提高采收率幅度随着预交联颗粒在体系中所占浓度的提高而增大。2016年3月5日,在线组合调驱体系在C油田E23井开始注入。先后注入3 440.8 m~3的交联体系和10 997 m~3的非均相体系。根据生产情况分析,调驱开始后E24、E27、E36、E28H1、E18、E22取得显著降水增油效果,截至2016年8月初,通过净增油法计算,已经实现累积增油5 937.1 m~3。  相似文献   
50.
柠檬酸络合法制备钙钛矿LaMO3(M=Co,Mn,Fe).对于己烷的完全氧化反应和甲烷完全氧化反应过程的活性进行测试,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顺序如下:LaCoO3〉LaMnO3〉LaFeO3,得出了相同的规律性:在氧化过程中,温度在250℃~300℃左右存在游离态的氧;温度高于300℃时,游离态的氧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