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4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东营凹陷博兴地区油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东营凹陷博兴地区与凹陷中北部的油气成藏特点、油气富集规律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处在凹陷西南边缘的特殊位置 ,其成藏条件不如北部地区 ,纵向上油气主要富集于沙四、沙三层段中 ,平面上主要富集于正向构造带中。油气的富集层位具有东、北部深且相对富油 ,西、南部浅且相对富气的特点 ;天然气主要富集于凹陷边缘外环带。油气藏类型具一定的展布规律。区域构造背景控制了油气运移的指向 ,油气源条件制约着油气的富集程度 ,断层和生储盖配置控制了油气的纵向运移和富集层系。  相似文献   
92.
含氮化合物在东营凹陷南斜坡油气运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含氮化合物研究东营凹陷南斜坡油气运移方向。对南斜坡油田不同部位油藏原油中含氮化合物的丰度、异构体参数的绝对大小与相对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南斜坡原油间运移分馏效应明显,表现为处于同一运移路径上的油藏,随着运移距离的加大,原油中含氮化合物的总量(KC)逐渐减少,1,8-DMC/2,4-DMC值增加,原油中苯并[a]咔唑相对苯并[c]咔唑富集,导致苯并咔唑参数[a]/([a]+[c])值升高。根据上述几项含氮化合物指标的研究,认为:乐安油田油气一部分由博兴洼陷经石村断层充注而来,另一部分由牛庄洼陷充注;纯化油田东部的油气由牛庄洼陷自东北方向注入。  相似文献   
93.
东营凹陷北带古冲沟古近系多物源沉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震反射结构、碎屑组分以及聚类分析等方法,提出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东部Y920古冲沟沙河街组沙四上亚段多物源叠加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沙四上亚段沉积时期,Y920冲沟呈西陡东缓的不对称箕状构造形态。地震相呈东西分带的特点,冲沟西部发育楔形反射、东部发育前积反射、中部发育透镜状反射。冲沟内砂岩充填物的碎屑矿物组成在平面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冲沟西部砂岩的石英含量低、岩屑含量高,岩屑以火成岩岩屑为主;冲沟东部,砂岩的长石和岩屑含量均较高,岩屑以变质岩岩屑为主;中部长石和石英含量较高,岩屑含量较低,含有较多的灰岩岩屑。Y920古冲沟存在3个方向的物源,分别为自北向南、沿冲沟长轴方向的北部物源以及来自冲沟西部和东部的短轴、侧向物源。冲沟西部发育近岸水下扇沉积,东部扇体以扇三角洲为主。  相似文献   
94.
源岩活化能分布最小值与有机质成熟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确定源岩中干酪根活化能分布最小值的方法,并通过东营凹陷南斜坡东段沙四段源岩的动力学特征研究,发现源岩活化能分布最小值与有机质成熟度之间没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可溶有机质抽提后的源岩活化能分布最小值与有机质成熟度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5.
综合应用岩芯、薄片、全岩X射线衍射等资料,根据岩石组分、沉积构造、TOC和碳酸盐晶体结构等指标划分东营凹陷沙四上-沙三下亚段细粒沉积岩岩相,该段主要发育富有机质纹层状隐晶泥质灰岩、富有机质纹层状微晶泥质灰岩、富有机质纹层状灰质泥岩、富有机质层状泥质灰岩、富有机质层状灰质泥岩、富有机质块状灰质泥岩、含有机质层状灰质泥岩和含有机质层状膏质泥岩相等8种岩相。结合地球化学元素资料恢复的古气候、古盐度、古水深及古水体的氧化还原性和古物源等指标恢复细粒沉积岩的沉积环境,进而明确不同沉积环境细粒沉积岩岩相组合特征及成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东营凹陷沙四上-沙三下亚段细粒沉积岩的沉积模式。该成果对陆相页岩油勘探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6.
对东营凹陷中央洼陷带的钻井和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综合解释和分析,研究了东营凹陷中央洼陷带沙三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三角洲主要发育层段———沙三中亚段可以划分为6个短期基准面旋回,每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包含着多个次级基准面升降旋回。岩性圈闭主要由浊积成因的砂体组成,可将其划分为滑塌浊积岩、坡移浊积扇和湖底扇圈闭3种类型,每种圈闭类型的形成和分布都与基准面的升降变化密切相关。湖底扇和坡移浊积扇圈闭形成于基准面上升期,是该区主要的储油圈闭;滑塌浊积岩圈闭主要形成于基准面下降期,规模相对较小,储集物性较差。  相似文献   
97.
利用湖盆沉积作用基本方程,对断陷湖盆层序界面的成因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对东营凹陷的断陷湖盆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和构造运动是层序界面形成的关键因素。按照成因机制,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的层序界面可分为构造型(T型)和构造气候综合型(TC型)。T型界面一般对应于三级层序界面,且根据沉积物的供给特征可进一步分为3种类型;TC型界面一般对应于二级或一级层序界面。不同成因机制的层序界面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和地层分布模式,砂体和油气的富集程度与界面的成因类型存在着密切的关系。TC型界面附近砂体发育,砂体成藏率低;T型界面附近砂体发育程度低,砂体成藏率高。  相似文献   
98.
应用断层落差法,对东营凹陷沙河街—东营期的断裂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东营凹陷古近纪在近南北向的伸展方向上,断裂活动强弱交替,在沙三—沙二早期,东营凹陷断层活动强烈,沙二晚期—东营期断层活动明显减弱.东营凹陷的断层在平面上、剖面上有多种不同的几何形态,组成了半地堑、半地垒和地堑—地垒多种形式的断块体,其组合的分布使整个东营凹陷具有南北分区块断的构造特征;断裂活动时空分布具有不均一性,在北西—南东向和南北向的双向伸展作用下,东营凹陷的断裂活动在空间上具有分段性特点.东营凹陷的断裂活动不仅控制着构造演化,而且控制着凹陷内的沉积演化.同一时刻,同一条断层,断层落差较大的中央部位发育了扇三角洲,而两翼落差较小的部位发育有湖相泥岩沉积;一级断层控制了凹陷沉积体系的地层厚度,二级断层控制了扇体的类型及规模,而三级断层控制了砂体的分布.  相似文献   
99.
利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分析资料对东营凹陷郑家-王庄地区沙河街组粘土矿物特征及其对储层的伤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郑家-王庄地区沙河街组碎屑岩储层中粘土矿物类型主要为伊利石/蒙皂石无序间层矿物和高岭石矿物,含少量的伊利石和微量的绿泥石矿物。依据蒙皂石层层间阳离子类型,伊利石/蒙皂石无序间层矿物可进一步分为钙型、钠型和钙钠过渡型3种类型。高岭石矿物有结晶度高、形态发育良好和结晶度低、形态发育差两种类型,据此得出高岭石有自生成因和陆源碎屑成因两种类型。粘土矿物的膨胀率及水敏感性实验分析表明,钠型伊利石/蒙皂石无序间层矿物具有更大的膨胀性,对储层损害最大,钙-钠过渡型次之,钙型最小。对储层中高岭石含量与储层物性分析发现,两种成因的高岭石对储层物性影响截然不同,自生高岭石的大量存在能有效改善本区储层物性,陆源碎屑高岭石则使储层物性变差。  相似文献   
100.
东营凹陷盐膏层的重震联合解释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单一的物探方法难以探测沉积盆地中的盐膏层,为此提出了基于重力“剥皮”的变密度多界面重磁震联合解释技术。首先利用地震、钻井确定的第三系深度和重力反演的中生界、奥陶系、太古界深度,采用重力“剥皮”技术获得由盐膏层引起的剩余异常,据此反演得到了东营凹陷的盐膏层的顶面深度和等效厚度。反演结果表明,东营凹陷盐膏层主要由10个规模较大的盐膏体组成,呈北东向的扇状展布,顶面深度在1700~3700m,北部埋深较大,南部埋深较小。与钻遇盐膏层的25口钻井资料对比,反演误差仅为2.96%,说明利用重磁震联合解释技术反演盐膏层是一项可行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