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1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不同量的Co3o4负载在石墨烯(G)上制备出负载型催化剂(Co3o4/G),并用x射线衍射(XRD)对其进行了表征.同时将期应用于基于硫酸根自由基的高级氧化技术降解酸性橙Ⅱ的反应中.研究了该负载型催化剂在降解酸性橙Ⅱ过程中的性能.在既定的最佳实验参数的条件下,根据不同负载量催化剂降解Ⅱ的效率确定出催化剂复合物的Co3o4最佳负载量.  相似文献   
32.
采用先电沉积后一步化学氧化法在铅笔石墨电极(PGE)上原位生长了CuO纳米花,并将得到的一体化CuO/PGE复合电极用于多巴胺(dopamine, DA)和尿酸(uric acid, UA)的单独和同时检测中.在对所制备的CuO/PGE进行详细的形貌和化学组成表征检测的基础上,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微分脉冲伏安法考察了CuO/PGE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CuO/PGE可实现单独和同时检测DA和UA;校准曲线显示多巴胺和尿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187μmol·L-1和5~1 280μmol·L-1,二者的检出限分别为0.24和1.40μmol·L-1;该复合电极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人血清样品中DA和UA的加标回收率为92.7%~107.1%.该一体化纳米花状CuO/PGE制备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小型化,可推广至其他实际样品的检测中.  相似文献   
33.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uO-ZnO-ZrO_2催化剂,考察CuO质量分数及ZnO…ZrO_2质量比对CuO-ZnO-ZrO_2催化剂结构及物化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及孔径分析(BET)、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表征CuO-ZnO-ZrO_2催化剂.结果表明:当CuO质量分数为70%,ZnO…ZrO_2质量比为1…1时,CuO-ZnO-ZrO_2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积,较好的分散度,较小的晶粒尺寸,以及较好的氧化还原性能,在催化CO氧化反应中表现出较优的活性,在常压、373K反应温度下,CO转化率达到75%,并且连续反应22h,稳定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34.
尽管各种各样的CuO纳米结构已被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但将CuO微米梭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却鲜有报道. 运用简单的溶剂热法制备大量的CuO微米梭,并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实验表明,CuO微米梭在电流密度为100 mA g-1下充放电循环100次后,放电容量依然保持在484 mAh g-1. CuO微米梭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归功于其独特的梭形结构. 这种结构在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可以缩短锂离子和电子的传输距离,缓解体积膨胀效应.  相似文献   
35.
氧化亚铜(Cu2O)具有优越的光电性质,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材料。本文概述了国内外氧化亚铜(Cu2O)透明导电薄膜的多种制备技术;详细介绍了磁控溅射、电化学沉积、热氧化法等工艺在Cu2O薄膜制备中的研究现状,及其在太阳能电池上的应用;对比了不同工艺条件下Cu2O薄膜的性能,并指出制备Cu2O薄膜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6.
利用原位反应方法在PPS涂料中掺杂CuO,通过浸涂制备了CuO/PPS复合涂层.利用热重分析仪测试了涂层的热性能,选用销盘式磨损实验机测试了涂层的摩擦学性能,采用SEM观察分析了磨损表面,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磨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涂层表面平整光洁,复合涂层热稳定性较PPS树脂有所提高,热分解温度提高;CuO的加入使PP...  相似文献   
37.
研究了负载在活性炭上的镍催化剂在乙醇气相羰化合成丙酸及丙酸乙酯反应中的应用,考察了各种影响反应的因素。在250℃、0.1MPa、CO∶C2H5OH∶C2H5I=2∶1∶0.1条件下,丙酸和丙酸乙酯的收率达到80%。催化剂以Ni的质量百分数为10的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38.
在不同条件下制备一系列负载型Mo催化剂,并用ICP-AES法测定所制备催化剂上Mo的负载量,计算实际负载百分率(实测值与计算值之比),从而考察不同制备条件对Mo活性组分负载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浸渍液中活性组分的浓度、浸渍时间、焙烧温度、浸渍液的溶剂类型等对负载型Mo催化剂上Mo的负载量都有一定的影响,而载体类型对负载量的影响较小.验证结果表明,Mo元素的检出限为8.220μg.L-1,加标回收率为102.6%~104.3%,11次测定的RSD(n=11)小于0.863%,方法符合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39.
纳米CuO/TiO2的光催化降解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掺杂铜离子的纳米TiO2粉体,并利用XRD和TEM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对罗丹明6G 溶液光催化降解反应,研究了固定化纳米CuO/TiO2粉体的光催化性质。实验表明,固定化纳米CuO/TiO2粉体的光催化性高于固定化纳米TiO2粉体。其机理是铜离子掺杂后提高了TiO2对氧的吸附能力,减少了纳米粒子表面光生电子与光生空穴的复合,从而加速了光降解反应。另外,将其用于污水处理中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0.
叶片状CuO/BiVO4的合成及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Bi(NO3)3.5H2O和NH4VO3为原料,P123为表面活性剂,辅助水热法在反应液pH值为6,7,9和10时合成了4种CuO/BiVO4复合光催化剂。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的晶相和形貌进行了表征。以亚甲基蓝作为降解物,研究了所制备样品的可见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pH=6时所制备的样品为单斜相BiVO4复合材料,具有叶片状形貌,其光催化活性最强;样品的降解率随着亚甲基蓝溶液的pH值增大而增大,当pH=10时,可见光照射120 min后,样品对初始溶度为20 mg/L的亚甲基蓝溶液的降解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