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8篇
丛书文集   2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25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A simple and efficient solid iodination method has been proposed for the fabrication of p-type γ-CuI thin films.The structural,morphological,optical,electrical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order to serve as an effective hole-transporting layer in solid-state solar cells.The fabricated films exhibited p-type conductivity with resistivity of 7.0×10~(-2)Ωcm,the hole concentration of ~1.13×10~(19)cm~(-3)and the mobility of 18.34 cm~(-2)V~(-1)s~(-1).The cyclic voltammetry result shows a maximum specific capacitance of 43 mF/cm~2 at a scan rate of 10 mV/s.The cyclic stability and capacitance retention were found to be 99.7%.Thes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γ-CuI film can be a potential candidate for multiple applications,such as a hole transporting material for solid-state solar cells and electrochemical supercapacitor.  相似文献   
142.
The impacts of graphene nanosheets content on microstructure, nano-mechanical and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pper matrix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graphene nanosheets randomly distributed in copper matrix, which obviously hindered its grain growth. The elastic modulus and nano-hardness of the copper matrix composite with 0.2 wt% graphene nanosheets were enhanced 47.5% and 54.7% compared to these of pure copper,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creep degree(5.1%) was lower than that(11.8%) of pure copper in holding stage. The creep rate(ca. 0.016 nm/s) decreased 10 times as that(ca. 0.16 nm/s) of pure copper in steady-state creep. The tribological performances were improved dramatically with increase of graphene nanosheets content.  相似文献   
143.
为了有效解决染料废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本文制备了一种铜离子配位螯合的壳聚糖磁性复合材料用于染料废水的吸附.复合材料Cu@CTS@Fe_3O_4通过壳聚糖与铜离子的配位螯合及磁性粒子Fe_3O_4的引入成功制备,使用FTIR, SEM, TGA对制备出的材料进行了结构和形貌的表征,同时以活性艳红(RBR)作为吸附对象,进行了详细的吸附动力学研究和等温吸附研究.吸附实验表明,在pH=2时,Cu@CTS@Fe_3O_4对RBR的吸附能力最大,为831.22 mg/g.本研究为壳聚糖基吸附剂在染料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提供一些相关参考数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4.
陈彬  燕红 《科技信息》2010,(31):241-241,209
根据浓硫酸和铜反应的实验,对浓硫酸的浓度、铜片的大小、反应温度、硫酸铜的确认等进行了研究,对二氧化硫的检测寻找了一种新的方法。达到了操作方法简单、迅速、现象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5.
以凹凸棒土为基材,采取混匀、搅拌、造粒和热处理的工艺,制备颗粒状吸附剂。重点研究物料配比和焙烧温度对吸附剂去除Pb~(2+)和Cu~(2+)的影响。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颗粒吸附剂对Pb~(2+)和Cu~(2+)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随着膨润土和海藻酸钠添加剂量增大,颗粒吸附剂对Pb~(2+)和Cu~(2+)去除率增大。随着焙烧温度的提高,Pb~(2+)和Cu~(2+)的吸附去除率不断降低。凹凸棒土颗粒吸附剂对Pb~(2+)和Cu~(2+)的吸附过程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Langmuir吸附等温式和Freundlieh吸附等温式均可较好地描述颗粒吸附剂对Pb~(2+)和Cu~(2+)的等温吸附特性。颗粒吸附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物料配比凹凸棒土:海藻酸钠:膨润土=100:7:8(以质量计),焙烧温度500℃。  相似文献   
146.
以水为溶剂、CuCl2,InCl3和Se粉为反应物、NaBH4为还原剂采用低温水热法在200℃反应18h得到了CuInSe2纳米粉末.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粉体的结构、形貌、成分进行表征.研究表明:所生成纳米粉末的平均颗粒直径在100nm左右;反应温度和时间对产物的生成和形貌有重要影响,在200℃以上反应有利于获得黄铜矿型CuInSe2纳米粉末的纯相,且产物的尺寸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并对CuInSe2粉体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47.
惯性约束聚变实验中铜在铍晶体中的扩散是影响靶丸性能的重要因素.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铜在铍晶体中的扩散系数,并分析了铜在铍晶体中扩散浓度和深度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温区域铜掺杂浓度较大的体系中扩散系数明显较大. 当铜掺杂浓度为1.0 at%时其扩散系数与实验符合很好. 在靶丸热解条件下使用扩散方程得到铜原子扩散浓度和深度分别为0.06 at%和6.2 um. 10 um厚的0.5 at%铜掺杂层可以降低铜在铍晶体中扩散的深度. 这些研究能为制备性能更高的靶丸提供有用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8.
本文研究了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京万红药膏中Cu和Pb的方法.通过试验选择了样品处理方法和最佳测定条件.在选定条件下,Cu和Pb检出限分别为0.84μg/g和0.26μg/g.所测样品Cu和Pb的回收率分别为98.3%和92.5%.  相似文献   
149.
建德铜矿热水沉积硅质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在建德铜矿石炭纪地层中发现了与地层整合产出的层状硅质岩。硅质岩常量元素,向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热水沉积硅质岩。由于热水沉积硅质岩与层状矿体密切共生,故本区水沉积硅质岩的发现对解决建德铜矿成因和在本区寻找同类矿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0.
本文研究了黄原酸盐的一种应用。将滤纸与氢氧化钾和二硫化碳反应,制成黄原酸滤纸(滤纸形态不变)。然后让水样通过,水中的铜离子被其黄原酸螯合生成黄色的纤维素黄原酸铜,用纸上双波长吸光度差值法测定吸光度。该法选择性好,检出浓度可达0.2μg/L,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