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2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论语》中很多矛盾现象能通过心理解析的途径找到合理答案。影响孔子心理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明知失败的必然与不甘认同的愤慨两者之间的冲突,安贫乐道的道德倡导就是这种心理状态的产物;二、其本人政治主张的实质与推行方式之间发生的背反情状,使他常于两难之间不得不作出违心的选择;三、社会的动乱给生命造成的威胁。总之,孔子道德主张的多重性是各种要素对其心理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2.
孔子和老子在义利观上有相近之处,包括把利进行划分,强调要爱惜民利,指出了精神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但更多的还在于区别和差异上,主要表现在义对利的作用认识、利的等级适用、对待社会发展的态度和义利观的性质等诸方面.  相似文献   
23.
该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孔子的养生理论。乐观旷达,心胸开阔:喜好运动,坚持锻炼;勤于用脑,长寿之宝:饮食得法,不求奢华。  相似文献   
24.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文学理论家,他有着丰富而独到的文学思想。就丰富性而言,他有着汉代一般文论家不具有的理论的体系性;就独到性而言,他的文论思想,不仅在汉代文论中是一种深刻而卓越的见识,即使对后代中国文学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意识的发展,如“诗骚”传统的建立、文学创作论等,都有不可限量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5.
在经济伦理的范畴中,儒家经济伦理主要体现为伦理本位主义,这种价值取向是以伦理化的政治为终级目标,其中以孔子的经济伦理思想更具代表性,他的价值观念有助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稳定,同时对现代市场经济仍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传统经济伦理思想是以儒家经济伦理为核心,以墨家等诸家为补充的伦理思想体系。本文对孔子、墨子的义利思想进行比较,以挖掘其现代价值,使之有益于中国经济与社会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27.
田耀农 《韶关学院学报》2003,24(11):134-136
汉以后,雅乐多次失传,以至人们认为它只是一个假古董。韶关学院音乐系江帆、艾春华教授的专《中国历代孔庙雅乐》用无可辩驳的事实阐述了一种活的雅乐——中国孔庙雅乐。  相似文献   
28.
儒学,就其内容而言,其核心是"仁"与"礼";就其渊源看,乃兴于邹鲁。儒学之"仁"乃源于邹地,是孔子取法东夷之"仁"观念而成;儒学之"礼"在一定程度上是承传了三代文明,而鲁是三代文明的汇集地。由此,儒学之所以源于邹鲁与两地的历史文化渊源颇深。  相似文献   
29.
孔子与苏格拉底分别被称为东西方文明的创始人之一,他们有很多相同之处。然而在宏观的相同背景下也有很多微观的不同之处,这种源头上的细微差别对后世影响深远。虽然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出发点都是教育伦理化,然而孔子使教育伦理政治化,而苏格拉底则使教育伦理(知识)本质化。  相似文献   
30.
孔子德育思想的经济伦理意义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孔子的德育思想及经济伦理理论的有关内容,然后从取利有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明公私之别三个方面对孔子德育思想的经济伦理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