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4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541篇
自然研究   9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钦州湾茅尾海周年环境因子及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0年1月、3月、6月及9月,共设14个调查站位对钦州湾茅尾海海域的环境因子及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类、数量分布和群落多样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茅尾海海区营养盐中POi—P值为0.01~0.07mg/dm^3,DIN值为0.16~O.78mg/dm^3,POi—P值和DIN值均有超4类海水水质标准现象。浮游植物共鉴定出82属,262种,优势种类16种,年平均丰度为6.29×10^4cells/L,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年平均值为3.87。2010年茅尾海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都比较丰富,种类的季节变化呈现由冬至秋减少的趋势,数量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春季最低,平均密度仅为3.28×10^4cells/L,夏季最高,平均密度为9.25×10^4cells/L。  相似文献   
82.
 南海深部计划与国际大洋钻探航次取得了一系列创新进展与重大突破:1)发现南海陆缘岩石圈减薄之初未出现地幔蛇纹岩出露,且岩浆迅速出现;2)新提出南海不是“小大西洋”,而是“板缘张裂”盆地,与经典的大西洋型“板内张裂”陆缘模式不同;3)揭示南海受到俯冲带的强烈控制,提出俯冲诱发地幔上涌并影响南海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83.
 珠江在早渐新世仅是涉及华南沿海地区的小河;到晚渐新世,向西延伸到云贵高原前缘地带;到中新世,现代珠江流域格局初步形成。证据显示,南海北部还发育过一条源自南海西部隆起区的大型水系-昆莺琼古河,后淹没在南海之中,但在南海的沉积充填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南海北部水系及沉积环境的重建,对于深刻认识南海新生代早期古地理特征以及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4.
 依据大洋钻探井及地震剖面资料,定量确定南海同扩张期和后扩张期深海盆沉积充填差异及沉积物来源变化。研究显示,南海深海盆自渐新世(32 Ma)开始形成,随着南海二次扩张海盆范围逐渐扩大,海盆内主要充填火山碎屑角砾岩及火山灰,碳酸盐岩、超微化石软泥,泥质粘土、粉砂质粘土、泥岩及粉细砂岩。深海盆充填主要沉积物为晚中新世(11.6Ma)以来的陆源碎屑沉积,丰富陆源碎屑的供给与南海闭合过程中同期区域构造事件(如青藏高原快速隆升、菲律宾板块俯冲)密切相关,也与晚中新世以来东亚季风增强以及源区强烈的风化剥蚀有关。  相似文献   
85.
 渔业捕捞及商业航运活动的塑料排放是南海深海塑料污染的主要来源。南海深海微塑料污染始于20世纪80年代,具有明显陆源输入的特征,陆架近岸区域微塑料污染严重。陆坡深海峡谷是塑料/微塑料向深海盆地输运的主要通道,近底浊流在输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综述了南海海底塑料垃圾深潜研究的最新进展,首次提出了深海塑料垃圾生态系统的概念。  相似文献   
86.
阿根廷陆架坡海域的鱿鱼资源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性渔业对象之一。本文根据近年来有关国家机构和专家学者的研究和调查,对这一海域鱿鱼种群结构、洄游与分布和渔业状况进行综述,并结合舟山兴业公司鱿钓渔船的试生产实践,就今后我国鱿钓业在该海域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7.
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运用沉积学、生物地层学、测井地层学及地震地层学,对东海盆地第三系进行了较系统的层序地层学研究,结果表明东海盆地第三系可划分为5个二级层序(层序组)和12个三级层序以及若干次一级层序。在三级层序中,Ⅰ型层序7个,Ⅱ型层序5个,平均年限5.3Ma,它们代表12次三级周期海平面变化产物,其中最高海平面期为伊普雷斯晚期,最低海平面期为鲁珀利早期。根据有孔虫带和钙质超微化石组合,它们大致可与全球同期海平面旋回相对比。  相似文献   
88.
在利用实测一年平整冰厚数据和同步全极化RADARSAT-2 SAR影像、全面分析不同SAR极化参数对海冰厚度敏感度的基础上,发现Alpha角最高;从理论上证实利用两者相关性反演冰厚的可行性,将所得经验方程用于冰厚反演,其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与现有常用方法的反演结果进行对比表明,新方法误差较小;Alpha角可以用于一年平整冰厚度反演,证明全极化SAR海冰信息反演冰厚确有优势。  相似文献   
89.
当下文学人类学意义上的大传统指的是前文字时代的传统,服务于重构中国文化观这一现实诉求。如何利用非书写资料阐释中国版图内不同区域的文化在同一时段内的互动关系,继而重构该时期的文化传统,成为当前文学人类学大小传统理论建构的关键问题。《米诺王权与太阳女神》一书通过解读米诺时期金戒指上图像的意义,还原了米诺时期地中海文化共同体的本原面目,为中国文学人类学关于大传统关键问题的探讨提供了跨学科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90.
为较准确地了解掌握可以反映南中国海天气和气候特征的云量分布演变特征,利用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ISCCP卫星云量资料,通过物理量特征提取、对比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南中国海总云量及高、中、低云量的分布演变特征,以及其与其他海域各季节云量季节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南中国海低云量四季中均表现为由海区向沿岸递减,总云量和中、高云量夏秋季高于冬春季,低云量则相反。对于不同海域的云量细节特征要依据各季节大气和海洋环流变化来细致区分,这样有助于在掌握规律基础上有效制作海域上空云的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