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46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4 毫秒
31.
对准噶尔盆地南缘露头区白垩系进行了仔细研究后查明,在清水河组中部湖泊相中发现浊积岩沉积,这套浊积岩位于湖侵体系域的上部,具有鲍玛序列A段、B段和C段特征:A段以细砂岩为主,见递变层理;B段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见平行层理;C段以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见小型波纹层理。清水河组浊积岩的出现,不仅表明白垩纪早期曾经历了急剧的构造沉降;并伴随大规模的湖侵;而且可以形成有利的储盖组合,成为油气勘探的潜在领域。  相似文献   
32.
重庆市温塘峡背斜地下热水资源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选取重庆市温塘峡背斜作为研究区域,采用水化学方法,探讨了该区内地下热水资源特征.研究发现,由于地质背景条件基本相同,温塘峡背斜地下热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比较接近,水化学类型为SO4-Ca(Mg)型,且热水中含有较多锶、氟、锂、硼以及硫化氢、氡气等对人体健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微量元素和气体成分,是较优的医疗热矿水.大气降水是本区地下热水的主要补给源,补给高程约960 m,主要热储含水层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地层(T1j).Na-K-Mg图解模型显示,5个泉点样品投点均落在Mg1/2角,属于未成熟水,表明该区水岩反应平衡温度不高,可能有冷水混入.多矿物平衡图解显示,5种矿物中,只有石英的lg(Q/K)-T曲线最接近饱和线,根据此曲线估测的该区热储温度为65~82℃,与运用石英温标计算所得热储温度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3.
长春岭地区泉四段储层敏感性伤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研究区储层敏感性实验为依据,结合粘土矿物含量及注入水水质的分析,对长春岭地区泉四段进行储层敏感性评价,认为该区储层表现为无—弱速敏、中等偏强—强水敏、中等偏强盐敏、中等偏强酸敏和中等碱敏,储层中水敏性矿物的大量存在导致水敏和盐敏对该区储层伤害最大。因此,为避免水敏和盐敏对低温低压储层的继续伤害,在油藏开发过程中,宜采用矿化度为7 500~10 000 mg/L、水型为NaHCO3型的注入水进行水驱开发。  相似文献   
34.
本文笔者针对新疆乌鲁木齐七道湾背斜煤层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的实际,从二氧化碳利用的角度,认为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方面,开采、开发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的煤层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探区天然气气藏特征、(古)构造及(古)流体演化特征,探索该区域天然气成藏的控制因素。方法 (古)构造及(古)流体(演化)恢复及成藏控制因素综合分析法。结果 (古)构造或(古)流体运聚特征控制着盆地南部,三叠纪至晚白垩纪地层抬升剥蚀后,延长天然气探区发育有继承性构造高部位,该构造高部位是有利成藏区之一;在构造低部位,流体运聚的持续指向区是另一类型天然气有利成藏区。结论探区具有两类典型规模气藏,即宽缓背斜构造特征控制下的构造气藏和流体运聚特征控制下的岩性气藏。相对较好的储层条件、宽缓背斜构造以及流体(天然气)的继承性运聚条件3方面因素是该区宽缓背斜构造气藏形成的控制因素,而良好的储层条件、流体运聚特征两方面因素是该区岩性气藏形成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36.
中国含油气盆地形成机制及油气藏类型有很大的特殊性。中国东部地区主要受太平洋板块俯冲带向东迁移的控制,发育了一系列北北东向的张扭性裂谷盆地;西部地区主要受特提斯洋封闭和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发育了一系列北西向的压扭性断陷盆地。前者,基岩潜山、滚动背斜、被覆背斜、底辟构造和岩性圈闭油气藏很发育;后者,隐伏的逆冲断层及其有关的背斜及地层圈闭油气藏最常见。  相似文献   
37.
讨论了石油物质的光谱特性.建立了提取油气信息的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将研究区划分为水域、阴影区,油气显示区,无油气显示区三个区.制作了遥感影象图.解译了含油地质构造——短轴背斜,为地震、钻井位置的选择,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38.
新疆地区新生代盆-山体制独特,深断裂活动既造山又造盆。活动带集中在山系及山前带,盆地内保存稳定地块区。吐哈盆地北部凹陷不存在大型盖层滑脱型推覆构造带。火焰山构造带受基底逆冲断裂控制,断裂控制背斜圈闭形成。油气沿隐伏断裂伴生的构造圈闭富集成藏。湖-沼相侏罗系含煤系是重要的油气源层,湖相三叠—二叠系亦有含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39.
断层传播褶皱是前陆盆地中发育的一种重要构造样武,往往出现在冲断构造带的前缘隐伏前锋带.断层传播褶皱、断层转折褶皱与滑脱褶皱共同构成了断层相关褶皱的三种基本类型,是重要的油气圈闭构造.通过对莲花山地区地震剖面的构造精细解释,结合野外剖面调查、钻井倾角测井资料分析,发现川西盆地南段莲花山构造为-发育在古隆起背景上的、具反转性质的断层传播褶皱.此褶皱走向为北东向,剖面上表现为北西翼缓、南东翼陡的不对称箱状背斜.  相似文献   
40.
巴彦浩特盆地的构造演化经历了由早期的挤压变形向晚期的伸展变形的构造转换,因此,盆地内发育有多种构造类型,从断裂的性质看,既有正断层,又有逆断层和走滑断层;从构造的组合型式上看,既有挤压型构造组合,又有伸展型构造组合,其中挤压型构造组合包括叠瓦状逆冲断层组合、滚板构造、冲起构造和铲形逆断层与牵引背斜、牵引向斜组合;伸展型构造组合包括铲形正断层与反向断层、滚动背斜组合及地垒和地堑组合两种型式。滚板构造、冲起构造和铲形逆断层与牵引背斜、牵引向斜组合对油气的聚集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