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13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18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经垂体后叶素治疗及(或)三腔管压迫止血无效,静脉推注0.1mg善得定,继而以0.05mg/h的剂量静脉持续滴注.结果,善得定的止血率88.8%(16/18),平均止血时间4.5h,2例出血减少,但分别死于严重感染和肝肾综合征.善得定副作用轻微,仅一例有恶心、头痛.  相似文献   
72.
本文用辣根过氧化物的酶(HRP)逆行标记法对中央上核(CS)向大脑皮质的纤维投射进行了研究。观察结果表明;CS向大脑皮质投射的范围很广泛,除压上回和视区以外的大部分大脑皮质都接受CS的投射纤维,但从整体上看前半皮质多于后半皮质。在各脑区的注射例中,海马的标记细胞最多,其次是隔区,前乙状回,后乙状回和扣带回。标记细胞为中等大小的卵圆形细胞,位于核的中央部。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难治性产后出血治疗的新途径.方法 对因官缩乏力并/或软产道裂伤引起的产后出血,用传统方法治疗不能止血者,用介入方法栓塞出血动脉.结果 产后出血患者28例,用传统的方法治疗,其中26例有效,有2例不能控制出血,用介入栓塞出血动脉的方法,均取得止血的明显效果.结论 介入栓塞出血动脉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效果好,创伤小,无明显并发症,可重复使用,能替代经腹手术,且能保留子宫,是值得重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4.
为了分析凶险型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临床并发症,探讨其围术期处理,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确诊为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33例病例,研究该疾病的临床并发症和围术期处理.结果显示,凶险型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发生率为21.15%,所有病例均采用手术终止妊娠,其中子宫切除率为24.24%(8/33).认为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应警惕并发胎盘植入,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子宫切除率高,应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需要结合多种止血方法控制出血,止血无效者需适时切除子宫.  相似文献   
75.
目的:对比欣母沛、卡孕栓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58例,按随机原则分为欣母沛组与卡孕栓组,各29例,分别予以相应治疗,以总改善率为观察指标对比疗效.显示,欣母沛组总改善率高于卡孕栓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欣母沛具有方便、快速、高效和安全的特点,疗效好于卡孕栓,应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76.
应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了脑栓塞塞患者和对照组血清中Zn、Cu、Fe、Ca、Mg、Cr、Mn和Sr等的含量。  相似文献   
77.
脑血管痉挛动物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枕大池二次注血法致脑血管痉挛兔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注血组(15只)和假手术组(15只),通过切开暴露寰枕关节间硬脊膜,改良枕大池二次注血法,注血组穿刺枕大池注自体动脉血2 mL,假手术组则注等量生理盐水。术后5 d取基底动脉标本形态学观察(常规HE染色,透视电镜观察)。结果改良枕大池二次注血法穿刺成功率高,不易损伤脑干,动物术中存活率高,且典型脑血管痉挛模型成功建立。结论应用改良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可成功建立稳定、可靠的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致脑血管痉挛动物模型,且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78.
目的:利用Ⅶ型胶原酶构建大鼠脑出血模型,为脑出血研究寻找理想的造模方法.方法:使用健康雄性200~250 g Wistar大鼠,采用立体定位注射的方法向大鼠脑内尾状核部位缓慢注入含0.6 U胶原酶Ⅶ的溶液1 L,术后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于术后3d和7d分别取材观察血肿形成情况.结果:术后24h大鼠即有明显行为学改变,3 d可以形成直径3 mm左右的血肿,至7 d血肿区神经细胞大量坏死.结论:Ⅶ型胶原酶定位注射可以建立理想稳定的脑出血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9.
目的 对吉林省心脑血管病人群监测区10a脑卒中发病率的动态趋势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 按WHO-MONICA方案和北京市心肌血管研究中心编印的《心血管病人群监测手册》的具体要求进行。结果 10a监测人群总数622万人,平均年监测62.2万人。10a间共发生脑卒中9037例,标化发病率为0.141%。男性脑卒中标化发病率0.187%,女性脑卒中标化发病率0.101%,脑卒中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与9a前相比,脑卒中发病率提前10a。脑卒中城市标化发病率0.194%,农村标化发病率0.094%,城市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P<0.01)。结论 结论 提示我们要尽早地采取一、二级预防措施,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通心络治疗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其能否有效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软斑块的发生发展及其能否降低脑梗死复发。方法符合人选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通心络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通心络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3粒(0.7Sg)3次/d,疗程均为6月。两组每3月后复查色多普勒颈动脉和椎动脉超声,记录斑块性质、大小和数目,并检查血糖和血脂,同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通心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方面及斑块数目体积等各危险因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后在软斑块消退、软斑转为硬斑、软斑体积数目减少、无变化和恶化等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6个月后至1年脑血管病事件发生和再住院情况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通心络能有效地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软斑块的发生发展和降低脑血管疾病事件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