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58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UV),建立了银鲫肌肉中甲苯咪唑(MBZ)及其两种代谢产物氨基甲苯咪唑(MBZ-NH2)和羟基甲苯眯唑(MBZ-OH)残留的检测方法.采用氨化乙酸乙酯作为提取溶剂,减压浓缩后去脂,二氯甲烷萃取,氢氧化钠净化,乙酸乙酯二次萃取,N2吹干,定容后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在0.1~4.0μg/mL之间呈线性相关,相对标准偏差为1.09%~5.12%,MBZ、MBZ-NH2、MBZ-OH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72.17%~77.44%、63.51%~68.07、82.37%~86.83%,检出限分别为10 μg/kg、15 μg/kg和10 μg/kg.  相似文献   
12.
用光镜和彩色图象分析系统 ,对 5尾春季鲫鱼 (♀ )最后 1~ 3节 (R1~ 3,Ⅳ段 )、4~ 6节 (R4~ 6 ,Ⅲ段 )、7~ 9节 (R7~ 9,Ⅱ段 )和 10~ 12节 (R10~ 12 ,Ⅰ段 )等 4段尾部脊椎的脊髓中30个Dahlgren细胞的形态计量学参数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发现 :不同节段脊髓中的Dahlgren细胞和细胞核的二维、三维计量参数多数有明显差异 .尤以头尾两节段间 (即最后 12~ 10节与 3~ 1节间 )的差异最明显 ,显著差异率达 75% .其中 ,从头段到尾段表明细胞大小的 8项参数 (周长、面积、长轴、短轴、截矩、直径、体积和表面积 )减小的显著差异率达 10 0 % ,而表明胞核大小的4项参数 (周长、面积、长轴、短轴 )增大的显著差异率达 75% .表明细胞功能状态的 4项参数 (细胞比表面、细胞核体密度、核质比和面密度 )增大的显著差异率更高达 10 0 % .据此 ,可将Dahlgren细胞分为胞体较大胞核较小和胞体较小胞核较大或含双核、多核等两种类型 .前者功能不太活跃 ,主要分布在最后 12~ 10节脊椎的脊髓中 ;后者功能较活跃 ,主要分布在最后 3~ 1节的脊髓中 .随着脊髓向尾端延伸 ,前一种类型的细胞逐渐被后一种类型的细胞所更替  相似文献   
13.
用钙离子选择电极和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鲫鱼后鳃体对大白鼠血钙的影响。注射鲫鱼后鳃体匀浆2小时后引起大白鼠血钙显著降低,证明鲫鱼后鳃体对哺乳动物有降钙作用。实验表明,鲫鱼后鳃体引起的这种降钙效应,完全是离子化钙的降低。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技术,对滇池高背鲫鱼的成熟卵和胚胎不同发育时期的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如下:1、在从未受精卵到肝形成期的整个发育过程中,MDH持续地表达了五条酶带,即MDH1-3、及MDH7-8。始终持续表达的酶带,在发育过程中可能执行的是最基本的代谢功能,与细胞分化无关;2、随着胚胎发育的进展,在第I组胚胎,从肌肉效应期到血液循环期还出现了三条新的酶带,即MDH-4,5,6。这可能反映了滇池高背鲫鱼种群内存在着MDH基因和表达上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15.
木聚糖酶对鲫鱼生长性能和小肠绒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单因子浓度梯度法,在以小麦为主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5%、0.10%和0.15%的木聚糖酶,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每组设4个重复,饲喂鲫鱼74d,测定鲫鱼的生长性能,观察肠道形态。结果表明:(1)0.05%组鲫鱼的增重率比对照组提高24.2%(P<0.01),0.10%组和0.15%组的增重率比对照组提高17.0%和15.7%(P<0.05);投饲系数分别较对照组降低19.2%、14.4%、13.6%(P<0.05)(。2)0.05%、0.10%和0.15%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3.19%、9.33%和8.93%(P<0.01);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9.98%、9.19%和8.82%(P<0.01);总糖表观消化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9.88%、26.67%和24.94%(P<0.01);(3)饲料添加木聚糖酶能促进小肠绒毛的发育。其中0.05%、0.10%和0.15%组前肠绒毛的高度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54.07%、34.96%和18.07(%P<0.01);0.05%组前肠绒毛的宽度较对照组提高了23.46%(P<0.01)。0.05%和0.10%组中肠绒毛的高度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6.60%(P<0.01)和3.96%(P<0.05)。0.05%和0.10%组中肠绒毛的宽度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10.95%和9.49%(P<0.01)。扫描电镜观察鲫鱼肠绒毛的超微结构,0.05%组前肠绒毛发育最好,绒毛排列整齐,微绒毛簇状结构致密,且很少黏附食糜颗粒。  相似文献   
16.
实验分析了新疆特产鱼黑鲫的核型,得出黑鲫的染色体数2N=100,基核型公式为2N=32M+34SM+18ST+18T,臂数为166。除染色体数外,其核型公式和臂数与普通鲫有显著差异,普通鲫的臂数为128。根据前人研究认为,鲤科鱼类核型的演化总趋势是核型中染色体总臂数增加,基于这一点、我们认为黑鲫与普通鲫比较,应属于较特化的类型。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鲫鱼暴露于0.9975mg/L2-硝基-4’-羟基二苯胺(HC OrangeNO.1)96h后在实验室鱼水系统中的归趋.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了暴露鱼样和暴露水样在6h,12h,24h,36h,48h,60h,72h.96h的浓度.鱼样的回收率为84.4%~91.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1%.HC Orange NO.1在水体中的浓度在24h内下降较快,之后维持稳定;鱼体中化合物的积累在36h达到最大,之后稍有下降.利用BCF的快速测定方法和传统方法算出的IgBCF分别为2.35和2.14。  相似文献   
18.
应用扫描电镜对鲫和金鲫鳃表面亚微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并对二者鳃表面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鲫和金鲫虽然同属鲤科,但它们的鳃表面结构存在着很大差异.在鳃丝、鳃小片、鳃弓和鳃耙的上皮细胞方面,鲫和金鲫都有各自不同的形态特点;在鳃小片的排列方式及表面形态上,鲫和金鲫也存在较大差异;在鳃耙上,金鲫也没有鲫所具有的较为复杂的滤食结构;并且金鲫鳃耙表面腺体的大小与其附着结构也与鲫的有所不同.这些特征差异可能与鲫和金鲫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进行不同的生理功能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9.
重金属对鲫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评价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研究了铜、锌、镉和铬对丰产鲫 (CarassiusauratusofPenze(♀ )×Cyprinusacutidorsalis (♂ ) )幼鱼的急性毒性 ,结果表明 :铜对鲫鱼为剧毒物质 ,镉为中毒物质 ,锌和铬为低毒物质 .4种重金属毒性大小顺序依次为Cu >Cd >Zn >Cr.铜、锌、镉和铬对鲫鱼的 2 4、4 8、72、96h的LC50 分别为 0 2 3、0 14、0 11、0 0 9mg/L ,11 17、8 68、6 86、5 85mg/L ,390 30、311 80、2 77 70、2 4 4 10mg/L和 39 40、32 2 5、2 7 2 0、2 2 2 5mg/L ,其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 0 0 0 9、0 5 9、2 4 41和 2 2 3mg/L .铜对鲫鱼的安全质量浓度略低于渔业水域水质标准 ,锌、镉和铬的安全质量浓度远远高于标准 .  相似文献   
20.
重金属镉、铅、锌对鲫鱼和泥鳅的毒性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以鲫鱼和泥鳅为受试生物,以致死率为指标研究了不同重金属镉、铅、锌对鱼类的急性毒性。所得24h、48h和96h的半致死浓度表明,不同种类和大小的实验鱼类对重金属的敏感性不同。另外,应用相加指数法进行镉、铅、锌的联合毒性研究,结果表明:镉与铅、镉与锌的联合毒性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而铅与锌则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