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2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现状及发展   42篇
综合类   57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为了研究松辽台9区块葡萄花油层油成藏规律,在其油侧向运移条件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势能汇聚洼槽带为油气侧向运移优势路径的研究方法,对台9区块葡萄花油层油侧向运移优势路径及其控藏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台9区块通过油源断裂进入葡萄花油层中的油总体上由东向西发生侧向运移,发育5条优势运移路径,第2、4、5条优势运移路径分布距离相对较远,有利于油向西部长距离侧向运移;第1、3条优势运移路径分布距离相对较近,不利于油向西长距离侧向运移。圈闭只有位于油源断裂附近或位于优势运移路径上,才能形成油聚集,油气钻探为油区;否则远离油源断裂且又不在优势运移路径上的圈闭则不能形成油聚集,油气钻探则为水区。  相似文献   
92.
为评价灭活型副干酪乳杆菌L9常温酸奶润肠通便和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招募便秘受试者61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饮用普通常温酸奶和含L9的常温酸奶28d,饮用结束后分析受试者便秘相关症状、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和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与常温酸奶组相比,灭活型副干酪乳杆菌L9常温酸奶组受试者排便次数显著增加(P<0.05),排便状况和粪便性状评分极显著降低(P<0.01);粪便中丁酸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丙酸和总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并显著增加产短链脂肪酸的菌属,如Blautia、Ruminococcus_2和_hallii_group。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常温酸奶相比,灭活副干酪乳杆菌L9常温酸奶具有更好的调节肠道菌群缓解便秘的作用。本研究旨在为开发含有灭活副干酪乳杆菌L9的相关功能食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3.
研究Sn-9Zn中添加微量稀土元素Nd对合金显微组织和铺展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Sn-9Zn-xNd(x=0,0.1,0.5)钎料/Cu焊点界面微观特征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微量Nd元素在Sn-9Zn合金中能够显著细化组织,但添加量为0.5%时合金中形成了"十字状"NdSn3金属间化合物(IMC)。钎焊温度较低或时间较短时,微量Nd添加能够改善Sn-9Zn合金在Cu基板上的铺展性能;但是在温度较高或时间较长的钎焊工艺条件下,由于Nd元素的严重氧化导致钎料铺展性能明显下降。在Sn-9Zn中添加0.1%Nd,在界面处形成了均匀细密分布的"毛绒状"共晶组织,能够提高焊点结合性能;Nd添加量为0.5%时,成分偏聚引起的组织不均匀导致焊点力学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94.
姬塬油田长9油层组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等方法对姬塬油田长9油层组成岩作用、孔隙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层组主要成岩作用为压实-压溶、胶结、溶蚀、交代和重结晶作用.根据成岩特征综合分析,储集砂岩主要形成于水体能量相对较强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微相环境中,以中-细粒岩屑长石砂岩为主,颗粒较粗,分选为好-中等,因此,原生孔隙度较大,大于30.07%.在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下,孔隙最高可完全损失,但在绿泥石环边存在,其他胶结物相对含量较少的情况下,可保留2.0%~14.5%的残余原生粒间孔.后期长石及浊沸石的溶蚀作用可以形成0.60%~4.25%的次生溶孔,对岩石孔隙度的增加具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95.
以塔式起重机为对象,从塔式起重机状态安全监控的角度出发,利用物联网技术,结合塔式起重机具体的工作方式及工作条件,对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塔式起重机无线远程监控系统进行研究。重点研究塔机运行状态信息采集、ARM9主控制板监控和ZigBee及GPRS无线传输。该系统安装使用方便,功耗低,满足了塔式起重机监控系统的要求。本课题解决了塔式起重机运行状态实时采集、数据存储和布线难的问题,对塔式起重机的安全运行和事故分析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6.
以重组质粒pcDNA6A-BMP6为模板PCR扩增hBMP6成熟肽cDNA编码序列,将该序列克隆到酵母分泌表达表达载体pPIC9K中.重组质粒pPIC9K-hBMP6经SacI酶切线性化,电击转化毕赤酵母GS115,PCR法筛选阳性转化子,利用梯度浓度G418筛选到七株高拷贝整合的阳性转化子。用甲醇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及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hBMP6成熟肽以分子量约为34和18 kD两种不同糖基化修饰的单体形式存在,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97.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Tru9 I基因多态性与北京地区部分汉族男性骨密度(BMD)的关系.筛选长期居住北京地区无血缘关系的健康20~80岁汉族男性230人,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法检测研究对象维生素D受体基因的Tru9 I基因型,使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检测随机抽取的106例受试者腰椎和髋部的BMD.研究对象中VDR基因Tru9 I的3种基因型TT、Tt、tt的频率分别为66.9%、30.5%、2.6%,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在各年龄组不同部位Tt与tt基因型BMD值之和大多偏高于TT基因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20岁组的L2-4部位Tt与tt基因型BMD值之和明显高于TT型(P=0.058).校正年龄、体质量、身高和体质量指数对BMD的影响后,在各年龄组男性中Tru9 I不同基因型组间与腰椎、股骨近端部位的BMD值未见明显差异(P>0.05).因此VDR Tru9 I基因位点多态性分型对男性BMD的关系尚不明确,其基因型的检测对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的研究尚待展开更大样本的调查.  相似文献   
98.
氧离子导体β-La2Mo2O9结构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β-La_2Mo_2O_9结构性质.研究发现结构中Mo和周围的O形成MoO_4或MoO_5两种形式的多面体,La则形成LaO_8和LaO_7多面体.O(1)、O(2)、O(3)三种氧位置的占有率分别为100%、91.7%和25%,与实验相符.对Mo-O(1)键长分析表明,在MoO_4和MoO_5两种多面体中Mo-O(1)键长劈裂成两种键长形式.所有结构组态可通过P2_13空间群的相应操作而互相转换,显示结构具有P2_13空间群的对称性.模拟结果可能是β-La_2Mo_2O_9结构在空间的局域或者本征极小结构.  相似文献   
99.
测试系统是获得信息的电子设备,由于干扰的普遍存在,任何测试结果总是达不到百分之百的准确度,严重的干扰甚至会影响测试系统的正常工作,因此,在设计制造及使用测试系统时,干扰成为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该文从干扰概念出发,针对发电机性能测试过程中的各种干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给出一种新型抗干扰滤波电路的设计方案,并通过Multisim9软件仿真技术模拟实验,证明了其抗干扰效果的确切性及经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0.
利用MMS-300热模拟实验机对9Ni钢进行了温度范围为800~1150℃、应变速率范围为0.05~1s-1的单道次压缩实验.通过应力-应变曲线研究了9Ni钢的动态再结晶规律,采用硬化率-应力(θ-σ)曲线较精确地确定了动态再结晶的临界条件和峰值应力应变.采用回归法确定了双曲线本构方程中的材料常数和动态再结晶激活能(269kJ/mol),并建立了临界应变、峰值应变和峰值应力与无量纲参数Z/A之间的关系.利用Avrami方程和应力应变曲线建立了9Ni钢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