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篇
  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59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1.
俄罗斯族成人的皮褶厚度及其年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量了336例(男186例,女150例)俄罗斯族成人的6项皮褶(面颊部、三头肌位、二头肌位、肩胛下位、髂前上棘位及腓肠肌位)厚度值,分析了俄罗斯族成人皮褶厚度随年龄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1)俄罗斯族成人躯干部皮下脂肪厚于四肢部位,以背部最突出;(2)6项皮褶厚度的性差均极显著(p<0.001);(3)男性40岁后皮褶厚度下降,但到50岁以后又回升;女性40岁后肩胛下皮褶厚度下降,其余在50岁后下降;(4)女性20~岁组和30~岁组的髂前上棘位皮褶厚度有显著的组间差异;(5)男女全身各部皮褶厚度均呈正相关;(6)俄罗斯族成人皮褶厚度发育劣于北京、大连等大城市汉族.  相似文献   
612.
北京-中原与北方民族文化融合的中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由于地处与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地区相通的特殊地带,历史上一直是中原农耦民族与北方游牧狩猎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一个枢纽地区。新石器时代,中原与北方民族文化就在这里有了初步交汇。随着历史的演进,中原与北方民族文化不断在这里进行交流与融合。从战国时起,就有多民族在这里进行贸易。魏晋以后,大量少数民族在这里定居,与汉族杂处。北京上升为全国政治中心之后,更加成为多民族文化交融和全国及中外经济  相似文献   
613.
回族传统道德的形成是与族源和宗教信仰紧密相连的,在回族群众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至今仍在调整和规范着回族人民的社会行为,对当代回族青年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重要影响。提高回族的文化素质关键是民族教育,对传统的回族道德结合现代素质教育实行扬弃,是当前回族青年素质教育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14.
黄平苗族旅游文化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苗族旅游文化资源,对贵州省黄平县的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环境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对黄平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旅游市场的调查,分析了其旅游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黄平旅游开发的思路。  相似文献   
615.
满政府依靠开力夺取政权后,又采取武力易服的政策巩固统治地位,使汉族人民产生强烈反感情绪,而满族妇女穿的旗袍却能在汉族妇女中流行,有其内在因素和外来文化的影响。旗袍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符合中华民族妇女的审美观和穿着习惯,成为民族服饰文化融合的典范。因此,旗袍流行时间长、范围广,是服饰文化中一次成功的女装。  相似文献   
616.
朝鲜族消费规范中呈现为重共同体、重人生、重礼仪和重娱乐的消费特征.汉族则呈现为重亲属、重家庭、重储蓄和重节俭的消费特征.消费文化特征是民族文化在消费中的体现,也是社会化的结果.文化类型差异是互补的前提,文化类型不同才有可能取长补短.朝、汉民族消费文化涵化的现象证明: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吸收有利于扬长避短,形成合理的消费方式,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消费观.  相似文献   
617.
阐述了土家族和苗族民族文化特色馆藏建设的战略意义,并具体提出了建设土苗民族特色馆藏的设想,旨在对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