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贵州茂兰退化喀斯特森林群落的数量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不同演替阶段30个群落样地的数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自然恢复过程中,灌木林阶段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均高于乔木林阶段,前者均匀度也稍高于后者,而乔木林阶段生态优势度有所增加;(2)退化喀斯特森林群落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种,通常为1~2种;(3)退化喀斯特森林群落的生物量随自然恢复演替的进程不断增大,群落生物量构成也随自然恢复演替的进程而发生变化,灌木林的草本层和灌木层平均生物量都远高于乔木林的相应值,分别是乔木林的5.4倍和3.5倍;(4)群落的连续带指数分析反映了不同群落类型在群落演替中所处的地位。  相似文献   
82.
立地条件对青檀人工林生物生产力及檀皮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研究了青檀人工林不同立地条件下林上部分生物量,干物质分配模式和出皮率,结果表明:(1)立地条件较好的综合土壤因子为:板岩母质,壤性土,中性土质,土壤A层厚度>20cm;(2)地上部分叶,木质部和檀皮在地上三部分中所占比例大致相同,木质部分别是檀皮,叶重量的6.83倍和5.98倍;(3)在3年生萌生条中,各段的檀皮产量大小顺序为3年生段>2年生段>1年生段。3年生段檀皮产量分别是2年生段,1年生段的1.94倍和3.61倍;(4)不同立地条件可归并为3个类型(A,B,C),A的出皮率为11.66%,B的出皮率为10.95%,C的出皮率为10.81%,单位面积檀皮疸大小顺序为A>B>C。  相似文献   
83.
江西信江水生植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列出了信江现有水生植物25科33属49种的名录;阐述了植被类型及分布,并对其8个主要群落的有关生态问题进行了分析.文中用断面计算法估算出信江水生植被的单位面积生物量和全河总生物量,最后就其植被特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84.
85.
不同林型下早春植物层片生物量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春植物是温带夏绿林中的一类较为特殊的植物类群,在充分利用光能和提高生态系统生产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东部山区6个夏绿林型中的早春植物层片生物量特点的研究,初步掌握了不同林型下及各林型总体情况的早春植物层片总生物量的基本特点和生物量的种群结构特点,初步结果表明,不同林型下早春植物层片的总生理量具有较大的差异,其范围为7.88-23.22g/m,各林型平均为14.30g/m;在不同林型下早春植物层片生物量的种群结构均以黑水 化(Anemone amurensis)占主要地位,在每个林型中,其生物蜈基本上都占层片总生物量的40%以上。此外,本文对早春植物的个体生物量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春植物的含水率均较高,干鲜重比率一般都在10-25%这间,平均为20%左右,同时早春植物的单株生物量与其株高和冠幅间具有较为明显的相关性,可以利用株高和冠幅模型进行定量描述,并通过利用不同林型下片的平均株高和冠幅对整个层片的生物量进行估算,其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统计检验表明差异不明显,说明了这些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6.
关帝山华北落叶松林的群落学特征和生物量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研究了关帝山东坡海拔2060m处的华北落叶松林的群落学特征,并对其生物量用多种回归模型进行了预测,得到生物量的最优模型为:W(枝)=0.6744+30.1576(D~2H),W(叶)=(D~2H)/(0.1730+0.0383(D~2H)),W(干)=188.1264(D~2H)~(1.0255),W(根)=50.1578(D~2H)~(0.7871)。各种灌木的模型形式各异,草本植物用收获法测定。最后得到华北落叶松林的总生物量为200.611t/ha,其中乔木层196.878t/ha,灌木层2.222t/ha,草本层1.511t/ha。此外,还讨论了曲线回归方程的检验及模型形式问题。  相似文献   
87.
黄毛青冈群落的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毛青冈群落是滇中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的另一个群落类型。群落的总生物量为135,909t/hm ̄2,其中树干占48.36%,枝占15.44%,叶占4.51%,根占27.76%,凋落量占3.93%群落的活生物童为130.569t/hm ̄2,优势种黄毛青冈占53.95%,其它栎类占16.58%,其它常绿阔叶树占1828%,落叶树占7,15%,灌木占3.88%,草本植物占0.16%。  相似文献   
88.
武夷山甜槠群落的生物量和生产力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主要讨论武夷山先峰岭51龄甜槠群落的生物量和生产力.测定结果表明:1992年12月甜槠群落的现存生物量为40728.1g/m2,其中地上部为35082.0g/m2,占总量的86.14%,地下部为5646.1g/m2,占13.86%.甜槠群落1992年的净初级生产量为1381.6g/m2·a,其中凋落物产量为379.20g/m2·a,占净初级生产量的27.45%.而用于植物自身生长的存留量为1002.4g/m2·a,占72.55%.甜槠群落的生物量累积比为29.48,已达成熟林的比率关系.  相似文献   
89.
人工柠条灌丛建群种地上部的生物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人工柠条灌丛建群种地上部生物量进行测定时,我们采用了随机样方法取样,并用W=Σ((?)_d·n)公式进行了计算。由此得出的柠条灌丛建群种地上部的总生物量为3.834吨·公顷~(-1),其中枝干的生物量为3.331吨·公顷~(-1),占86.9%;枝叶的生物量为0.503吨·公顷~(-1),占13.1%。  相似文献   
90.
光皮桦种群生物量的测定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用相对生长模型W=a(D^2H)^b和幂函数改进模型W=aD^αH^β,对福建邵武卫闽光皮桦种群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幂函数改进模型要优于相对生长模型,并且光皮桦林分总生物量为33.47t/hm^2,其生物量大小顺序为树干>根>枝>皮>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