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6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上四乡指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东留乡西部的六个村子,该地所说的客家话具有区别于东留其它村庄客话的鲜明特色,这特别体现在古浊平调字大部分今读为去声,小部分读为今阳平、阴平;而少部分的今阳平字只在文读音中出现.  相似文献   
42.
浙川方言中存在一些特殊副词,如“恁”“可”“都”“精”等。这些副词的功用各不相同,通过在具体语境中的对比.总结出它们之间一些细微的不同之处,从而发掘在日常交际中具体运用这些词汇时所包含的个人情感。  相似文献   
43.
本文分析了部分四川方言词语的民俗语源 ,并认为探究方言词语的语源 ,绝不应只拘泥于语言的内容研究 ,还应该结合其产生的一些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44.
方言和民族共同语言是语言在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两个发展过程。两者均是语言的变体 ,在人们的交际中 ,它们是传递信息、承载文化的不可缺少的手段。在其存在和发展问题上 ,方言和民族共同语言的关系是辨证的 ,而不是对立的。更不是所谓的方言“干扰”和“污染”民族共同语言。它们既可并存 ,也可兼容 ,是“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方言是民族文化多样化的象征 ,是优秀文化的载体 ,它不断地丰富民族共同语 ;而民族共同语则促进方言不断地规范化 ,使它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方言的规范化程度越高 ,其民族或社会的统一性就越高。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不仅有利于民族文化繁荣 ,而且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统一  相似文献   
45.
顺昌方言口语中保留着大量古语词,既有古方言词,也有古代通用词。追溯这些古语词的来源并对其解释和说明,不仅可以展示顺昌词汇的特点,还可以为方言研究提供一些语料。  相似文献   
46.
当阳,湖北省宜昌市县级市,地处长江中游,属西南方言区。本文就部分方言词,通过声韵对照关系来考查在古汉语中的情况,追溯其本字,借此来了解楚地的民风民俗和汉语的流变情况。  相似文献   
47.
高晓莉 《科学之友》2008,(6):135-136
针对灵石方言名词的构成形式,论述了灵石方言名词重叠式的语法功能、表义特征及语音特征。  相似文献   
48.
以唐山六个市辖区为主要调查区域,调查唐山方言俚语的使用状况和唐山人对俚语词的认知态度。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情感认同等社会因素对唐山方言俚语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
所谓传世秦汉文献主要是:传世秦汉传注资料、西汉扬雄《方言》、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文章对散见于这些传世文献的秦系方言动词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并结合其他传世文献及方言材料作了详细的疏证。  相似文献   
50.
安阳位于河南省的最北部,安阳方言是在晋语与中原官话的融合中发展的。本文通过对安阳方言的语音分析,并且和普通话作比较,概括归纳出安阳方言的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