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8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62篇
丛书文集   29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8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801.
王丽  李壮 《松辽学刊》2009,30(3):66-70,73
我们描述一个新的、简单的制备金纳米线、三角形和六边形纳米粒子的方法,在加热的条件下,用乙醇作还原剂和保护剂直接还原氯金酸,而不用添加其他的表面活性剂.通过调节反应体系中乙醇的量来控制合成金纳米线和规则形状的纳米粒子.得到的产物用紫外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研究.结果表明金纳米结构的尺寸和形状依赖于反应温度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用我们的方法制得的金纳米晶体可以用来作为以对巯基苯氨(4-ATP)为探针分子的表面拉曼增强基底.  相似文献   
802.
改进了Stber方法合成粒径介于90 nm至200 nm之间的且粒径精确可控的纳米二氧化硅粒子.利用透射电镜(TEM)和动态光散射技术(DLS)研究了原硅酸乙酯的用量、溶剂、催化剂的用量以及搅拌速度对二氧化硅粒子大小及分散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这些因素对粒子的粒径以及粒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利用该改进的方法合成的200 nm以下的二氧化硅粒子具有极窄的粒径分布,透射电镜显示某一粒径分布下的粒子粒径分布均匀, 粒径变化可控制在20 nm以下.  相似文献   
803.
聚丙烯膜表面氨基化及对纳米金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一端带有蒽醌基团另一端带有氨基基团的光敏性小分子——蒽醌-己二胺,在其浓度为6.6mmol/L、光强8.5mW/cm2、光照时间为15m in的反应条件下,对流延聚丙烯薄膜(CPP)进行了表面改性;进一步研究了改性CPP对纳米金的吸附性能,并用扫描电镜表征了改性CPP吸附纳米金后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对CPP进行表面氨基化改性后,它的水接触角由原来的103.5°变为68.2°,其表面亲水性得到了很大改善。光照时间对接触角也有影响,前2m in内,接触角随时间的变化比较显著,之后,随着光照时间的增长,接触角的变化就渐趋平缓。吸附纳米金后,改性CPP的表面出现了分布较均匀的颗粒形貌,与空白CPP相比,其对纳米金的吸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04.
生物法合成纳米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金以它独特的光学、电学和催化性质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生物合成的纳米金具有经济、无毒、环境友好等特点而成为研究热点.综述了利用细菌、真菌、放线菌、酵母菌以及各种植物材料合成纳米金的方法,并将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讨论了每种方法的特点、尺寸和形貌的控制以及合成机理.最后,展望了生物合成纳米金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05.
将超顺磁性纳米Fe3O4滴涂在磁性石墨电极上,制备一种新型H2O2传感器,用邻苯二胺的醋酸盐缓冲溶液作为测试底液,采用电位法对H2O2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研制的传感器具有制备简单、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响应时间短、稳定性好、寿命长等优点,对H2O2的检测下限为3.31×10-7 mol·L-1,检测范围为3.53×10-6~2.15×10-2 mol·L-1,工作曲线的相关系数r=0.995 7,葡萄糖、尿素、半胱氨酸等物质对该传感器没有干扰.  相似文献   
806.
通过考察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R),TEOS的量、氨水的量及包壳次数对基于Triton X - 100/环已烷/正已醇/水反相微乳液体系制备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尺寸的影响,开展了基于反相微乳液法的尺寸可控性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制备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参数都恒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微乳液体系中上述某一组分的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尺寸可控性合成.首先,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R)对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尺寸影响最大,随着R值的增大,颗粒的粒径逐渐减小,当R值达到18时,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形貌变得不再是很规则的球形结构,并且分散性降低,团聚现象明显;其次是氨水的量,随着氨水量的增多,颗粒的粒径先减小,之后不再发生明显变化;另外随着包壳次数的增多,颗粒的粒径随之增大,并且颗粒之间的分散性也有所提高;但是TEOS的量对颗粒粒径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07.
Effective treatment of wound injuries can prevent infections and promote healing. In this work, a sprayed Pickering emulsion composed of chitosan nanoparticles, tea tree oil and curcumin was formulated. The shear thinning behaviour allowed this Pickering emulsion to spray even with a high viscosity provided by the aqueous phase containing chitosan nanoparticles. Moreover, the Pickering emulsion could recover to the high viscosity after spraying onto the wounds, leading to the long residence time and intimate contact. In addition, the Pickering emulsion provided a carrier to encapsulate the tea tree oil, which caused sustained-release effects and further strengthened tea tree oil'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towards the Gram-negative Escherichia coli (E. coli), Gram-po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 (S. aureus) and Gram-positive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Besides, this multi-phase system offered a platform to load with hydrophobic curcumin, leading to better synergistic healing effects. Meanwhile, the Pickering emulsion avoided the irritation and toxicity related to surfactants, which was far safer than the classical emulsion especially when used in the defective skin. All these excellent properties endowed this sprayed Pickering emulsion with promising prospects for wound healing.  相似文献   
808.
紫外光(UV)诱导纳米颗粒胶体射流加工可实现硬脆晶体材料亚纳米级超光滑表面的加工,根据其材料去除原理可知,伴随抛光过程的进行,胶体中TiO2纳米颗粒表面会吸附一层工件表面的被去除原子,从而影响TiO2纳米颗粒胶体的活性和光催化性.为了实现TiO2纳米颗粒胶体的循环使用,基于O3/UV高级氧化法对使用后的TiO2纳米颗粒胶体再活化机理进行了研究,同时结合紫外光诱导纳米颗粒胶体射流加工系统设计了TiO2纳米颗粒胶体活化系统,对系统内的再活化反应室结构进行了流体动力学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其结构设计满足TiO2纳米颗粒胶体的活化要求.  相似文献   
809.
Silicon oxide (SiOx) nanowires are generally grown on Si substrate under the catalysis of Au in N2 atmosphere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Because the price of Au metal is quite high, Fe metal is then used to replace a part of Au for catalyzing the growth of SiOx nanowir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e film can be used as the diffusion barrier of Au. SiOx nanowires are grown on Au/Fe/Si substrate at 1030℃. Under the catalysis of Fe/Au, the efficiency for the growth of SiOx nanowires is promoted.  相似文献   
810.
为了寻找高催化活性、环境友好、价格低廉、稳定性好的催化剂,研究金属与载体之间的协同催化效应,采用煅烧前驱体法制备了表面富含羟基和氨基的高比表面积多孔h-BN载体,通过简单的液相还原法成功地制备出粒径分布均匀的Cu/h-BN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组成、微观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显示,铜纳米粒子的引入并未破坏多孔h-BN的二维片状结构,但比表面积及孔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以对硝基苯酚(4-NP)还原为对氨基苯酚(4-AP)为模型反应,考察Cu/h-BN复合材料的催化性能,当Cu含量为6%(质量分数)时,复合纳米材料具有最高的催化性能(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4.62×10-2 s-1)和稳定性,催化活性在5个循环内基本保持不变。因此,具有高比表面积的h-BN载体负载可稳定Cu纳米颗粒,它们之间的协同催化作用使Cu/h-BN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此研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金属与h-BN协同催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