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8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62篇
丛书文集   29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8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81.
实验将3' 端修饰巯基的寡聚核苷酸标记在纳米银粒子上,并基于银纳米粒子溶解后产生的 Ag+对K2S2O8-luminol 化学发光体系的催化作用,对标记寡聚核苷酸的银纳米粒子进行了定量检测.探讨了各种实验条件对该体系的影响并建立了最佳分析条件.其线性范围为5×10-9~1×10-6 g/mL,检出限(3σ)为2.0×10-9 g/mL.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为进一步的DNA杂交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82.
氩环境气压对激光烧蚀沉积纳米硅薄膜形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脉冲激光烧蚀技术在氩气环境下制备了纳米硅薄膜,研究了环境气体压强对纳米硅薄膜表面形貌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环境气压小于50 Pa时,薄膜表现为常规的量子点镶嵌结构;当环境气压大于50 Pa时,薄膜中出现类网状的絮结构,继续增大氩气压,絮结构逐渐增大,且其隙度增大. 指出该现象与在激光烧蚀过程中纳米硅团簇的形成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83.
铁掺杂TiO2纳米粒子光催化氧化庚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新的合成路线制得掺铁TiO2纳米粒子, 通过光催化降解庚烯研究其气固复相光催化性能, 用XRD, UV-vis和XPS等方法研究了掺铁TiO2纳米粒子的晶体结构、 光吸收特性及表面化学形态. TiO2纳米粒子掺杂Fe3+后, TiO2的光吸收阈值发生红移, 向可见光区拓展; Fe3+掺杂浓度和焙烧温度对掺铁TiO2纳米粒子的气 固复相光催化降解活性有很大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掺铁量为0.5%(摩尔分数), 焙 烧温度300 ℃时光催化降解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184.
建立了 CO气相燃烧合成纳米颗粒材料技术 ,利用 Ti Cl4 气相氧化合成粒度小于 1 0 0 nm的纯金红石相以及锐钛和金红石混合相的 Ti O2 颗粒。当混合温度升高、Ti Cl4 进料量减少、停留时间减小时 ,Ti O2 颗粒粒度减小。随混合温度升高、Ti Cl4 进料增大以及停留时间延长 ,Ti O2 颗粒中金红石含量增大。在反应物中加入 Al Cl3 作为晶型调节剂时 ,Ti O2 颗粒粒度减小 ,金红石含量增大。在 Al Cl3 含量 w>0 .0 5时 ,金红石达到 1 0 0 %  相似文献   
185.
根据光电阴极的固溶胶理论,结合实验结果对稀土元素在Ag-BaO薄膜中的作用及其对光电发射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增强光吸收和改善光电子输运条件是提高Ag-BaO薄膜光电发射电流的两个因素,而Ag纳米粒子的粒度对这两个因素都有重要影响。由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光吸收是表面等离子激元的吸收,稀土元素在Ag-BaO薄膜中对Ag纳米粒子的细化,球化和密集的作用,使纳米粒子总表面增大,有利于增强薄膜的光吸收能力。Ag纳米粒子的细化还能够增大等效洛仑兹振子能量,降低金属微粒与半导体等效界面位垒,改善光电子输运条件,因而稀土元素在Ag-BaO薄膜中可以起到提高Ag-BaO薄膜的光电发射性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6.
氧化铁纳米颗粒固定化溶藻菌的除藻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氧化铁纳米颗粒固定化溶藻菌后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作用和降解微囊藻毒素LR(MC-LR)的作用,从太湖水体中分离获得一株属于芽孢杆菌属的溶藻菌,将其与氧化铁纳米颗粒固定化后,以普通Fe2O3作为实验对照,测定其溶藻作用和降解MC-LR作用.以激光粒度仪测定氧化铁纳米颗粒与溶藻菌两者单独和同时存在时的粒径大小及粒径分布,以获得氧化铁纳米颗粒固定化溶藻菌的证据.分析结果表明:在太湖水体中分离获得的一株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溶藻和降解MC-LR的作用,作用24 h后的溶藻率和MC-LR降解率分别达到44.3%和20.5%.同时加入氧化铁纳米颗粒后,溶藻率达到53.0%,MC-LR的降解率达到33.0%.激光粒度仪检测发现,氧化铁纳米颗粒与细菌混合后的颗粒物的平均直径增加到氧化铁纳米颗粒的12.3倍,同时氧化铁纳米颗粒和细菌单独存在时的粒径分布峰消失.氧化铁纳米颗粒是一种具有良好性能的生物固定化材料,可能通过其特有的途径有效地固定化溶藻菌,并增强溶藻菌的溶藻和降解藻毒素作用.  相似文献   
187.
采用沸腾回流强迫水解法,由TiCl4水溶液添加不同浓度、不同种类的添加剂得到了不同晶型、不同粒径的TiO2纳米晶.采用XRD,TEM等方法对产物的晶型与粒径进行了表征,并讨论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88.
导电聚合物/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电聚合物/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是开发同时具有电、磁性能的功能材料的最佳选择之一,是制备电磁屏蔽材料,电磁波吸收剂等功能材料的重要途径。导电聚合物与磁性纳米粒子复合,既可实现电、磁性能的复合,又可通过调节各组元的组成和结构实现对材料电、磁性能的调节。对目前导电聚合物/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原理、方法,复合材料的结构及控制,材料的性能与应用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89.
纳米材料在热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普通热管的工质(水)中分别加入ZnO,SiO2,Al2O3和TiO2纳米粉制成了4根新型热管与1根普通热管,共5根热管,均由铜管制成,长度为800 mm,外径12 mm,内径为10 mm,加入水10 mL.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研究了这5根热管的启动性能、管壁温度以及输出热量,并对其物理机理进行了探讨,得出如下结论:新型热管比普通热管启动速度快,管壁温度低,换热性能好;加入的纳米粉的尺寸越小,热管的换热性能越好;在一定范围内,纳米粉加入的量越多,热管换热性能越好,但是超过一定量后,会使热管换热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190.
采用水热法和光沉积制备Ag纳米颗粒修饰的La掺杂ZnO纳米棒,并通过光催化降解甲基橙(MO)溶液,考查了La掺杂浓度和Ag修饰对ZnO纳米棒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a掺杂和Ag修饰能够提高ZnO纳米棒的光催化性能.La掺杂改变了ZnO纳米棒的结晶质量,La—O键的形成使ZnO晶体的本征吸收边红移且吸收强度增加,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