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208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超声-索氏提取法提取焦化厂土壤中多环芳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焦化厂土壤污染,运用索氏提取,超声波提取等传统提取方法,从多环芳烃提取总量和各单体多环芳烃含量层面上,分析了单一提取方法提取效果的差异以及影响提取效率的因素,建立起超声辅助索-1氏提取土壤样品预处理新方法.GC-MS检测结果表明,60 min超声辅助4 h索氏提取PAHs效果优于24 h索氏提取水平,能够替代传统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92.
贵州百花湖水体中多环芳烃的环境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以美国环保署(EPA)公布优控的16种多环芳烃作为目标污染物,对百花湖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样中16种多环芳烃总量的浓度范围为0.4213-0.7606μ/L,水样中16种PAHs中低环数的2环、3环、4环占绝对优势,百花湖已受到多环芳烃的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93.
利用210Pb和137Cs定年技术结合松花江河漫滩沉积物柱样中多环芳烃(PAHs)的检测结果分析PAHs在近90年间的年代特征. 结果表明, 松花江河漫滩沉积物中PAHs质量比在1960年以后急剧增加, 20世纪90年代初期达到峰值后呈下降趋势, 与我国滇池和其他部分城市湖泊沉积记录基本一致, 但与发达国家同类研究结果明显不同. 与国内其他河流沉积物相比, 松花江PAHs污染处于中等水平.呈现以萘、 菲等低环化合物为主的污染特征. 根据PAHs环数的相对丰度、 w(蒽)/w(蒽+菲)、 w(荧蒽)/w(荧蒽+芘), 沉积物PAHs主要来源于石油类污染. PAHs质量比的阶段性变化与流域内近90年的人口、 GDP均显著相关, 即松花江PAHs污染与人类活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4.
 东北某石油采区由于输油管道锈蚀而发生石油泄漏,对地下水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含水介质的吸附作用对石油类污染质的迁移转化具有重要影响.根据该地下水石油类污染场地水化学测试结果,结合其典型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实验,以最大吸附量、吸附速率、吸附动力学常数等为定量指标,分析该地区的含水层介质对石油类污染质的吸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含水层介质对石油类污染质的吸附动力学规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量与含水层介质的比表面积成正比,吸附作用主要为物理吸附作用;含水层介质对石油类污染质的等温吸附规律为非线性等温吸附;由Langmuir 模型结果可知,含水层介质对石油烃的吸附量及吸附速率由大到小顺序为粉土、粉砂、细砂.实验结果为研究石油类污染质在含水层的迁移转化规律及修复技术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5.
基于板块构造演化与岩相古地理特征,确定了巴西东海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经历了早白垩世巴雷姆期陆内裂谷、阿普特期陆间裂谷、阿尔比期以来的被动大陆边缘3 个原型阶段,分别充填了湖相及河流三角洲、过渡相碳酸盐岩与蒸发岩、海相碎屑岩为主的沉积体系。其中,陆内裂谷阶段湖相烃源岩为大油气田形成奠定了丰富的资源基础;陆间裂谷期碳酸盐岩及被动陆缘阶段海相浊积砂体形成两类优质储集层;陆间裂谷期蒸发岩及被动陆缘阶段海相页岩分别为碳酸盐岩及浊积砂体形成高效区域盖层。裂谷期湖相烃源岩始新世—中新世开始生排烃,油气首先沿裂谷期断层及砂砾岩体进入盐下储集层中,如果不发育盐窗,油气直接被盐岩高效封盖在下伏的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地层中,形成盐下碳酸盐岩成藏组合;否则油气则会沿盐运动形成的断层运移至盐上被海相页岩“包裹”的浊积砂体之中富集,形成了“双保险”型大油气田成藏模式。搞清该盆地群大油气田的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不但深化了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富集规律,而且能为中国石油公司制定南美油气发展战略奠定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96.
珠江广州段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及富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珠江广州河段沉积物进行粒度分级:>500μm,500μm>>220μm,220μm>>63μm,,63μm>>22μm,<22μm.对各个粒级的样品重液分离,收集轻组分(有机质)和重组分(主要为无机矿物及无定型有机质).参照美国EPA8000系列方法分析样品中多环芳烃(PAHs),利用显微镜对沉积物中不同组分进行鉴定,讨论了PAHs在沉积物不同组分中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7.
毒性比法量化判定芳烃化合物毒性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测定了苯酚、硝基苯、间硝基苯胺、对苯二胺、邻苯二酚和氯苯等6种取代芳烃化合物对发光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的急性毒性,应用毒性比(TR)判定方法,同时结合分子结构特征对受试化合物毒性作用进行了探讨和分类.结果表明,氯苯为非极性麻醉型毒性机制,苯酚、硝基苯、问硝基苯胺为极性麻醉型毒性机制,对苯二胺、邻苯二酚为反应性毒性机制.  相似文献   
98.
利用大流量主动采样器连续6 个月采集了上海近郊可吸入大气颗粒物( PM10和PM2.5), 利用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了其中16 种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结果表明, 上海近郊大气颗粒物PM10 和PM2.5 中∑PAHs 的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5.25~136 和3.56~149 ng/m3, 平均值分别为36.9 和28.5 ng/m3. 通过特征比值法, 可推测该地区的大气颗粒物主要来源于煤炭燃烧及交通运输排放的尾气. 在16种PAHs 中, 具有强致癌效应的BaP 的质量浓度为0.6~16 ng/m3; ∑PAHs 的总毒性当量(toxic equivalent quantity, TEQ)分别为5.4和4.1 ng/m3. 根据所测大气颗粒物中BaP等效毒性当量的暴露浓度, 利用终生致癌风险(incremental lifetime cancer risk, ILCR) 模型, 分别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呼吸和皮肤接触暴露PAHs 造成的潜在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估. 结果表明: ILCR 大小按年龄段排序为成人>儿童>青年; 按性别排序则为女性>男性. 所有年龄段的终生致癌风险皆略高于美国环保总局(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rotection Agency, USEPA) 规定的可忽略阈值(10−6), 存在一定的人体健康风险, 因此需从源头对PAHs 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浓度进行有效的控制, 以减少其对人体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99.
 高邮凹陷是苏北盆地油气潜力最大的凹陷,对该凹陷马家嘴、黄珏、富民、永安等9大油田原油样品的C6~C7轻烃特征、Mango轻烃参数及轻烃对比、蚀变星图和成熟度参数展开系统对比研究。C6~C7轻烃中富含正己烷,苯相对含量低,正庚烷、甲基环己烷和二甲基环戊烷的相对含量相差不大,显示高邮凹陷原油母质类型为腐泥-腐殖型。Mango轻烃参数K1平均值为0.97,表明高邮凹陷原油具有相似的沉积环境;上含油气系统的K2较大,平均值为0.31,表明陆源输入较大;中含油气系统的K2较小,平均值为0.22,表明水源输入较大,下含油气系统介于两者之间,K2平均值为0.27。由轻烃星图对比、庚烷值和异庚烷指数显示,上含油气系统的成熟度高,保存条件好;中含油气系统原油成熟度低,受次生演化作用明显;下含油气系统原油处于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