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31篇
  免费   344篇
  国内免费   416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421篇
教育与普及   77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3篇
现状及发展   155篇
综合类   8211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92篇
  2020年   201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98篇
  2015年   256篇
  2014年   555篇
  2013年   443篇
  2012年   505篇
  2011年   549篇
  2010年   528篇
  2009年   643篇
  2008年   667篇
  2007年   595篇
  2006年   552篇
  2005年   597篇
  2004年   490篇
  2003年   468篇
  2002年   392篇
  2001年   333篇
  2000年   205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采用催化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3种不同微结构的纳米碳纤维,利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比表面测试等表征手段对纳米碳纤维的微结构和织构进行了分析;采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对不同微结构纳米碳纤维电极的氧还原反应起始电位、峰电位和峰电流等参数进行了考察,并与石墨电极的氧还原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纳米碳纤维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性能,微结构对纳米碳纤维的氧还原反应性能有着重要影响,这可能与不同微结构的纳米碳纤维具有不同的比表面和孔结构以及表面化学性能有关;同时纳米碳纤维也具有较好的电容性能。  相似文献   
992.
以在水中具有凝胶形态的线性聚乙烯亚胺为模板,以乳酸铝、乳酸镁为前驱体,在常温下制备具有纳米结构的铝镁复合溶胶,并对其结构、形貌进行表征,探讨相应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铝镁复合溶胶在聚乙烯亚胺的链段上有选择性地沉积生长,生成树枝状产物,其形貌与聚合物模板一致.  相似文献   
993.
聚硅硫酸铝混凝去除微污染原水纳米颗粒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絮凝剂聚硅硫酸铝(PASS),采用透射电镜(TEM)和准弹性激光散射技术(PCS)对PASS、聚合氯化铝(PAC),硫酸铝进行了表征,同时进行了珠江水系原水的强化混凝土处理,并利用PCS对常规混凝和强化混凝前后水中纳米级颗粒物的大小与分布进行了测定与研究。  相似文献   
994.
在纳米技术的应用中,像纳米机器人那样奇妙的未来应用固然引人注目,但是,这一领域中第一批由极微小材料构成的成果更为实用。而这些极微小的材料——纳米粒子——之所以能获得奇妙的功能,只不过是因为它们是如此之微小。在一些诸如像防晒油中的遮光剂、颜料和喷墨之类的产品中,已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纳米粒子。而异乎寻常的纳米粒子,给医学中灵敏的诊断检测和新的治疗方法带来了希望——如通过一种脊椎中的蛋白质来检测早老性痴呆症,或者能热死癌细胞的金纳米粒子等。但是,有的纳米粒子因其功能目前还没被发现,故其领域还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中…  相似文献   
995.
996.
利用反应热处理制备纳米晶WC-10Co复合粉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反应热处理技术(即高能球磨+热处理)合成纳米晶WC 10Co复合粉末的工艺进行了研究.DTA和X ray衍射分析结果表明:以W,Co粉和碳黑为原料的混合物经过一定的活化处理后,碳化钨可在572℃左右形成;当温度为800~1100℃,热处理时间为15~35min时,合成的纳米碳化钨晶粒尺寸为9~42nm.反应热处理技术是合成纳米晶WC Co复合粉末的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7.
以纳米TiO2为催化剂催化合成乙酸丁酯,并考察了各种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醇酸摩尔比为1.5:1、催化剂用量为0.8g、反应时间为2.5h、带水剂环己烷为10ml时,其酯化率可达95.8%。该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不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998.
纳米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2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CoO2是锂离子电池中最有前途的正极材料之一,近年来人们对它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这里我们通过两种不同的湿化学方法首次合成了纳米级的LiCoO2:溶胶—凝胶法(方法B)和一种改进了的溶胶—凝胶法(方法C)。为了便于比较,我们也采用了固相反应法(方法A)。用DTA,IR,XRD,TEM等技术对前驱体和LiCoO2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600℃煅烧时可以得到晶化程度较好的LiCoO2纳米颗粒,方法A和方法B得到了直径大约为100和40nm的球状颗粒,而方法C主要得到球形颗粒,同时伴有少量小棒形颗粒生成,直径约为50nm。电化学测试表明方法C得到的产物具有最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999.
1000.
采用压电石英微天平、红外吸收光谱技术对β-环糊精在TiO2纳米粒多孔膜上固载过程进行了研究.基于TiO2纳米粒多孔膜,实现了β-环糊精在压电石英晶体表面的高容量固载(约4μg*cm-2).β-环糊精/ TiO2纳米粒膜修饰的压电传感器检测苯环化合物蒸气具有响应时间快、可重复使用、灵敏度高的特性;25℃下, 对于氯苯、硝基苯、O-二甲苯,m-二甲苯,p-二甲苯的检测下限分别为120 ng*ml-1、100 ng*ml-1、40 ng*ml-1、40 ng*ml-1、40 ng*ml-1,响应时间约为1 min.含量为其10倍的丙酮、乙醚、乙醇蒸气存在对上述有机物气体的测定不产生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